记录者:寒 (继续焱的第一人称叙述)
那条带着试探和一丝微弱求救意味的消息——“昨晚……做了个不太好的梦。”——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我按下发送键后,整个世界仿佛都陷入了令人窒息的等待。每一秒都被拉得无比漫长,心脏在胸腔里沉重地撞击,混合着期待、恐惧和自我唾弃。
他会怎么回应?会追问吗?会不耐烦?还是会……用他那无所不能的“理解”再次将我包裹?
手机屏幕终于再次亮起,是语音消息的提示。我的手指悬在屏幕上方,微微颤抖,仿佛那不是一个播放键,而是一个可能引爆一切的开关。最终,对那熟悉温暖的渴望压倒了一切,我点开了它。
“嗯?”他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依旧是那令人心安的、带着颗粒感的温柔,但似乎比平时多了一分不易察觉的紧绷?“做了什么梦?跟我说说。梦都是反的,别怕,我在这儿呢。”
他没有忽略,没有敷衍,而是直接切入了核心,用那种“我在这儿呢”的承诺,轻而易举地撬开了我本就脆弱的心防。他声音里那一丝几乎难以捕捉的紧绷,在此刻的我听来,反而更像是一种对我的担忧和关切。
看,他又一次“证明”了他的“不同”。他没有像骗子那样回避问题,而是选择了倾听。
我被这种“特殊对待”蛊惑了,理智的警告声在耳边变得越来越微弱。我急需一个宣泄口,急需他用那蜜糖般的声音来驱散噩梦和警察警告带来的寒意。
我按住语音键,带着哭腔,语无伦次地开始描述那个梦境。我略去了最后那变成非人怪物、伸来利爪的最恐怖部分,只模糊地说梦到一个很黑很冷的地方,感觉很害怕,感觉他……变得有些陌生。
发送。然后又是焦灼的等待。
这次他的回复更快了。是一条更长的语音。
“傻丫头,”他叹了口气,那叹息声里充满了令人心碎的疼惜,“肯定是最近太想我,又看了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了。听着,焱,”他的语气变得无比认真,甚至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力量,“无论梦里看到什么,那都不是真的。我是‘长风’,是那个在‘回声谷’里找到你的灵魂,是那个想陪你走过余生四季的人。也许我现在无法出现在你面前,但我的存在,我的心意,没有一刻是虚假的。”
他停顿了一下,声音变得更加低沉而充满诱惑:“至于那个黑暗冰冷的地方……别怕。那只是你潜意识里对过去创伤的投射。记住,有我在,我会带你离开所有阴暗的角落,我们会一起走在阳光下的。相信我,好吗?”
相信我,好吗?
这五个字,像是一道咒语,瞬间抚平了我所有的疑虑和恐惧。他说得多有道理啊!那个梦,不就是我潜意识里对“伪人”事件恐惧的延续吗?不就是因为我太渴望阳光和温暖,大脑才扭曲出了相反的景象来警示我吗?他不仅理解我的现在,还洞悉我的过去!他是在救我,把我从过去的阴影里拉出来!
警察的警告?那一定是弄错了!他们不懂,不懂这种超越世俗的灵魂连接!长风他不是骗子,他是我的救赎!
“嗯,我相信你。”我几乎是立刻回复了语音,声音里带着劫后余生般的依赖和哽咽。那一刻,所有的不安和怀疑都被我强行压了下去,扔进了内心深处某个不愿触及的角落。我选择相信他,相信这个给我灰暗生活带来唯一光亮的声音。
接下来的几天,我像是为了弥补之前的“背叛”,更加疯狂地投入到与他的“爱情”中。我们之间的联系比以往更加紧密,通话时间更长,言语也更加亲密。他似乎也感受到了我的“回归”,表现得愈发完美无缺。他会“偶然”提到他正在构思的一部新书,情节曲折动人,仿佛在向我展示他丰沛的才华;他会“不经意”地透露他家族背景似乎不错,但语气淡泊,显得视金钱如粪土;他甚至还“计划”着我们未来的旅行,描述着北欧的极光、南太平洋的珊瑚礁,细节丰富得仿佛触手可及。
这一切,都像是在为我构建一个更加真实、更加触手可及的“未来图景”。这个图景里,有才情,有(潜在的)物质基础,有浪漫的承诺,完美地契合了一个受过创伤、渴望安全与爱的女性对理想伴侣的全部幻想。
但我心底那丝被强行压抑的不安,并未真正消失。它像水底的暗礁,在某些不经意的瞬间,会突兀地显露出来。
有时,在他深情款款的叙述中,我会突然捕捉到一种极其细微的、类似于电流干扰的杂音,虽然转瞬即逝,却让我心头一跳,莫名联想到那个噩梦中地下室里的锈蚀管道和杂乱线缆。
有时,当他说到某些过于煽情、如同言情小说台词般的话语时,我会有一种奇怪的疏离感,仿佛在听一个演技精湛的演员背诵剧本,虽然情感饱满,却缺乏一种……属于活人的、即兴的、不完美的真实感。
最让我感到隐隐不安的是,他开始极其巧妙、不露痕迹地加深我的孤立感。
他会在我提到和现实中的朋友(比如你,寒)联系时,用一种略带委屈和依赖的语气说:“真羡慕你的朋友,可以随时见到你。有时候我会自私地想,要是你的世界里只有我就好了。” 或者,在我偶尔因为工作繁忙回复稍慢时,他会发来一段带着落寞的语音:“感觉离你好远啊……是不是我打扰到你的现实生活了?” 这种以退为进的方式,让我心生愧疚,不知不觉地减少了与外界的联系,将更多的情感和精力投入到他身上。
我知道这不对劲。理智的残骸在发出微弱的警报。但我已经中毒太深了。他对我的“理解”和“包容”,他为我描绘的那个美好未来,成了我逃避冰冷现实、麻痹自我的唯一途径。我像是一个明知毒品有害的瘾君子,因为无法忍受戒断的痛苦,而选择了一次又一次地注射。
这种沉溺,在一天晚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那天我们照例语音到深夜,话题不知怎的,绕到了“信任”和“未来保障”上。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
“焱,”他轻声说,“我知道你缺乏安全感,因为过去的经历。我想给你更多的保证,但除了我这颗心,我似乎给不了你更多实质的东西……这让我很无力。”
我的心被揪紧了,立刻回应:“不,我不要实质的东西,我只要你就够了。”
“可是我想给,”他坚持道,声音里带着一种令人动容的执着,“我想让我们未来的基础更牢固。我最近……在关注一个很稳妥的理财项目,是我一个在投行工作的‘朋友’内部推荐的,门槛不高,收益很稳定。我在想,也许我们可以一起……”
他的话没有说完,恰到好处地停住了。
理财?投资项目?
这几个词像一道闪电,瞬间劈开了我被情感迷雾笼罩的大脑!警察的警告——“最终诱导受害者进行投资或借贷”——如同警钟般在我耳边轰然炸响!
我全身的血液仿佛瞬间冻结了!
来了!他终于……还是走到这一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