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旬日跋涉,穿过重重关隘,龙虎山巍峨的身影终于出现在视野尽头。但见峰峦叠翠,云雾缭绕,主峰天师府所在的金顶在日光下熠熠生辉,隐隐有钟磬道音随风传来,端的是一派仙家气象。越靠近山门,遇到的修行之人便越多,僧道俗家,形形色色,或乘仙鹤,或驾祥云,或如严若菲二人般徒步而行,皆气息不凡,目标明确地赶往龙虎山。
山门前,早有天师府弟子迎候,查验请柬,引导安排。青云观名头不显,负责接待的年轻道士虽礼仪周全,眼中却难免闪过一丝诧异,似乎没想到这等规模的法会竟会邀请一个籍籍无名的深山小观。玄素不卑不亢,递上请柬,言明身份,那道士这才肃然起敬,引二人前往客舍安顿。
天师府为各方来宾准备的客舍位于山腰一片清幽的竹林之中,屋舍俨然,环境雅致。安排好住处后,引路道士告知,明日辰时,罗天大醮将于金顶广场正式开启,届时天师府当代天师张玄胤将亲自主持。
道士离去后,玄素布下隔音结界,低声道:“观主,此番前来,各方势力云集,鱼龙混杂。我们需谨言慎行,尤其是圣物之事,绝不可轻易显露。”
严若菲点头,她怀中的圣物自踏入龙虎山地界,便一直处于一种奇异的平静状态,不再有强烈的指向性悸动,反而像是回到了某种源头,温顺而内敛。但她能感觉到,圣物与这龙虎山之间,存在着一种深层次的、难以言喻的联系。
“我心中有数。且看看这天师府,究竟有何打算。”
次日辰时,金顶广场。但见旌旗招展,法坛高筑,数千名来自天下各方的有道之士齐聚于此,按照门派、辈分井然列座。广场中央,一座巨大的三层法坛巍然矗立,坛上供奉三清圣像,香烛缭绕,法器森严。天师府当代天师张玄胤,身着紫色天师法袍,手持玉柄拂尘,面容清癯,眼神温润却隐含威仪,立于法坛最高处。其身后,分立着天师府诸位长老和真传弟子,个个气度不凡。
严若菲与玄素坐在靠后的位置,并不起眼。严若菲目光扫过全场,能清晰地感受到无数道或强或弱的气息交织在一起,其中不乏几道隐晦却深不可测的神念,显然有不出世的高人隐匿其中。她也敏锐地察觉到,有几道目光似乎在自己身上略有停留,带着探究的意味。
吉时已到,钟鸣九响。张天师上前一步,声如洪钟,清晰地传遍整个广场:
“诸位道友,今日贫道奉三清法旨,汇聚天下同修于此,重启罗天大醮,实因近来天象紊乱,妖氛渐起,幽冥扰动,恐有倾覆阴阳之大劫将至!”
开场白便直指核心,广场上顿时响起一片低沉的议论声。
张天师继续道:“为护佑苍生,维系正道,天师府决意,于此番大醮期间,重启‘镇魔司’!广纳天下贤才,共御邪魔!凡有道之士,无论门派,皆可参与遴选!”
此言一出,场面更加轰动。重启镇魔司,意味着道门将再次组建一支强大的联合力量,其意义非同小可。
“然,镇魔司职责重大,非德才兼备者不能胜任。”张天师话锋一转,“故此次大醮,亦设‘论道’、‘演法’、‘破邪’三关,旨在考校诸位道友修为心性,择优而录。此外……”
他顿了顿,目光缓缓扫过全场,声音带着一丝凝重:“若有道友身怀上古遗珍、或知晓关乎此次大劫之秘辛者,天师府愿敞开藏经阁,共参玄机,以期寻得化解之道。”
最后这番话,意有所指,显然不仅仅是针对圣物,更暗示天师府掌握着某些不为人知的信息。
严若菲心中微动。天师府果然知道些什么。这“论道”、“演法”、“破邪”三关,既是遴选,恐怕也是试探各派实力底蕴,尤其是对那些可能持有“上古遗珍”之人。
开坛仪式持续了约一个时辰,主要是诵经祈福,禀告上苍。仪式结束后,各方人士可自由活动,相互交流,明日正式开始“论道”环节。
散场后,严若菲与玄素正准备返回客舍,一位身着天师府长老服饰、面容和善的老者却迎了上来,稽首道:“贫道玉枢子,忝为天师府藏经阁主事。这位可是青云观严观主?”
“正是贫道,见过玉枢子长老。”严若菲还礼。
玉枢子笑道:“严观主年轻有为,青云观虽隐于世外,然先师曾言,贵观传承悠久,必有独到之处。天师对贵观颇为关注,特命贫道前来,若观主有暇,可往藏经阁一叙,或对观主心中所惑,有所裨益。”
天师特意邀请?严若菲与玄素交换了一个眼神。这究竟是善意,还是另有用意?
“天师厚意,贫道感激。待安顿妥当,必当拜访。”严若菲不动声色地应下。
玉枢子含笑点头,又寒暄几句,便告辞离去。
看着玉枢子远去的背影,玄素低声道:“观主,看来我们一到龙虎山,便已入了某些人的眼。这天师府,水深得很。”
严若菲望向金顶之上那座宏伟的天师府,目光深邃。
“既来之,则安之。这潭水再深,也要探一探究竟。”
龙虎山的风云,已然汇聚。而严若菲与她手中的圣物,注定将成为这场风暴的中心。
(第二十八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