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消融,春意渐浓。永宁城的街道上,行人多了起来,市集也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楚骁走在人群中,感受着这座城市焕发出的新活力。
“楚先生好!”
“楚先生吃过早饭没?”
“多亏了楚先生的沼气池,今年冬天好过多了!”
沿途不断有百姓向楚骁打招呼,语气中充满敬意和感激。
楚骁一一回应,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技术的价值,最终要由使用者的笑脸来证明。
来到城西贫民区,楚骁看到第二个沼气池已经建成投入使用。
几十户人家排队接取沼气,脸上洋溢着笑容。
更令人欣喜的是,街道变得整洁了许多,不再有堆积如山的柴火和蔓延的污水。
“楚哥哥!”小石头飞奔过来,手里举着一块晶莹的盐块,“你看,我和我娘自己晒的盐!再也不怕没盐吃了!”
楚骁接过盐块,仔细查看后称赞道:“纯度不错,比市面上卖的一些粗盐还要好。”
小石头骄傲地挺起胸脯:“我娘说,有了自制的盐,每个月能省下二十文钱呢!够我买笔墨纸砚了!”
楚骁欣慰地摸摸小石头的头。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技术解放生产力,改善百姓生活。
然而,在这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背后,暗流正在涌动。
......
醉仙楼雅间内,几个面色阴沉的男子正在密谈。
除了盐商代表,这次还多了几个煤炭商人。
“赵知府已经将楚骁的《盐政改革建言》上呈巡抚衙门,据说巡抚大人很感兴趣,可能会在永宁试点新盐政。”一个盐商咬牙切齿地说。
煤炭商人贾富重重一拍桌子:“我那堂弟贾仁义就是被楚骁逼死的!现在他又来动我们的奶酪!沼气推广后,城里的煤炭销量减了一半!”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一个瘦高盐商眼中闪过狠厉之色,“既然官府靠不住,我们就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怎么解决?现在楚骁有百姓护着,动他不得。”有人质疑。
贾富阴险一笑:“明的不行,就来暗的。我有一计......”
......
三日后,楚骁正在指导百姓建设第三个沼气池时,突然有几个衙役前来。
“楚先生,知府大人请您即刻前往衙门,有要事相商。”为首的衙役语气恭敬,但眼神闪烁。
楚骁心中起疑,但仍平静应答:“请稍等,我交代一下这里的事情就走。”
他暗中给旁边的小石头使了个眼色,低声道:“去找李大夫,告诉他我被衙役带走了。”
小石头机灵地点点头,一溜烟跑开了。
来到知府衙门,楚骁发现气氛异常。赵知府面色凝重,堂下还站着几位面色不善的盐商和煤炭商人。
“楚骁,有人举报你以技术传授为名,实则聚众结社,图谋不轨。”赵知府开门见山,语气严厉。
楚骁心中一凛,这是极其严重的指控:“大人明鉴,草民只是传授实用技术,造福百姓,从未有结社之举。”
一个煤炭商人站出来:“大人,楚骁组织的'技术学习会'已有数百人参加,定期聚会,分明是结社行为!且他煽动百姓对抗合法商人,导致市场混乱,社会不安!”
盐商代表接着道:“更可疑的是,有传言说楚骁与海外夷人往来,所学技术皆来自外邦,恐有通敌之嫌!”
楚骁心中震惊,这些指控一个比一个恶毒,显然是经过精心策划的。
在这个时代,“结社”和“通敌”都是杀头的大罪。
“大人,这些全是无稽之谈!”楚骁镇定回应,“技术学习会只是百姓自发交流技术之所,并无固定组织。至于与外邦往来,更是子虚乌有。我所传授的技术,都是自己钻研所得。”
赵知府沉吟片刻:“空口无凭。本官已派人搜查你的住处和布庄,若有证据,自会明断。”
楚骁心中一沉,明白对方既然敢如此指控,很可能已经布置好了“证据”。
果然,不久后,几个衙役捧着一些“证物”回来:几本写着奇怪符号的“密册”(实为楚骁用简体字写的技术笔记),一些“可疑”的海外物品(前几日几个外商赠送的礼物),还有一份捏造的“会员名册”。
“楚骁,这些作何解释?”赵知府面色严峻。
楚骁冷静应对:“大人,那些所谓'密册'只是我的技术笔记,用的是一种简写方法。海外物品是几位外商赠送的谢礼,因我帮他们解决了货物保管的难题。至于会员名册,我从未见过此物,请大人明察笔迹和墨迹新旧。”
就在这时,李大夫带着几位士绅匆匆赶到:“大人,楚骁所为,全城百姓有目共睹,绝无不轨之心!这些所谓证据,恐有人栽赃陷害!”
堂外也聚集了大量百姓,纷纷为楚骁鸣冤:
“楚先生是好人!”
“有人陷害楚先生!”
“请大人明察!”
赵知府见状,心知此案牵涉甚广,不能轻易决断。
正要宣布退堂改日再审时,一个衙役匆匆来报:“大人,巡抚衙门来人了!”
......
一位身着从四品官服的中年官员在几名随从簇拥下走入公堂。
赵知府急忙起身相迎:“不知陈佥事驾到,有失远迎。”
陈佥事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堂内众人,最后落在楚骁身上:“本官奉巡抚大人之命,特来了解永宁盐政改革及楚骁技术推广之事。”
赵知府简要汇报了情况,包括对楚骁的指控和发现的“证据”。
陈佥事仔细听取后,转向楚骁:“楚公子,巡抚大人对你的《盐政改革建言》颇为赞赏,特命我前来详细了解。不想却遇到这等指控,你有何辩解?”
楚骁从容不迫,将技术推广的初衷、方法和成效娓娓道来,特别强调了百姓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受益。
陈佥事听得频频点头,最后问道:“那些技术笔记,能否为本官解说一二?”
楚骁取过“密册”,坦然解释:“这是我自己发明的简写方法,为的是记录更方便。”他详细讲解了几个技术要点的记录方式,逻辑清晰,令人信服。
陈佥事又查看那些海外物品,发现只是普通商品和谢礼,并无特别之处。
至于“会员名册”,经衙役中的笔迹专家鉴定,确是近期伪造。
真相大白,赵知府面色尴尬,急忙道:“看来是有人诬告陷害!本官定会严查诬告之人!”
陈佥事却摆摆手:“赵大人,此事不必深究。倒是楚公子的技术推广和盐政改革,巡抚大人十分重视,特命我带来一份文书。”
他取出一份盖有巡抚大印的公文:“巡抚大人决定,在永宁城试行新盐政,允许民间小规模制盐,但需领取执照并纳税。
同时,任命楚骁为技术推广使,负责指导百姓学习制盐和沼气技术,确保规范安全。”
堂内一片哗然。盐商和煤炭商人面如死灰,而楚骁和支持他的百姓则喜出望外。
楚骁接过任命文书,心中激动,但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谢大人信任,草民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
消息传出,永宁城沸腾了。
百姓欢呼雀跃,纷纷来到楚骁住处祝贺。
小院外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楚先生当官了!虽然是没品级的技术推广使,但也是官府认可了!”
“以后咱们学技术更名正言顺了!”
“太好了!新盐政试行,咱们可以合法制盐了!”
楚骁站在台阶上,向众人宣布:“各位乡亲,承蒙巡抚大人信任,我将全力推广实用技术。从明日起,在城西设立技术传授点,系统教授沼室建设和海盐提炼技术。所有教学依旧对贫苦百姓免费!”
人群爆发出欢呼声。
许多人激动地流下眼泪,他们知道,自己的生活将因此发生真正的改变。
当晚,楚骁在家中与李大夫、忠伯等人商议后续计划。
“少爷,如今有了官府支持,咱们可以大展拳脚了!”忠伯兴奋地说。
李大夫却捻须提醒:“楚公子,切莫掉以轻心。今日那些商人虽暂时受挫,但绝不会善罢甘休。新技术推广触及他们的根本利益,他们定会想方设法阻挠。”
楚骁点头:“李大夫说得对。我们必须做好准备,预防各种可能的反扑。”
他沉思片刻,道:“我打算组建一个技术团队,培养一批技术骨干,让他们能够独立指导和解决问题。同时,制定详细的技术规范和安全标准,确保技术推广有序进行。”
李大夫赞同:“此举甚好。有了规范和团队,技术推广更能持续发展。”
......
正如李大夫所料,失败的盐商和煤炭商人并未放弃。在醉仙楼密室中,他们正在策划新一轮的反扑。
“没想到巡抚衙门会插手,还给楚骁那小子正式任命!”一个盐商愤愤不平。
贾富眼中闪着凶光:“明的不行,就来暗的。技术推广最怕什么?事故!如果沼气池爆炸或者自制盐吃死了人......”
众人心领神会,露出阴险的笑容。
“但要做得干净,不能让人怀疑到我们头上。”
“放心,我已经物色好了人选......”
......
技术传授点很快在城西设立。
每天都有大量百姓前来学习,楚骁和技术团队忙得不可开交。
这日,楚骁正在讲解沼气安全使用要点,几个衣着光鲜的外地人挤进人群,态度傲慢地要求“优先学习”。
“我们是邻县来的,愿意付双倍学费,请先教我们。”为首的一个三角眼男子说道。
楚骁婉拒:“抱歉,这里按顺序教学,不分贫富贵贱。”
那几人悻悻而去,但楚骁注意到他们在仔细观察沼气池的结构,不像真心来学习,倒像是来探查情况的。
心中起疑的楚骁暗中让小石头跟踪那几人,发现他们离开后进了一家客栈,与几个煤炭商人秘密会面。
“果然有人图谋不轨。”楚骁心中警惕,加强了对沼气池的安全防护,每晚都安排人员值守。
然而,对手的阴谋却从另一个方向袭来。
三日后,突然有传言说城东有人因食用自制盐中毒,性命垂危。
很快,又有人说城南的沼气池爆炸,伤及数人。
流言迅速传播,许多正在学习技术的百姓开始犹豫观望。
楚骁立即调查,发现所谓“中毒”事件根本子虚乌有,而“沼气爆炸”也只是一个小沼气池因操作不当导致回火,并未造成伤亡,却被夸大其词。
“这是有人故意散播谣言,阻挠技术推广。”楚骁对技术团队说,“我们必须及时辟谣,否则百姓会产生恐慌心理。”
李大夫建议:“老夫可联络城中郎中,共同出具告示,说明正确制盐和食用方法,澄清中毒谣言。”
楚骁点头:“我去现场演示沼气安全操作,让大家亲眼看到正确使用的安全性。”
在众人努力下,谣言逐渐平息。
但楚骁明白,这只是开始,更大的风暴可能还在后面。
......
果然,几天后的深夜,正在值守的小石头突然急匆匆跑来敲楚骁的门:“楚哥哥,不好了!有人要在沼气池搞破坏!”
楚骁立即起身,随小石头赶到贫民区。黑暗中,几个黑影正在沼气池旁鬼鬼祟祟地活动,手里拿着工具,似乎要破坏管道结构。
“住手!”楚骁大喝一声,隐藏在四周的技术团队员纷纷现身,将那几个破坏者团团围住。
一场搏斗后,破坏者全部被制服。
经审问,果然是煤炭商人贾富指使的,目的是制造事故,败坏沼气技术的名声。
楚骁将人和供词一并送交官府。这次证据确凿,贾富被逮捕法办,其他商人也暂时收敛。
然而楚骁心中明白,这场技术推广与既得利益的斗争还远未结束。
随着新技术影响范围的扩大,将会触及更多人的利益,面临更多的阻力和挑战。
春风吹拂,永宁城迎来了真正的变革时节。
楚骁站在新建的第三个沼气池前,看着百姓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心中充满坚定。
技术的进步不可阻挡,民生的改善不容逆转。
无论前方还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将沿着这条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远处,新的挑战正在酝酿,但楚骁已经做好了准备。
在他的心中,一个更加宏大的技术推广计划正在形成,将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变革和进步。
春风和煦,杨柳吐绿。
永宁城郊外的田野上,农民们开始了新一年的春耕。楚骁走在田埂上,看着人们弯腰劳作的场景,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亲切感。
“楚先生来了!”有农人认出了他,直起腰来打招呼。
很快,一群农人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向楚骁请教问题:
“楚先生,您说的那个粪肥发酵法子,能再讲讲不?”
“沼气池里的粪渣真能肥田?”
“自制盐剩下的苦卤有什么用场吗?”
楚骁耐心解答每个人的问题,心中却有一个更大的计划在酝酿。
农业是这个时代的根本,如果能将现代农技引入,必将大幅提高粮食产量,造福更多百姓。
回到城中,楚骁立即开始着手编写《农事改良要术》。
他结合前世知识和本地实际情况,系统整理了选种、施肥、灌溉、防虫等方面的改良方法。
“忠伯,我想在城郊找几块试验田,示范农业改良技术。”楚骁对老仆人说。
忠伯有些犹豫:“少爷,农事不比沼气制盐,千百年来都是这么种的,怕老农们不容易接受新法子啊。”
楚骁笑道:“正是因为千百年来变化不大,才有改良的空间。我们不强迫所有人接受,先用试验田展示效果,让事实说话。”
三日后,楚骁在城郊租下了三块相邻的土地,分别采用传统方法、部分改良和全面改良三种不同方式进行耕种。
这一举动引起了广泛好奇。
每天都有农人前来围观,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瞧那楚先生,读书人种地,能有什么好收成?”
“那些奇奇怪怪的法子,靠谱吗?”
“我看悬,农事得靠经验,不是读几本书就能懂的。”
楚骁不理会这些议论,专心致志地进行着他的农业试验。
他请来了几位愿意尝试新方法的老农,手把手教他们选种育种、制作堆肥、合理密植等技术。
小石头和几个贫民区的孩子成了楚骁的小助手,每天跟在身边学习记录。
“楚哥哥,为什么要把种子泡在水里啊?”
“这叫浸种消毒,可以防止病害。”
“那为什么这块地的苗间距比那块大?”
“不同作物需要不同生长空间,合理密植可以提高产量。”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着头,但都认真记录着每一个细节。
......
与此同时,醉仙楼密室内的阴谋也在继续。
“楚骁那小子又开始搞农事改良了!”一个盐商愤愤地说,“再让他搞下去,怕是连粮价都要被他搞垮!”
贾富的堂兄贾贵冷笑:“农事不比制盐,没那么容易见效。等他的试验失败,自然没人再信他那些奇技淫巧。”
一个瘦高男子却摇头道:“不可大意。我派人打探过,楚骁的农法确实有些门道。若是让他成功,粮价下跌,农民受益,他的声望将更高,我们再难动摇。”
“那怎么办?”
瘦高男子阴险一笑:“农事最怕什么?天灾人祸!若是他的试验田遭了‘天灾’,或者长了‘怪病’......”
几人心领神会,开始密谋新的破坏计划。
......
一个月后,楚骁的试验田已经苗齐苗壮,长势明显优于周边传统农田。
特别是全面改良的那块地,作物郁郁葱葱,引得越来越多农人前来观看。
“奇了怪了,同样的地,怎么楚先生的地长得这么好?”
“你看那麦穗,比旁边地的粗壮多了!”
“莫非他真有什么秘诀?”
楚骁趁机开办农技讲座,向农人们讲解改良农法的原理和操作要点。
开始时只有寥寥数人,但随着试验田作物长势越来越好,听讲的人越来越多。
这日,楚骁正在讲解病虫害防治方法,突然有几个外地模样的人挤进人群,态度强硬地要求“优先传授”。
“我们是邻县大地主派来的,愿意出重金购买你的农技秘方。”为首的一个疤面汉子说道。
楚骁婉拒:“农技推广不为牟利,所有技术都会公开传授,不分先后来后到。”
那几人悻悻而去,但楚骁注意到他们暗中在试验田周围徘徊,行为可疑。
当晚,楚骁增派了人手看守试验田,果然半夜逮到几个试图破坏作物的人。
经审问,又是贾贵等人指使。
“看来他们是不会罢休的。”楚骁对李大夫说,“我们必须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
李大夫捻须沉思:“楚公子,单靠防守不是长久之计。既然巡抚大人支持技术推广,何不寻求更多官方保护?”
楚骁点头:“我正在准备一份详细的农业改良计划,准备上报巡抚衙门。
若能得到官方支持,推广之路会顺畅许多。”
......
然而,对手的阴谋比预想的更加狡猾。
几天后,永宁城突然流传起一种怪病:许多人出现呕吐、腹泻症状,郎中们查不出原因。
很快有谣言说,这是因为吃了用新农法种植的粮食所致。
流言越传越广,许多已经尝试新农法的农民恐慌起来,有的甚至毁掉了地里的作物。
楚骁立即调查,发现所谓“怪病”其实是有人暗中在几家餐馆下药制造恐慌,与他的农法毫无关系。
“这是有人故意制造事端,阻挠农技推广。”楚骁愤慨地说。
李大夫建议:“老夫可联络城中所有郎中共同查验,出具证明澄清谣言。”
同时,楚加速向巡抚衙门呈报农业改良计划,并附上试验田的详细数据和对比结果。
在等待回音的日子里,楚骁并没有闲着。
他开办了更多农技讲座,邀请志愿者亲自到试验田参观,用事实说话。
渐渐地,谣言不攻自破。那些最初怀疑的农人,看到试验田作物的长势,开始主动请教改良方法。
......
春去夏来,试验田的作物进入成熟期。
全面改良的那块地庄稼长得格外喜人,麦穗饱满,稻谷沉甸,引得周边州县的人都前来观看。
这天,楚骁正在田间测量记录,忽然一队官差到来,为首的是上次来过的陈佥事。
“楚推广使,巡抚大人看了你的农改计划,十分赞赏,特命我前来查验成果。”陈佥事笑容满面。
楚骁带领陈佥事参观试验田,详细讲解各种改良技术的原理和效果。陈佥事听得频频点头,特别是看到对比田块的明显差异后,大为震撼。
“奇迹!真是奇迹!”陈佥事连声赞叹,“若是全省农田都能如此增产,朝廷何愁粮饷,百姓何愁温饱!”
三日后,巡抚衙门发布告示:全面支持农业改良技术推广,在各县设立农技传授点,由楚骁负责统筹指导。
同时严令禁止任何人阻挠农技推广,违者重罚。
消息传出,永宁城沸腾了。农民们欢呼雀跃,纷纷来到楚骁住处求教。
曾经怀疑的人也彻底信服,争先恐后地学习新农法。
楚骁的小院门庭若市,他不得不将技术团队扩大,培训更多农技指导员。
......
秋收时节,试验田迎来了丰收。
全面改良的田块产量比传统农田高出近五成,震惊了整个地区。
巡抚大人亲自前来视察,看到丰收景象后,当场宣布:将永宁农业改良经验向全省推广,并奏请朝廷,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实施。
庆功宴上,巡抚举杯向楚骁敬酒:“楚推广使以一己之力,造福万民,实乃国家之幸,百姓之福!”
楚骁谦逊回应:“大人过誉了。草民只是尽己所能,传播有用之技。真正的功劳属于勇于尝试的农人,和信任支持的大人。”
宴席散去,楚骁独自站在院中,仰望星空。农业改良的成功,意味着他的技术推广之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但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少爷,如今您可是巡抚大人眼中的红人了!”忠伯兴奋地说。
楚骁却神色平静:“忠伯,名声地位都是过眼云烟,真正重要的是技术的推广和民生的改善。我们的路还很长。”
他心中清楚,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阻力。
旧有的利益格局不会轻易打破,技术的推广必将伴随着激烈的斗争。
但看着远处田野里丰收的景象,听着百姓们欢快的笑声,楚骁心中充满坚定。
无论前路如何艰难,他都将沿着这条技术推广之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因为这就是他穿越到这个时代的使命,也是他存在的意义。
夜风中,楚骁的目光越过永宁城,望向更远的远方。
在他的心中,一个更加宏大的技术推广蓝图正在缓缓展开,将给这个世界带来更深远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