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城的朱雀大街,从未如此热闹过。
晨光刚洒上榜单的红绸,这里就已挤得水泄不通。寒门子弟们穿着洗得发白的布袍,踮着脚尖,伸长脖子,目光死死盯着那张贴在城墙上的黄榜——那是青阳国首批科举的放榜名单,墨迹未干,却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
“出来了!放榜了!”
随着礼官一声高喊,两名士兵缓缓扯下红绸,黄榜上的名字赫然映入眼帘。
“经义科第一,苏文!”
“军务科第一,秦武!”
“算术科第一,周明!”
人群中爆发出震天的欢呼。一个穿着粗布长衫、面容清瘦的青年猛地攥紧了拳头,眼中瞬间涌满泪水——他就是苏文,一个靠抄书为生的寒门士子,此刻他的名字,正端端正正地排在经义科的榜首。
“苏大哥!你中了!中了第一!”旁边一个少年激动地摇晃着他的胳膊,那是他的同乡,这次也考中了算术科的第五名。
苏文用力点头,泪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布满补丁的衣襟上。他想起了早逝的父母,想起了寒窗十年的苦读,想起了那些嘲笑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世家子弟——今天,他终于用笔墨证明了自己。
不远处,一个身材魁梧、皮肤黝黑的汉子也盯着榜单,军务科第一的“秦武”二字,让他黝黑的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他曾是军中的一名普通伍长,因识字被推荐参加科举,没想到竟拔得头筹。
“秦大哥!以后就是秦大人了!”同来的士兵拍着他的肩膀,又羡慕又激动。
秦武挠了挠头,嘿嘿一笑:“还不是托大王的福,给了我们这些粗人机会。”
黄榜前,类似的场景不断上演。中榜的寒门子弟或相拥而泣,或跪地叩谢,或与同乡击掌相庆;落榜的虽有失落,却也眼中闪烁着希望——至少,他们看到了一条可行的路,明年还能再来。
围观的百姓们也纷纷叫好,指着榜单上的名字议论:
“苏文我认识!就是那个在书铺抄书的后生,学问好得很!”
“秦武是俺们村的!小时候还跟俺一起放过牛呢,没想到成了大人!”
“大王说了,以后不管出身,有本事就能当官,这才是好世道啊!”
欢呼声、议论声汇成一股洪流,在朱雀大街上涌动,充满了向上的朝气。这股朝气,比任何庆典都更能彰显青阳国的新生。
三日后,明德殿。
林浩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阶下的十名新科官员。他们穿着统一的青色官袍,虽略显拘谨,却个个眼神明亮,透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苏文站在最前面,身姿挺拔,秦武则微微握拳,带着军人的硬朗。
“诸位都是我青阳国首批科举选出的人才,”林浩的声音温和却有力,“朕不拘一格降人才,为的就是让你们这些有才干、知民间疾苦的人,能为百姓办实事,为青阳谋发展。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
苏文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躬身道:“大王,臣以为,当前首要之事,是安抚新收的西陲三城和南境两镇百姓。这些地方刚经历战火,又换了领主,民心不稳。臣恳请大王,减免这些地方三年赋税,让百姓休养生息。”
他的声音清晰洪亮,条理分明,丝毫不见初次上殿的怯懦。
林浩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你说得有理。新收之地,当以安抚为主。传朕旨意,西陲三城、南境两镇,三年内免征赋税,由国库拨款,帮助百姓重建家园。”
“大王英明!”苏文和其他新科官员齐声应和。
秦武也上前一步:“大王,臣在军务科考试时,曾研究过落霞城的防御。臣以为,落霞城地处要冲,应当加固城防,并在周边增设三座烽火台,与青阳城形成呼应,以防外敌再次突袭。”
“准奏。”林浩点头,“此事就交由你和赵刚将军共同办理,所需人力物力,可直接向户部申请。”
“谢大王!”秦武抱拳,黝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接下来,其他新科官员也纷纷献策,有的提议整顿吏治,有的建议兴修水利,有的主张推广新的农种……他们的建议都很务实,没有空洞的套话,句句都围绕着民生和国防,听得林浩频频点头。
阶下的世家官员们脸色复杂。他们原本以为,这些寒门子弟不过是林浩用来装点门面的,没想到竟真有几分才干,而且一来就直指要害,抢了他们的风头。但张族的前车之鉴犹在眼前,加上林浩对新科官员的支持态度明显,他们虽心中不满,却不敢公然反对,只能沉默地听着。
林浩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了然。世家势力盘根错节,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彻底清除,但至少现在,他们已经无法像以前那样左右朝政了。这些新科官员的加入,就像一股清泉,注入了浑浊的官场,带来了新的活力。
朝会结束后,林浩留下李铁,两人在偏殿议事。
“军师,你觉得这些新科官员如何?”林浩笑着问。
李铁抚着胡须,眼中满是欣慰:“后生可畏啊!苏文有远见,秦武懂实务,其他人也各有专长。大王此举,不仅填补了张族留下的空缺,更重要的是,为青阳国注入了新鲜血液。这些人出身寒门,更懂民间疾苦,也更能体恤百姓,有他们辅佐,青阳国何愁不强?”
他顿了顿,郑重道:“臣敢断言,大王推行科举,选拔寒门人才,此乃长治久安之策,可保青阳百年安稳!”
林浩点了点头:“朕要的,不仅仅是百年安稳。朕要让青阳国,成为这片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让青阳的百姓,再也不受战火之苦,再也不用看世家的脸色。”
“这条路,任重道远。”李铁道。
“再远,也要一步一步走下去。”林浩的目光坚定,“下一步,就是让这些新科官员尽快熟悉政务,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同时,第二批科举也要开始筹备,让更多的寒门子弟有机会为国效力。”
李铁躬身:“臣遵旨。”
走出偏殿,阳光正好。林浩望着青阳城的方向,那里,新科官员们正结伴离去,他们的身影虽单薄,却透着一股改变时代的力量。
朱雀大街上,关于科举放榜的议论还在继续。苏文、秦武等人的名字,成了百姓口中的新英雄。有说书人已经开始编讲他们“苦读中榜”的故事,听得孩童们眼睛发亮,纷纷说以后也要像他们一样读书考功名。
世家府邸里,气氛依旧沉闷。刘谦看着儿子刘轩带回的朝会记录,脸色阴沉。他没想到,林浩竟真的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让寒门子弟在朝堂上站稳脚跟。
“父亲,我们不能再等了。”刘轩的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再让这些寒门子弟折腾下去,我们世家就真的没活路了。”
刘谦沉默良久,缓缓摇头:“现在还不是时候。林浩对我们盯得紧,新科官员又处处针对我们,贸然出手,只会引火烧身。”他眼中闪过一丝算计,“我们要忍,等他们露出破绽,再一击致命。”
父子俩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隐忍和不甘。
而此刻的林浩,早已将世家的小动作抛在了脑后。他站在聚魂塔上,看着战魂录的虚拟界面:
【检测到寒门人才进入中枢,朝政活力提升,民心凝聚力上升。国运龙气凝实度提升至88%。】
他知道,寒门崛起的序幕,才刚刚拉开。而接下来,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落霞城的重建,已经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