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景和三年冬月初,城隍庙前的寒风裹着细雪,青记染布庄的前院却被装点得格外热闹——红灯笼挂满了晾布架,彩绸缠绕着木柱,十几张木桌拼成的长台上,整齐摆放着近百匹染布样品,从常用的靛蓝、绯红,到特殊的“雨过天青”“流霞色”,再到新开发的“月影白”“松烟墨”,各色布料在暖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引得路过的行人纷纷驻足。
“老板娘,各地布庄的掌柜都到得差不多了!”伙计快步跑来禀报,手里还捧着份宾客名单。青娘整理了一下衣襟,望着院门口陆续走来的熟悉身影——苏州的李掌柜、扬州的王掌柜、杭州的张掌柜,还有京城绸缎庄派来的管事,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期待。沈行舟提着个精致的木盒走过来,里面装着烫金的请柬回执:“连城西的织造局都派人来了,说想看看咱们的染料,若是合用,往后宫里的布料或许会从咱们这儿采买。”
温景然的声音恰在此时响起,他手里捧着个玻璃展柜,里面放着“流霞色”的染色原料——凤凰木花瓣、胭脂虫干、紫茉莉汁,还有温景然自制的水温计:“我把这些原料和工具放在展柜里,再贴上注解,让大家知道咱们的配方有多用心。”青娘笑着点头,当即让人把玻璃展柜摆在长台最显眼的位置,旁边还放着一盆炭火,免得原料受冻。
成果展示会在辰时准时开始。青娘走到长台中央,手里拿着块“雨过天晴”罗缎,声音清亮:“各位掌柜,今日请大家来,是想分享咱们青记这半年的配方优化成果。就说这块‘雨过天晴’,”她举起罗缎,在暖光下,布料泛着澄澈的蓝光,“咱们用黄芩、蔷薇果搭配云母粉,试染了七次才定下配方,洗五次不褪色,还能保证罗缎的丝质不受损。”
话音刚落,李掌柜便走上前,伸手抚过罗缎:“这色儿比我上次见的还要透亮!青娘,你这云母粉是从哪儿采买的?我家染坊也想试试。”青娘笑着指向温景然:“云母粉是温大夫特意从城外云母矿挑选的,纯度高,还磨得细,若李掌柜需要,我让温大夫帮你联系矿主。”温景然当即取出张纸条,上面写着矿主的联系方式:“按这个地址去,报青记的名字,还能拿到优惠价。”
扬州的王掌柜则盯着“流霞色”云锦,眼中满是惊艳:“这色儿跟晚霞一模一样,宫里的贵人定喜欢!青娘,你这‘流霞色’的配方,往后会不会跟我们这些合作布庄分享?”青娘笑着摇头:“‘流霞色’是咱们的核心特殊色,暂时不对外分享配方,但咱们可以提供成品布——只要王掌柜提前下单,咱们保证按时交货,还能按你的需求微调色阶。”沈行舟在旁补充:“我茶庄的运输渠道可以帮着送布,不管是扬州还是苏州,都能保证布料不受潮、不损坏。”
织造局的刘管事忽然开口:“青娘,我们织造局需要一批耐洗的靛蓝棉布,用来做兵士的冬装,你这儿的棉布能达到‘洗十次不褪色’的要求吗?”青娘当即让人取来块靛蓝棉布,还有一盆清水:“刘管事请看,这是咱们按优化配方染的棉布,我现在就给您演示耐洗性。”她让伙计将棉布放进清水里反复揉搓,捞出后拧干,布色依旧鲜亮,没有半点褪色的痕迹。刘管事看得连连点头:“好!我今日就跟你订五百匹,若是合用,往后织造局的棉布都从你家采买。”
午后时分,成果展示会进入互动环节。青娘让人在院中央搭了个小染缸,现场演示“月影白”的染色过程——用月光花汁加珍珠粉,在六成热的水温中浸泡棉布一刻钟,染出的白色泛着淡淡的珠光,引得众人纷纷围拢观看。温景然则在旁讲解:“月光花要选凌晨带露的,珍珠粉需磨成细粉,这样染出的白色才够透亮,还能防静电。”
沈行舟则在长台旁帮着分发配方手册:“这是咱们整理的基础配方手册,里面有靛蓝、绯红等常用色的配方和工艺,大家可以拿回去参考。若是有疑问,随时来青记找我们。”张掌柜接过手册,翻到“工艺注意事项”那一页,笑着说:“上次交流会你教我的水温计,我已经做了十几个,这次手册里又写了这么多实用技巧,青娘你真是太实在了!”
暮色降临时,成果展示会渐渐接近尾声。青娘看着长台上堆积如山的订单——织造局的五百匹靛蓝棉布、京城绸缎庄的三十匹“流霞色”云锦、苏州李掌柜的二十匹“雨过天青”罗缎,还有各地布庄的基础色订单,心中满是欣慰。沈行舟递过杯热茶:“累了一天,喝点茶暖暖身子。你看,咱们这半年的努力没白费,不仅优化了配方,还赢得了这么多客户的信任。”
温景然则取出一张纸,上面写着“配方优化成果总结”:“我把咱们这半年的成果整理了一下,从基础色到特殊色,从工艺优化到知识产权保护,都写在上面了。往后咱们按这个总结继续改进,定能做得更好。”青娘接过纸,指尖抚过上面的字迹,忽然想起半年前配方优化陷入困境时的情形——那时她对着褪色的棉布愁得睡不着觉,若不是沈行舟帮她打听市场需求,温景然熬夜研究药材配比,她恐怕很难走到今天。
子夜时分,染坊的灯盏依旧亮着。三人围坐在八仙桌旁,桌上摊着今日的订单和成果总结。青娘拿起一支笔,在总结的末尾写下:“配方优化非一日之功,幸有伙伴相伴,方能攻坚克难,未来可期。”沈行舟和温景然看着这句话,都露出了笑容。窗外的雪不知何时停了,月光透过窗纸洒进来,落在三人身上,也落在那些色彩鲜亮的布料上,像是在为这场成功的成果展示会,奏着温暖的序曲。
第二日清晨,青记染布庄的伙计们开始忙碌地备货——按订单挑选布料、检查染料、准备运输。青娘站在柜台后,看着沈行舟从茶庄送来新茶,帮着招待前来催单的客户;温景然则在染坊里指导伙计染色,确保每一匹布都符合标准。路过的行人看着青记热闹的景象,都忍不住赞叹:“青记的染布又好又靠谱,难怪这么多人来订!”
几日后,织造局派人送来消息,说青记的靛蓝棉布很受兵士们欢迎,还想追加三百匹订单。青娘将消息读给沈行舟和温景然听,两人都露出欣慰的笑容。沈行舟提议:“不如咱们把这次成果展示会的照片画下来,贴在布庄里,让更多客户知道咱们的实力。”温景然点头赞同:“我还可以在配方手册里加些客户反馈,比如织造局的评价,这样新客户更放心。”
青娘看着两人认真的模样,心中暖意涌动。她忽然起身,走到染缸旁,舀起一勺新调配的“流霞色”染料,对两人笑道:“走,咱们再染一匹云锦,就当是为这次配方优化成果展示会庆功!”沈行舟和温景然相视一笑,纷纷围了过来。晨光下,三人的身影被染缸里的云霞色笼罩,那些关于配方优化、梦想与情谊的故事,正随着染料的流转,在大乾的冬日里,缓缓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