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京城染坊街,寒风卷着落叶,却吹不散“同德昌”门前的喧闹。王掌柜站在自家店前,手持一块泛白的染布,对着围观人群高声喊道:“大家快来看!这就是青娘染坊所谓的‘耐洗染布’!我家老主顾买回去才洗了三次,就褪成了这副模样!这分明是欺诈客户!”
人群中议论纷纷,有人指着青娘染坊的方向,露出怀疑的神色。正在染坊整理订单的青娘听闻消息,立刻带着沈行舟和温景然赶了过去。她接过王掌柜手中的染布,仔细查看片刻,便看出了端倪——布角的染色痕迹不均匀,边缘还残留着劣质染料特有的刺鼻气味,与染坊的工艺截然不同。
“王掌柜,请问这块布是哪位主顾在我家购买的?可有购买凭证?”青娘语气平静,目光却坚定地看着王掌柜,“我家染布每一匹都有专属编号,记录着染色日期和经手人,只要有凭证,我们随时可以核对账本,查清真相。”
王掌柜眼神闪烁,支支吾吾地说:“就是……就是一位老主顾,他不方便出面!反正这布就是你们染的,你们必须给大家一个说法!”
“没有凭证,空口无凭,怎能断定这布是我家的?”沈行舟上前一步,拿出染坊的账本,“大家请看,我们的账本记录得清清楚楚,每一笔订单都有客户姓名、布样编号和染色细节。王掌柜若拿不出凭证,这番话恐怕难以服众。”
温景然则从药箱中取出一小块试纸,蘸取少量清水,轻轻涂抹在泛白的染布上。试纸很快变成浅红色,他举起试纸对众人说:“这是检测劣质染料的试纸。我家染坊用的是纯天然草木染料,试纸只会呈淡绿色;而这块布上的染料,明显是工业染料,对皮肤有害,还容易褪色。王掌柜,您敢用您家的染布做个检测吗?”
王掌柜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想要收回染布,却被围观的百姓拦住。一位曾在青娘染坊买过布的妇人站出来说:“我家上个月买了青娘染坊的宝蓝布,洗了五六次都没褪色,颜色还跟新的一样!王掌柜手里这块布,一看就不是正品!”
另一位布商也附和道:“我之前在同德昌买过类似的染布,洗一次就掉色,当时王掌柜还说是我清洗不当。现在看来,根本就是他家染料有问题!”
面对众人的质疑,王掌柜再也无法掩饰,只得承认这块布是自家染的,因近期生意惨淡,才想出这招栽赃陷害的法子,想借机打压青娘染坊。
真相大白,围观人群顿时一片哗然,纷纷指责王掌柜的卑劣行径。王掌柜羞愧难当,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青娘见状,并没有趁机落井下石,反而对众人说:“大家也不必过于苛责王掌柜。京城染业竞争激烈,谁家都有难处。只是做生意讲究诚信,靠陷害同行是走不长远的。我相信王掌柜也是一时糊涂,若他愿意改进工艺,用优质染料,未来我们仍可公平竞争,共同为京城染业出力。”
这番话既体现了青娘的格局,又给了王掌柜台阶下。王掌柜感激地看着青娘,当场承诺:“多谢青娘姑娘手下留情!我以后再也不搞这些歪门邪道了,一定改进工艺,用最好的染料,诚信经营!”
围观人群见青娘如此大度,纷纷称赞她的人品,不少人当场表示要去青娘染坊订购染布。一场同行挑衅引发的危机,就这样在青娘的从容应对下化解,反而为染坊赢得了更多的客户和口碑。
事后,沈行舟不解地问:“王掌柜如此针对咱们,你为何还要帮他?”
青娘笑着解释:“冤家宜解不宜结。若我们今日当众揭穿他的谎言,让他颜面扫地,他很可能会怀恨在心,日后再找机会报复,反而会给染坊带来更多麻烦。不如放他一马,既显我们的诚意,又能化解矛盾,让染坊街的经营环境更和谐。而且,咱们的目标是做好染艺,开拓市场,不是与同行争斗。”
温景然也点头附和:“你说得对。今日之事,不仅让百姓看到了咱们的品质,更看到了咱们的人品。口碑比什么都重要,这才是染坊长久发展的根本。”
夕阳西下,青娘站在染坊的晾架旁,望着远处渐渐散去的人群,心中满是感慨。她知道,同行的挑衅只是经营路上的小插曲,唯有坚守本心,以诚信为本,以品质为盾,以理服人,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京城市场站稳脚跟,让“青娘染坊”的名声,真正深入人心,成为京城染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