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细雨刚过,青娘流动染坊的车马随云溪班抵达了临江镇。镇外的江水浑浊湍急,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与深山清澈的山泉截然不同。温景然刚用试纸检测完水样,眉头便拧成了疙瘩——试纸不仅变得浑浊,边缘还泛起了淡淡的黄色,显然这江水硬度极高,还含有微量的泥沙杂质。
“这水怕是不能直接用来染色,”温景然将试纸递给青娘,语气凝重,“硬度太高会影响染料的附着性,染出的布容易褪色;泥沙要是混入染料,还会在布面上留下斑点,毁掉整匹布。”
青娘接过试纸,指尖抚过浑浊的纸面,目光望向不远处的江水。云溪班明日就要在临江镇演出,昨晚一场意外,穆桂英的金红战袍被舞台支架勾破了边角,急需重新染制一件替补。若是水质问题解决不了,不仅会耽误戏班演出,还可能影响染坊的口碑。
“咱们不能坐以待毙,得想办法改良水质,”青娘转身对伙计们说,“阿木,你去镇上问问,有没有人家打了深井,深井水质通常比江水软;阿春,你去收集些干净的草木灰和皂角,咱们试试用老法子软化水质。”
沈行舟这时也从镇上回来,手里拿着一个粗陶水缸:“我刚才去布庄打听了,镇东头的李老汉家有一口百年老井,水质清甜,附近的布商染布都用他家的井水。只是老井在半山腰,取水得费些力气。”
“有井水就好!”青娘眼中一亮,“行舟,你带几个伙计去李老汉家取水;景然,你研究一下草木灰和皂角的配比,看看怎么软化水质效果最好;我留在染坊整理染料,准备染色工具,争取今日就能把战袍染好。”
分工已定,众人立刻行动。沈行舟带着阿木和两名伙计,推着水车往半山腰的老井赶。老井的井口用青石砌成,井水清澈见底,喝起来带着淡淡的甘甜。伙计们轮流打水,水车装满后,又小心翼翼地推着下山,生怕颠簸洒了井水。
与此同时,温景然在染坊的空地上摆开了几个陶盆,分别加入不同比例的草木灰和皂角灰,再倒入等量的江水。他蹲在盆边,每隔一刻钟就用试纸检测一次水质,记录下不同配比的软化效果。“草木灰和皂角灰按三比一的比例混合,软化效果最好,”温景然兴奋地对青娘说,“你看这试纸,比之前清亮多了,虽然还比不上老井水,但用来染普通布料绰绰有余。”
青娘凑过去一看,果然试纸的浑浊度减轻了不少。她当即决定,染制穆桂英战袍这种精细戏服,用老井水确保品质;若是接了镇上布庄的普通染布订单,就用改良后的江水,既能节省取水的人力,又能降低成本。
傍晚时分,沈行舟带着满满两车老井水回到染坊。青娘和温景然立刻着手熬制金红染料,特意在染料中加入了少量的紫草汁——温景然发现,用老井水熬制染料时,加入紫草汁能让红色更浓郁,还能增强固色效果。青娘亲自上手染色,将裁剪好的粗纺绸浸入染料中,用沈行舟改良的竹制搅拌棒轻轻搅动,确保染料均匀附着。
夜色渐深,染好的金红战袍终于挂在了晾架上。灯光下,战袍泛着细腻的光泽,金粉与红色交织,比之前的戏服更显华贵。柳班主特意赶来查看,伸手抚摸布面,惊喜地说:“这颜色比之前的还要鲜亮,手感也更柔软!你们到底是怎么解决水质问题的?”
青娘笑着将水质改良的方法告诉了柳班主,还拿出软化后的江水和老井水对比:“咱们流动染坊走到哪里,就要适应哪里的水土。江水硬,咱们就用草木灰软化;没有好水,咱们就去寻找老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能染出一方独特的颜色。”
柳班主连连赞叹:“你们这应变的本事,真是让人佩服!有你们在,不管到了什么地方,咱们戏班的戏服都不用愁了。”
次日清晨,临江镇的演出如期举行。新染制的穆桂英战袍在舞台灯光下熠熠生辉,饰演穆桂英的武生一亮相,台下就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不少观众都好奇地打听戏服的来历,当得知是青娘流动染坊用当地老井水染制时,纷纷称赞染坊的用心。
演出结束后,镇上最大的布庄掌柜找到青娘,想要订购五十匹染布,还提出希望染坊能长期为布庄提供染色服务:“你们连水质都能改良,染布品质肯定有保障。临江镇的布商不少,我可以帮你们引荐,只要你们能保证品质,往后生意肯定少不了。”
青娘欣然答应,还特意将用改良江水染制的布样拿给掌柜看:“这是用软化后的江水染的,虽然不如老井水染的鲜亮,但品质也不差,价格还能便宜一成。您可以根据客户需求选择,咱们灵活调整。”
布庄掌柜接过布样,仔细查看后连连点头:“太好了!这样既能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又能降低成本,咱们合作定能双赢!”
接下来的几日,染坊不仅完成了布庄的订单,还通过掌柜的引荐,与镇上其他几家布商建立了合作。温景然则将临江镇的水质数据和改良方法记录在专门的手册上,手册上还贴着不同水质的试纸样本,标注着对应的染料配比调整方案。
“往后咱们每到一个地方,就把当地的水质情况记录下来,”温景然将手册递给青娘,“时间久了,咱们就有了一本‘全国水质染色指南’,不管到了哪里,都能快速应对水质问题,不用再走弯路。”
青娘接过手册,指尖拂过纸上的字迹和试纸样本,心中满是感慨。她知道,应对不同水质的过程,不仅是染坊工艺的一次突破,更是流动经营理念的一次深化——流动染坊不能固守一种模式,要像水一样灵活,根据不同的环境调整自己的“姿态”,才能在每一片土地上扎根生长。
夕阳西下,染坊的车马再次整装待发,准备随云溪班前往下一个城镇。临江镇的江水在暮色中泛着粼粼波光,仿佛在为他们送行。青娘望着江水,又看了看手中的水质手册,心中充满了信心。她知道,未来还会遇到更多不同水质、不同环境的挑战,但只要他们保持这份应变的智慧,携手同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没有开拓不了的市场。流动染坊的江湖之路,也将在这一方水土一方色的应变中,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