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事宜敲定后,青娘三人立刻召集工匠与苏文,在码头宅院现场敲定装修设计方案。温景然手持图纸,蹲在地上比划着后院布局:“染色工坊是核心,必须按工艺需求来规划。这里设十口染缸,分普通色缸和渐变专用缸,间距要留足三尺,方便工匠操作;旁边隔出一间调染料的小室,避免阳光直射影响染料稳定性;角落里建晾晒棚,用竹架搭建分层晾晒台,既能通风又能避雨。”
他还特意强调:“原料仓库要垫高两尺,地面铺三层桐油布,墙角摆上生石灰包防潮;染料储存室要单独上锁,按药材种类分区摆放,贴上标签注明用途和保质期,防止拿错影响染色效果。”工匠们听得认真,逐一记下尺寸和要求。
前院的设计则由青娘主导:“正门上方悬挂‘青韵染坊(苏州分号)’的牌匾,字体要和总号一致,旁边挂皇家赐匾的缩小拓片,彰显品质。进门左侧设样品展示架,分高端定制、批量丝绸、普通色布三个区域,每匹样品旁标注工艺、价格和适用场景;右侧设接待桌椅,摆放茶水和布料样本册,方便客户挑选。”
她还考虑到客户体验:“接待区旁隔出一间小茶室,若是有大客户或定制需求的客人,可在此详谈。墙面挂几幅用咱们染布制作的字画,既能展示布料效果,又能提升雅致氛围。”
沈行舟则补充了实用细节:“院门要装结实的木门和铜锁,后院工坊加装围栏,只留一个出入口,方便管理和工艺保密。观前街的小铺面不用复杂装修,重点做样品陈列,墙上挂大幅的布料色卡,门口摆一个展示皇家赐匾的玻璃柜,吸引路人注意。”
苏文负责统筹物料采购,他拿着清单汇报:“染缸要定制加厚的陶缸,竹架需找本地最好的竹匠打造,桐油、生石灰、木材这些原料,我联系了码头的杂货商,明日就能送货上门。只是牌匾和拓片制作需要几日,可能要延后些才能挂上。”
“牌匾之事我来安排。”沈行舟笑道,“我认识苏州最好的刻字匠,让他加急制作,保证不耽误开业。”
装修开工后,三人分工巡查:温景然每日盯着工坊和仓库的改造,确保尺寸和防潮、通风细节达标;青娘负责前院接待区和观前街铺面的陈列设计,亲自挑选样品摆放的顺序;沈行舟则协调物料运输,解决工匠遇到的材料短缺问题。
中途却出了个小插曲:工坊地面铺设桐油布时,工匠为图省事只铺了两层,还漏刷了一遍桐油。温景然巡查时发现后,当即要求返工:“江南潮湿,少一层桐油布,用不了半年地面就会返潮,原料和染料都会受影响。必须按要求铺三层,刷两遍桐油,今日之内整改完毕,否则不给工钱。”
工匠们见状不敢懈怠,立刻拆掉重新铺设。青娘得知后,特意过来叮嘱苏文:“以后装修细节要盯紧,尤其是工坊和仓库,半点马虎不得,品质从基础就不能松懈。”
半个月后,码头宅院和观前街铺面的装修全部完工。站在焕然一新的分号门口,青娘望着悬挂整齐的牌匾和拓片,心中满是期待;温景然检查完工坊的染缸和晾晒架,确认工艺条件全部达标;沈行舟则看着往来码头的客商,盘算着开业后的客源。
苏文拿着钥匙,兴奋地说:“掌柜的,沈老板,温大夫,装修都好了,就等核心工匠到岗,咱们就能试营业了!”
青娘点头笑道:“辛苦大家了。接下来就是工匠派驻和开业筹备,咱们一步一步来,定要让苏州分号站稳脚跟。”阳光洒在整洁的院落里,染缸排列整齐,样品陈列有序,苏州分号已万事俱备,只待开门纳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