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景和三年的仲夏,城隍庙前的空场被装点得格外喜庆。朱红的绸带顺着廊柱蜿蜒而下,两侧摆满了各商户送来的贺礼——染布庄的彩绸、茶铺的新茶、粮铺的米面,还有江南苏掌柜特意带来的云锦摆件,层层叠叠堆得整齐。空场中央搭起了丈高的戏台,却暂未开演,只悬着一块蒙着红布的牌匾,下方摆着三张案几,等着今日最重要的仪式开场。
青娘穿着一身月白绫裙,袖口绣着浅淡的兰草纹样,正和沈行舟、温景然一起核对入会商户的名册。名册上已密密麻麻写了六十七个名字,既有本地的老商户,也有江南、塞北乃至回纥的外地商户,比最初预想的多了近一半。
“知府大人的仪仗快到了,”温景然放下名册,目光望向街口,“我已让人在街口引路,师爷也提前来了,正在偏殿核对行会章程的备案文书。”他昨夜特意去府衙确认了流程,确保今日的成立仪式万无一失,毕竟这不仅是商户们的盛事,也是官府认可的本地第一家正规行会。
沈行舟擦了擦额角的汗珠,手里拿着刚清点好的互助基金账目:“基金本金已收齐,共计三千二百两,其中温家捐的五百两、苏掌柜捐的三百两都已存入钱庄,账本师爷看过了,说清晰无误。商路图谱也印好了七十份,等仪式结束就分给各商户。”他话音刚落,就见几个回纥商人牵着骆驼走来,为首的正是哈玛尔掌柜,身上还穿着异域风情的锦袍。
“青娘姑娘,沈公子!”哈玛尔笑着拱手,虽口音略带生硬,却礼数周全,“我带了十匹回纥最好的香料,既是贺礼,也准备下月初一在市集上售卖。”青娘连忙上前道谢,让伙计引着他们到指定的席位坐下,心里愈发笃定,行会的成立定能让南北异域的商路更加畅通。
不多时,街口传来锣鼓声,知府大人的仪仗缓缓而来。商户们纷纷起身避让,分列两侧,青娘三人则快步上前迎接。知府大人穿着青色官袍,面带笑意,走下轿辇后先是打量了一番热闹的场面,对温景然道:“景然,你和青娘姑娘费心了,看来这行会确实深得人心。”
“全凭大人支持。”温景然躬身回应,随后引着知府大人到案几后坐下,仪式也随之拉开序幕。
先是师爷宣读行会章程的备案文书,清晰地念出“以诚信为本,以规范为纲,联商户之力,通南北之商”的行会宗旨,以及商路共享、互助基金、集中市集三大机制的细则。在场商户皆屏息静听,待师爷念完,齐齐拱手道:“我等遵行章程!”
紧接着便是揭牌仪式。知府大人起身,与青娘一同走到牌匾前,两人各执红布一角,随着司仪一声“吉时到”,红布被缓缓揭开,“大乾通商行会”六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人群中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锣鼓声也再次响起。
揭牌完毕,便是推举议事堂成员。按照之前的约定,本地商户选三名代表,外地商户按地域各选一名代表,共七人组成议事堂,负责行会的日常决策。商户们议论片刻,很快便有了结果——本地代表选了青娘、周老板和陈师傅,江南代表是苏掌柜,塞北代表是粮商赵掌柜,回纥代表是哈玛尔,还有一位是京城来的药材商王掌柜。
七人走到台前,对着知府大人和众商户躬身行礼。周老板率先开口:“我年纪大了,只能帮着照看本地商户的杂事,行会的大局,还得靠青娘姑娘主持。”苏掌柜也附和:“青娘姑娘提议建立行会,又定了这么好的规矩,我们都服她。”其他代表也纷纷点头,显然都认可青娘的能力。
知府大人见状,抚须笑道:“既然众望所归,那本官就做主,任命青娘姑娘为通商行会的首任会长。”这话一出,掌声更盛,哈玛尔更是举起双手欢呼,虽不知他喊的是什么,却满是真切的喜悦。
青娘接过知府大人递来的会长令牌,令牌是桃木所制,刻着行会的名称和她的名字。她走到台前,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商户,声音清亮而坚定:“多谢大人信任,也多谢各位商户的认可。我青娘在此立誓,定当恪守行会章程,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商户,让商路共享落到实处,让互助基金真正帮到大家,让集中市集繁荣兴旺。若有半点私心,甘受众商户唾弃,官府处置!”
誓言掷地有声,商户们再次鼓掌,不少人眼里满是敬佩。沈行舟站在台下,看着台上从容自信的青娘,嘴角噙着温柔的笑意——他还记得初见时,她只是城隍庙前一个守着小染布摊的姑娘,如今却能独当一面,撑起这么大一个行会。温景然也面带赞许,他知道,青娘的担当和智慧,定能让这行会走得长远。
仪式过半,便是互助基金的首次公示。钱庄的账房先生拿着账本,一一念出各商户的捐款数额和基金的存放情况,每念完一项,师爷便在旁核对确认,确保毫无差错。张掌柜捐了五十两,虽不多,却也是他的心意,听到自己的名字时,他挺直了腰板,脸上满是自豪。
随后,沈行舟开始分发商路图谱。商户们排着队上前领取,刘掌柜拿到图谱后,立刻翻到南下的路线,指着上面标注的“青石驿站可补给”字样,对身边的伙计笑道:“下月就按这个路线走,准没错!”林小乙则小心翼翼地把图谱收进怀里,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正午时分,仪式接近尾声,知府大人起身发表结语:“通商行会的成立,是我地商业兴旺的开端。本官希望,诸位商户能遵行章程,诚信经营,让南北货物在此流通,让异域商旅在此安心。官府也会鼎力支持,若有歹人敢破坏行会秩序,定当严惩不贷!”
说完,知府大人便乘轿离去,而商户们却没有散去,反而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商议起来。苏掌柜拉着青娘,说起想把江南的瓷器运过来,询问海运的具体事宜;哈玛尔则找沈行舟,商量回纥皮毛的运输安全;周老板和陈师傅则在和本地商户讨论下月市集的摊位安排。
青娘忙得脚不沾地,刚应付完苏掌柜的问询,又被几个京城来的商户围住,询问加入行会的后续流程。温景然见状,主动上前帮她解围,耐心解答商户的问题,让她能喘口气。
“累坏了吧?”沈行舟递过一杯冰镇酸梅汤,“先歇会儿,剩下的事让管事们帮忙处理。”青娘接过汤盏,一饮而尽,冰凉的汤汁顺着喉咙滑下,疲惫消散了不少。她看向眼前热闹的景象,商户们或谈生意,或聊商路,脸上都带着真切的笑意,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真没想到,能有这么多商户加入。”青娘轻声道,“刚开始还怕只是个空架子,现在看来,只要真心为大家着想,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这都是你的功劳。”沈行舟笑道,“若不是你提出那三个提议,若不是你事事亲力亲为,商户们也不会这么信任你。”温景然也走了过来,补充道:“还有议事堂的分工,你刚才私下和我们说,让苏掌柜负责南北货对接,哈玛尔负责异域商路,周老板负责本地商户协调,这个安排很妥当,能让每个人都发挥所长。”
青娘笑了笑:“我一个人也撑不起整个行会,还得靠咱们三个,靠议事堂的各位,靠所有商户。对了,市集的筹备怎么样了?下月初一就是第一次,可不能出岔子。”
“放心吧,”沈行舟点头,“摊位已经划分好了,货仓也雇了人看守,杂役们也培训过了,到时候负责维持秩序和清理场地。苏掌柜已经让人把江南的绸缎和瓷器运到码头了,就等入仓。”
温景然也道:“我已让人在街巷贴了市集的告示,写明了时间和售卖的货物,不少百姓都在盼着呢。官府也会派两个差役在市集巡逻,保证安全。”
三人正说着,林小乙拿着胭脂铺的样品走了过来,不好意思地说:“青娘会长,沈公子,温公子,我这胭脂按行会的标准做了改进,用料都是上好的花草,你们帮我看看,能不能盖上行会的通用印?”
青娘接过样品,打开胭脂盒,香气清雅,色泽均匀,确实符合之前定的标准。她笑着点头:“很好,符合要求。明日你到行会的办公处找陈师傅,他会给你盖印的。”林小乙喜出望外,连连道谢后,蹦蹦跳跳地回去准备了。
看着林小乙的背影,沈行舟笑道:“这小子倒是有干劲,将来说不定能把胭脂铺开到江南去。”温景然也道:“这就是行会的意义,不仅能规范市场,还能扶持这些有潜力的小商户。”
夕阳西下,城隍庙前的商户渐渐散去,只剩下青娘三人还有几个管事在收拾场地。戏台的绸带在晚风里飘动,“大乾通商行会”的牌匾依旧醒目。青娘站在牌匾下,手里握着桃木令牌,忽然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个行会的成立,更是他们多年打拼的成果,是他们商路蓝图的基石。
“接下来,就要落实市集和商路的事了。”青娘看向沈行舟和温景然,眼神坚定,“江南的货要运进来,塞北的货要送出去,异域的商旅要接待好。咱们的路,还长着呢。”
沈行舟伸手拍了拍她的肩膀:“放心,有我在,商路的事包在我身上。我已经安排了商队去接应塞北的粮商,下月就能把粮食运到市集。”
温景然则道:“我会联络周边府县的官府,让他们也认可咱们的行会,将来商队路过时,能得到更多照应。京城的商户也托我带话,想和咱们合作,把京城的药材和书画运过来。”
晚风拂过,带着初夏的暖意。青娘看着身边并肩而立的两人,心里充满了底气。从城隍庙前的初次结盟,到如今行会的正式成立,他们一起闯过了垄断的难关,踏平了商路的险途,清除了内部的奸佞。如今,大乾通商行会已立,南北异域的商路即将畅通,属于他们的商业格局,终于在这片土地上,正式拉开了序幕。而他们知道,这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