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云生邀意,夜问玄机子
夜色漫过都乐镇的街巷时,乐安旅店的房间里还亮着灯。叶青云坐在桌前,手里摩挲着孙大夫送的行军散瓷瓶,指尖划过瓶身上的细纹,眼神里满是思索 —— 白天在济世堂,亲眼见孙大夫诊脉断症如神,对穷苦百姓又心怀善念,还毫无保留地一起研发行军散,这样的良医,若是能请到吴家堡,不仅能为学校的孩子、矿山的民工治病,还能将医术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受益。
可话到嘴边,他又犹豫了 —— 孙大夫在都乐镇扎根多年,有声望、有熟客,怕是舍不得离开;而且自己与孙大夫只是初交,贸然邀请,会不会显得唐突?
“还在想孙大夫的事?” 玄机子端着一杯草药茶走进来,见叶青云对着瓷瓶出神,便笑着将茶放在桌上,“你这孩子,心里藏不住事,想请孙大夫去吴家堡,就直说,何必纠结。”
叶青云抬头,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师父您看出来了?我是觉得孙大夫医术高明,仁心仁厚,若是能去吴家堡,定能帮上大忙。可我怕他舍不得都乐镇,而且咱们才认识两天,贸然邀请,会不会太唐突?”
玄机子坐在对面的椅子上,指尖轻轻敲击桌面,沉吟道:“孙大夫是医者,医者的本心是‘济世救人’,你若从‘能帮更多人’这个角度入手,比说名利更能打动他。他在都乐镇,能救的是一镇百姓;去吴家堡,能救的是学校的孩子、矿山的民工,以后还能跟着你,去更多地方建医馆、传医术,救更多人 —— 这才是医者最想看到的。”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你初与人交,直接开口确实不妥。明日我亲自去一趟济世堂,先与孙大夫聊聊行医的本心,再慢慢引出邀请,你则准备些关于外科伤病的见解,孙大夫钻研医术多年,定会对新的医理感兴趣,双管齐下,成功率更高。”
叶青云眼睛一亮,连忙点头:“还是师父考虑周全!我之前在吴家堡,见过民工受伤,普通的包扎很难止血,还容易感染,我想着能不能用煮沸的烈酒消毒,用干净的蚕丝线缝合伤口,只是不知道这些方法是否可行,正好可以请教孙大夫,也让他知道,去吴家堡能有更多机会钻研医术。”
玄机子笑着点头:“这个想法好!外科伤病是行军和劳作中最常见的,孙大夫定有兴趣。你明日整理一下思路,把消毒、缝合的方法想细致些,用他熟悉的草药知识结合,更容易让他接受。”
小白狐从床上跳下来,蹭了蹭叶青云的裤腿,像是在鼓励他。叶青云弯腰抱起小白狐,心中的犹豫渐渐散去 —— 只要是为了帮助更多人,哪怕被拒绝,也要试一试。
二、玄机子登门,晓以济世理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玄机子便带着叶青云准备的 “外科伤病浅见” 手稿,独自前往济世堂。此时的济世堂还没开门,孙大夫正坐在前堂的诊桌前,翻看着一本泛黄的《外科正宗》,旁边的小火炉上煮着草药,香气袅袅。
“孙大夫早。” 玄机子推开半掩的门,笑着走进来。
孙大夫抬头,见是玄机子,连忙起身让座:“玄道长早!快请坐,我刚煮了些金银花茶,能清热降火,道长尝尝。”
两人相对而坐,孙大夫给玄机子倒了杯茶,好奇地问:“道长今日独自前来,可是有什么事?”
玄机子端起茶杯,轻啜一口,缓缓道:“昨日与孙大夫研发行军散,听您聊起行医的初心,说‘医者当以济世为任,不分贫富,不论远近’,我心中很是敬佩。今日前来,是想与您聊聊‘济世’二字 —— 您在都乐镇,能救一镇百姓,固然是功德;可若是能去更需要医者的地方,救更多人,岂不是更大的功德?”
孙大夫愣了一下,放下手中的医书,眼神变得凝重:“道长的意思是……”
“我徒弟青云,在吴家堡建了学校,收贫苦孩子读书,还开了矿山,雇了不少民工。” 玄机子缓缓道,“那里地处偏远,缺医少药,孩子生病、民工受伤,常常只能靠土方子缓解,很多人因此落下病根,甚至丢了性命。青云昨日见您医术高明、心怀仁善,便想请您去吴家堡,建一座医馆,既给孩子和民工治病,也教些基础的医术给当地人,让他们能自救。”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吴家堡虽不如都乐镇繁华,却有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您去了那里,不仅能施展医术,还能将您的医道传承下去,让更多人懂得‘治病救人’的道理 —— 这比在都乐镇守着一方医馆,意义更大,您觉得呢?”
孙大夫沉默了,手指轻轻摩挲着诊桌的边缘。他在都乐镇待了三十年,这里有他熟悉的百姓,有他经营多年的医馆,要说舍得,是假的;可玄机子的话,又戳中了他的心事 —— 他年轻时也曾想过,要去更多地方,救更多人,只是后来被家庭、被熟悉的环境困住,渐渐没了当年的闯劲。
“道长的话,我明白。” 孙大夫叹了口气,“只是我在都乐镇待了这么久,这里的百姓离不开我,医馆也离不开我……”
“孙大夫放心,都乐镇的百姓,您可以推荐可靠的徒弟或同行接手您的医馆,继续为他们治病。” 玄机子道,“至于您的顾虑,我可以保证,吴家堡会为您建一座最好的医馆,药材、人手都由青云负责,您只需专心行医、传艺即可。而且青云说了,等以后条件成熟,还会帮您在更多地方建医馆,让您的医道传遍大夏 —— 这难道不是您行医多年,最想看到的吗?”
孙大夫的眼神渐渐亮了起来,他想起年轻时的理想,想起那些因为缺医少药而丧命的百姓,心中的犹豫渐渐消散。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叶青云抱着小白狐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个布包。
三、青云谈外科,妙法引共鸣
“孙大夫,玄师父。” 叶青云走进来,笑着举起手里的布包,“我今日带了些东西,想跟您聊聊外科伤病的处理方法,说不定能给您提供些新思路。”
孙大夫连忙点头:“叶公子客气了,咱们互相探讨,谈不上请教。”
叶青云将布包放在桌上,打开一看 —— 里面有一瓶煮沸过的烈酒、一卷干净的蚕丝线、一把磨得锋利的小剪刀,还有一些晒干的艾草、蒲公英。“孙大夫,您看,咱们行军或劳作时,最常见的就是外伤,比如刀伤、摔伤,若是处理不好,很容易感染、化脓,甚至危及性命。我之前在吴家堡,见民工受伤,只是用布条随便包扎,很多人因此落下病根,便想了些办法,您帮我看看是否可行。”
他拿起那瓶烈酒,解释道:“这酒是用高粱煮过的,煮沸能杀死酒里的‘秽气’(细菌),用干净的布条蘸着烈酒擦拭伤口,就能防止伤口被‘秽气’侵袭,减少感染的可能。您平时用艾草、蒲公英煮水消毒,道理是一样的,只是烈酒更方便携带,适合行军。”
孙大夫眼前一亮,拿起酒瓶闻了闻,点头道:“烈酒性烈,确实能杀菌消毒,而且携带方便,比煮草药水更适合应急 —— 这个方法好!”
叶青云又拿起蚕丝线和小剪刀:“若是伤口较深、流血不止,只用布条包扎是不够的,需要将伤口缝起来。这蚕丝线是用开水煮过的,干净无菌,用小剪刀将伤口周围的烂肉剪掉,再用针线将伤口对齐缝合,这样伤口愈合得更快,也不容易留疤。我还发现,用艾草灰撒在缝合后的伤口上,能止血、消炎,效果很好。”
他一边说,一边用布偶模拟伤口,演示缝合的方法:“缝合时,要从伤口的一端开始,针脚要均匀,不能太密,也不能太疏,太密会影响伤口透气,太疏会缝不牢。缝好后,用干净的布条包扎,每天用烈酒擦拭一次,换一次药,很快就能愈合。”
孙大夫聚精会神地看着,时不时点头,还拿起蚕丝线仔细观察:“这个方法我以前在古籍里见过,说是‘线缝法’,只是没有具体的操作步骤,也不知道用什么线、怎么消毒。叶公子你说的用开水煮线、用烈酒消毒,真是解开了我多年的疑惑!”
玄机子在一旁笑着说:“孙大夫,您看,青云虽不是医者,却能从实际需求出发,想出这些方法。您若是去了吴家堡,有更多的病例让您研究,有青云支持您的医馆和药材,您不仅能完善这些外科方法,还能研究更多新的医术,救更多人 —— 这难道不是您最想做的事吗?”
孙大夫看着叶青云真诚的眼神,又想起玄机子的话,心中的最后一丝犹豫也消失了。他站起身,对着叶青云和玄机子深深鞠了一躬:“叶公子,玄道长,二位的心意,在下明白了!能去吴家堡,建医馆、传医术、救更多人,是在下的荣幸!我同意了!”
叶青云大喜过望,连忙扶起孙大夫:“孙大夫,您肯答应,真是太好了!吴家堡的百姓和孩子,都会感激您的!”
小白狐也从叶青云怀里跳下来,蹭了蹭孙大夫的裤腿,对着他 “嗷呜” 轻叫了两声,像是在欢迎他。孙大夫笑着弯腰,轻轻摸了摸小白狐的绒毛:“这小家伙倒是通人性,以后咱们就是同伴了。”
四、孙翁定心意,携手赴新程
接下来的几日,孙大夫开始有条不紊地安排都乐镇的事宜 —— 他将济世堂交给了自己最得意的徒弟,叮嘱徒弟 “要心怀仁善,不分贫富,好好为百姓治病”;又将自己珍藏的医书、药材配方,整理成册,留给徒弟;还挨家挨户拜访了镇上的老熟客,告诉他们自己要去吴家堡的消息,百姓们虽舍不得,却也为他能救更多人而高兴,纷纷送来自家种的草药、做的点心,为他送行。
叶青云和玄机子则在一旁帮忙,帮孙大夫整理行李,还让人提前去吴家堡送信,让耶律娟准备建医馆的事宜 —— 选一块靠近学校和矿山的空地,建一座两进的医馆,前堂诊病,后堂制药、住人,还要准备足够的药材和医疗器械。
出发的前一天晚上,孙大夫请叶青云和玄机子去济世堂吃饭。餐桌上,没有山珍海味,只有几碟清淡的小菜,都是孙大夫亲手做的,还有一壶他自己泡的草药酒。
“明日就要走了,这都乐镇,我待了三十年,说舍不得,是真的。” 孙大夫举起酒杯,眼中带着几分不舍,却更多的是期待,“但一想到能去吴家堡,救更多人,传更多医术,我就觉得值!叶公子,玄道长,以后还请二位多指教。”
叶青云和玄机子也举起酒杯,与孙大夫碰了碰:“孙大夫客气了,咱们是同伴,互相扶持才是应该的。”
小白狐趴在桌角,啃着孙大夫给的肉干,时不时抬头看看三人,像是在为这温馨的氛围高兴。
次日清晨,天刚亮,孙大夫就收拾好了行李 —— 一个旧木箱,里面装着他的医书、药材、诊脉的脉枕,还有百姓们送的小礼物。叶青云和玄机子早已在旅店门口等候,暗卫们也准备好了马车,马车上放着为孙大夫准备的软垫和薄被。
“孙大夫,上车吧,咱们该出发了。” 叶青云笑着伸手,想帮孙大夫提箱子。
孙大夫却摆摆手,自己提着箱子,笑着说:“这点东西,我还提得动。走吧,去吴家堡,开启新的日子!”
马车缓缓驶出都乐镇,孙大夫撩开车帘,回头望了一眼济世堂的方向,眼中虽有不舍,却很快被期待取代。叶青云坐在他身边,给他递上一杯温水:“孙大夫,您放心,吴家堡的人都很和善,医馆建好后,定会有很多人来求医,您的医术,定会在这里发扬光大。”
孙大夫点头,喝了口温水,笑着说:“我已经开始期待了!等医馆建好,我要先教孩子们认识草药,教民工们基础的外伤处理方法,让他们能自救;还要研究更多像行军散这样的急救药,方便携带,能救更多人。”
玄机子靠在车壁上,看着两人相谈甚欢,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小白狐趴在孙大夫的腿上,渐渐睡着了,发出轻微的鼾声。
马车行驶在官道上,阳光洒在马车上,映得车身泛着暖光。远处的都乐镇渐渐消失在视线中,而前方的吴家堡,正等着他们的到来 —— 那里有需要治病的百姓,有渴望知识的孩子,有即将建成的医馆,还有更多关于 “济世救人” 的理想,等着他们一起去实现。
叶青云看着窗外的景致,心中满是坚定 —— 有孙大夫这样的良医加入,吴家堡的医馆定会办得越来越好,孩子们能健康成长,民工们能安心劳作,离 “让天下孩子有书读”“让百姓安居乐业” 的理想,又近了一步。
孙大夫则翻开随身携带的医书,开始琢磨外科缝合的方法,时不时与叶青云讨论几句,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马车一路向前,载着三人一狐,载着医者的仁心,载着济世的理想,朝着吴家堡的方向,坚定地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