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场大火的余痕虽已被春雨冲刷干净,但那场火给叶青云带来的警醒,却像烙在心上的印记,时时提醒他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筐里”。中枢府的议事会上,叶青云将一份手绘的溶洞图纸铺在桌上,指尖沿着图纸上蜿蜒的线条滑动,语气坚定:“上次大火让咱们吃了亏,这次必须把核心工业分散开!唐不三军营后方的天然溶洞,我让人重新丈量过,长度足有五十丈,宽三丈到五丈不等,空间足够大,正好用来安置火药和火铳生产,既隐蔽又安全。”
桌旁,袁七、耶律夫人、王五、唐师傅、唐不三等人纷纷凑上前,目光落在图纸上 —— 五十丈长的溶洞被清晰地分成了三段:入口处是原料堆放区,中间是火铳生产车间,最深处是火药储存区,每段之间隔着两丈宽的通道,还标注了通风口和应急出口的位置。
“五十丈长!这溶洞比我想的大多了!” 唐不三眼睛一亮,他常年驻守军营,只知道后山有个溶洞,却没料到竟有这么大空间,“入口隐蔽在山岩后,外面长满了灌木丛,就算有人路过,也绝不会发现。而且溶洞深处干燥,温度恒定,用来存火药再合适不过!”
叶青云点点头,指着图纸上的原料堆放区:“袁七,你立刻联系中原商队,按三个月的用量采购硫磺、芒硝,再组织村民烧十万斤优质木炭,全部运到溶洞入口的原料区。记住,运输路线要走军营西侧的隐蔽山道,避开主干道,每次运输都派内卫护送,绝不能让人察觉。”
“放心,我这就去安排!” 袁七攥紧手里的账册,心里已开始盘算 —— 从县城采买的硫磺、芒硝,先运到军营外围的临时驿站,再由熟悉地形的内卫用小推车转运至溶洞,全程昼伏夜出,保证原料安全。
唐师傅看着图纸中间的火铳生产区,手指在上面轻轻敲击:“五十丈的溶洞,中间段足有十五丈长,建个火铳车间绰绰有余。不过生产火铳需要锻造炉、钻孔机,这些家伙什得提前运进去,还得在车间顶部开几个隐蔽的通风口,免得火星和烟雾积聚。”
“这个我来办!” 唐不三接过话,“我让人在溶洞中间段的顶部,凿三个半尺宽的通风孔,外面用石板盖住,平时看不出来,生产时掀开就能通风。车间墙体用青石砌筑,地面铺一层细沙,就算有火星掉在地上,也不会引燃其他东西。”
叶青云补充道:“车间实行军事化管理,所有人吃住都在溶洞旁的营房,不准外出。负责人就由你徒弟阿铁来当 —— 阿铁跟着你学了三年,锻铁、钻孔的手艺都过硬,性子又沉稳嘴严,是咱们信得过的自己人。再从内卫里挑二十个手脚麻利、没有牵挂的弟兄,让他们跟着阿铁学生产,以后火铳就靠他们了。”
唐师傅笑着点头:“阿铁这孩子靠谱,我明天就带他去溶洞熟悉环境,把锻造炉、铁砧这些工具运进去,争取二十天内开工。对了,火铳的零件要分步骤生产,钻孔、装膛、打磨在不同区域进行,免得工序混乱出岔子。”
耶律夫人忽然想起虎啸山的轻骑兵,轻声说道:“虎啸山的轻骑兵训练一直是秘密进行的,现在溶洞能生产火铳,正好给他们配装。以后火铳造好,让骑兵统领派人定期来取,每次交接都要核对数量,签字确认,绝不能出纰漏。”
“说得对!” 叶青云眼前一亮,“王五,你去跟虎啸山的骑兵统领对接,让他们每次派十名骑兵,伪装成猎户,趁夜色从军营西侧山道往返,全程不与外人接触。另外,让他们在虎啸山也挖个隐蔽的武器库,把火铳妥善存放,别让人发现。”唐不三,说这是我回去安排,不劳烦王五兄弟。
王五起身应下,心里已开始规划交接流程 —— 骑兵们穿着普通的粗布衣服,带着猎物作为掩护,到溶洞后由阿铁亲自交接,核对无误后再带着火铳返回,确保整个过程天衣无缝。交给唐不三。
话题转到火油生产时,耶律夫人拿出一份大辽城的地图:“大辽城有块空地,靠近水源,离油页岩矿也近,用来建火油工坊正好。耶律洪烈已经答应,会派部落里的工匠帮忙,原料从矿上直接运到工坊,不用从吴家堡调,省了不少事。”
“那就好!” 叶青云松了口气,“火油是重要物资,工坊要派咱们的人去管理,尤其是提炼工艺,绝不能外传。另外,大辽城的火油要分两处储存,一处供蛮族部落的马灯、取暖使用,一处咱们自己留着,装在密封的陶罐里,悄悄运往虎啸山和军营,万一打仗,也有储备。”
最后谈到吴家堡保留的产业,唐师傅胸有成竹:“连弩、袖箭、投石车这些,工坊里的工匠都熟,不用调整太多。倒是精铁刀,最近内卫和村民都想要,咱们可以多造些,每把刀都要经过三次淬火、两次开刃,保证锋利耐用。生活铁器也不能落下,锄头、镰刀、铁锅这些,都是村民过日子离不开的,工坊要优先生产。”
“精铁刀的质量必须过关!” 叶青云强调,“每把刀造好后,你亲自检验,能砍断铜钱才算合格。生活铁器也要保证耐用,别让村民用几天就坏了,砸了咱们吴家堡的名声。”
众人纷纷点头,对这个五十丈溶洞为核心的分散布局方案赞不绝口 —— 五十丈长的溶洞足以容纳火药储存和火铳生产,分区明确又安全;火油迁去大辽城,分散了风险还能支援蛮族;吴家堡保留核心轻武器与生活铁器,保障日常需求。整个规划既考虑了隐蔽性,又兼顾了实用性,把风险降到了最低。
散会后,众人立刻行动起来。袁七带着商队直奔中原,采购硫磺、芒硝;唐不三组织人手清理溶洞,凿通风孔、砌车间墙体;唐师傅带着阿铁清点工具,把锻造炉、钻孔机一一装车;王五快马加鞭赶往虎啸山,对接骑兵补给;耶律夫人则写好书信,派人快马送往大辽城,通知耶律洪烈准备火油工坊的建设。
军营后方的溶洞外,很快热闹起来。工匠们扛着工具钻进溶洞,内卫队员们推着小车,把硫磺、芒硝、木炭运进原料区,叮叮当当的凿石声和锻造声,在溶洞里回荡,却被外面的山林掩盖,丝毫不会引起外人注意。
二十天后,溶洞里的火药工坊率先开工。工匠们按 “一硝二磺三木炭” 的比例,将原料混合研磨,装入陶罐密封,整齐地堆放在溶洞最深处的储存区,陶罐上还贴了标签,标注了生产日期。旁边的火铳车间里,锻造炉的火焰熊熊燃烧,阿铁带着工匠们敲打铁块,先锻造成枪管,再钻孔、装膛,最后装上木托,一件件火铳渐渐成型,被小心地放在铺着干草的木箱里。
大辽城的火油工坊也顺利动工,吴家堡派去的工匠与蛮族工匠一起,搭建熔炉、挖掘提炼池,从油页岩中提炼出的火油,清澈透明,装入木桶后,一部分送到蛮族部落的毡房,一部分则被悄悄运往虎啸山和军营,存入预先挖好的地下仓库。
吴家堡的工坊里,连弩、袖箭的生产有条不紊。工匠们将竹片削成弩臂,用牛筋制成弓弦,再装配上箭槽,一把把连弩很快就堆成了小山;投石车的零件整齐地摆放在角落,随时可以组装;精铁刀的淬火声 “叮叮当当” 响个不停,每把刀都闪着寒光,能轻松砍断铜钱;生活铁器摆满了工坊的院子,村民们拿着自家的旧铁器来换新,脸上满是笑容。
虎啸山的轻骑兵也迎来了新装备。当第一批火铳送到时,骑兵们兴奋地围在一起,在统领的指导下学习装填火药、瞄准射击,“砰” 的一声枪响,远处的树干上立刻出现一个小洞,骑兵们欢呼起来 —— 有了火铳,他们的战斗力又提升了一大截。
这天傍晚,叶青云和唐不三一起走进溶洞。五十丈长的溶洞里,原料区的硫磺、芒硝堆得像小山,生产区的工匠们还在忙碌,储存区的火药罐整齐排列,整个溶洞井然有序。叶青云看着眼前的景象,满意地点点头:“五十丈的溶洞,果然没选错!有了这里,咱们的核心工业就安全了。”
唐不三笑着说:“首领放心,我已经在溶洞周围布了三层岗哨,还派暗卫在山道上巡逻,就算有外人靠近,也绝进不来。以后咱们就能安安心心生产火药和火铳,再也不怕被人一把火烧了。”
叶青云望着溶洞深处,眼神坚定:“这只是开始。以后咱们还要找更多这样的隐蔽地方,储存物资、训练军队。乱世之中,只有做好万全准备,才能保护好吴家堡,保护好咱们的百姓。”叶青云说,唐统领,这的一切都交于你负责。
溶洞外,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山林间,掩盖了溶洞的秘密。而溶洞内,火焰跳动,锤声阵阵,一个支撑吴家堡未来的核心工业基地,正在悄然运转,为这片土地的安稳与强大,奠定着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