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时,吴家村的晒谷场旁立起了一块新石碑,碑上刻着“冶铁、水泥、盐粮、煤矿、珠宝”七个大字——这是叶青云与村民们耗时半年,梳理出的五大核心业务。石碑旁的老槐树下,袁七捧着厚厚的账本,正给围坐的村民们讲解各业务的近况,阳光透过树叶洒在账本上,映得一串串数字格外亮眼。
“先说冶铁炉,”袁七手指划过账本上的“铁具产量”一斤熟铁,打出来的镰刀、锄头不仅供咱们村用,还能卖到周边县城,上个月光铁具就赚了三百两!”
人群中立刻响起一阵赞叹,负责冶铁的唐师傅笑着补充:“多亏叶首领让人做了水泥筑的炼铁炉,比以前的土炉耐烧十倍,还能控制火候,以后咱们还能打铁锅、铁犁,甚至叶首领说的‘钢筋’,用处多着呢!”
叶青云点点头,接过话头:“冶铁是咱们的根基,有了铁,才能造工具、修城池、做武器。接下来是水泥,现在村西的水泥窑一天能产五十袋水泥,除了供吴家村建房子、修道观,大部分都运去大辽城,耶律部落用咱们的水泥筑城墙、挖护城河,每月能给咱们结四百两银子的货款。”
这话让村民们更振奋了——谁也没想到,当初用来糊墙的“泥巴”,如今竟成了赚钱的宝贝。李村长忍不住感慨:“以前咱们种粮食看天吃饭,现在有了水泥,不管旱涝都能赚钱,这日子真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还有盐粮买卖,”袁七翻到另一页账本,“段有鹏从海边盐场进的盐,加上咱们村种的玉米、谷子,用马车拉到草原部落去卖,一袋盐能换两匹羊皮,一石谷子能换半匹马,上个月换的皮毛、马匹,卖到县城又赚了两百多两。”
耶律娟站在叶青云身边,想起去草原贸易的场景,笑着补充:“草原上的部落缺盐少粮,咱们的盐粮又便宜又好,现在好多部落都等着咱们送货,以后咱们还能在大辽城设个粮盐铺,专门做草原生意。”
提到草原,叶青云自然想到了北蛮的煤矿:“上个月王五带青壮去北蛮煤矿,用水泥修了条运煤的小路,现在每天能运五十车煤回村,除了供冶铁炉、水泥窑用,剩下的卖给县城的酒楼、驿站,一车煤能卖五两银子,这也是一笔稳定的收入。”
“最让人惊喜的还是珠宝首饰,”袁七的声音里带着几分自豪,伸手从怀里掏出一个锦盒,打开后里面躺着几颗泛着金光的“凝月晶”首饰,“现在负责珠宝制作的昆仑奴兄弟姐妹们,将沙晶石车间产出的圆滚滚‘凝月晶’,和村里妇女们一起,镶在银饰上做成耳环、手镯。这些首饰卖给县城的贵妇、小姐,一对耳环就能卖五十两,上个月卖了十对,赚了五百两!”
村民们凑过来看着锦盒里的首饰,眼睛都亮了。昆仑奴中负责指导制作的黑牙用不太流利的大夏语笑着说:“我们……在老家就会做些简单首饰,叶首领教我们新样式,和‘凝月晶’搭配,好看,好卖!”
叶青云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心里满是欣慰。他当初梳理这五大核心业务,就是想让吴家村的收入多元化,不再只靠单一的粮食或水泥。如今看来,冶铁提供工具保障,水泥打开外部销路,盐粮连接草原贸易,煤矿解决能源需求,珠宝创造高额利润,五业相互支撑,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产业链”。
“咱们的五大业务,缺了哪一个都不行,”叶青云提高声音,让所有人都能听清,“冶铁需要煤矿的煤,水泥需要冶铁的铁具,盐粮贸易需要水泥修的路,珠宝需要冶铁的银料——以后咱们要把这五业做精做细,冶铁炉要能打出更好的铁,水泥窑要能产更耐用的水泥,盐粮要卖到更远的地方,煤矿要挖更多的煤,珠宝要做更精美的首饰,让吴家村成为周边最富有的村子!”
村民们纷纷点头,眼里满是期待。李村长站起身,对着叶青云拱了拱手:“叶首领,咱们都听你的!你说怎么干,咱们就怎么干,以后咱们吴家村,肯定能越来越兴旺!”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石碑上,“冶铁、水泥、盐粮、煤矿、珠宝”七个大字显得格外醒目。叶青云看着围坐的村民们,看着远处忙碌的冶铁炉、水泥窑,心里充满了信心——有这五大核心业务做支撑,有全体村民的齐心协力,吴家村的未来,一定会像这秋日的阳光一样,温暖而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