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阳光虽暖,却驱不散叶青云心头的愁云。吴家村靠贩盐虽能勉强维持村民与军营的温饱,可县衙门的打压却日渐频繁 —— 盐车过城门时总要被故意刁难,说是 “查验私盐”,实则拖延时间;更别提之前为减免人头税,让村民参军的事,直接得罪了把持地方的权贵,处处被穿小鞋。
“总靠贩盐不是长久之计,得找条能快速聚集财富的路子,不然不仅军营军饷难以为继,县衙门的打压也扛不住。” 叶青云召集王五、袁七和段有鹏,决定亲自带他们去县城一趟,看看有没有新的商机。
一行人换上普通百姓的粗布衣裳,骑着马往县城赶。刚进县城东门,就感受到与吴家村截然不同的氛围 —— 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叫卖声此起彼伏,绸缎庄、粮食铺、药坊应有尽有,只是空气中隐约透着一股权贵欺压百姓的戾气。
“主上,咱们先去市集逛逛,看看哪些生意火,再找老周认识的商队问问行情。” 袁七指着前方热闹的市集,提议道。叶青云点头,正准备往前走,忽然听到身后传来嚣张的喊声:“哪来的泥腿子,挡着本公子的路了!”
回头一看,只见一个穿着锦缎衣裳的青年,摇着折扇,带着四五个家丁,正一脸不耐烦地看着他们。袁七认出这是县衙门师爷的公子赵不仁,之前吴家村村民参军减免人头税,就是这赵不仁在背后煽风,说村民 “抗税避役”。
“赵公子好大的架子,不过是走个路,怎么就成挡路了?” 叶青云冷冷开口,丝毫没退让的意思。
赵不仁上下打量着叶青云,认出他是吴家村的领头人,顿时来了火气:“哟,这不是吴家村的叶首领吗?不好好在村里晒你的盐,跑到县城来干嘛?是盐卖不出去,想来乞讨?”
“我们吴家村靠自己双手晒盐谋生,总比某些人靠着老子的权势,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民膏强!” 王五忍不住反驳,攥着拳头,眼神凶狠。
赵不仁被戳中痛处,脸色涨红:“你个泥腿子也敢跟本公子顶嘴?吴家村私开盐场、私冶铁器,还敢违抗人头税,早晚有一天,官府会抄了你们的村子!”
“私开盐场是为了让村民和军营有口饭吃,私冶铁器是为了抵御北蛮,减免人头税是朝廷的政策,哪一样是违法的?倒是赵公子,仗着师爷的身份,强占百姓良田、克扣赈灾粮款,这些事要是传到知府大人耳朵里,不知道赵公子还能不能这么嚣张!” 叶青云语气平静,却字字诛心,引得周围围观的百姓纷纷点头议论。
赵不仁气得浑身发抖,想让家丁动手,可看到叶青云身后的袁七、段有鹏都握着兵器,眼神锐利,又怕打不过吃亏,只能咬牙骂道:“好!好一个叶青云,咱们走着瞧!” 说完,带着家丁悻悻地走了。
“主上,就这么放他走了?” 王五不甘心地问。叶青云摇摇头:“现在不是跟他计较的时候,咱们进城是为了找商机,别因小失大。”
众人继续往前走,穿过市集,来到县城的繁华地段。忽然,一家装修精致的珠宝店吸引了叶青云的注意 —— 店门口挂着 “玲珑阁” 的牌匾,橱窗里摆放着珍珠项链、翡翠手镯、金钗银簪,阳光照在上面,闪着耀眼的光。店门口人来人往,不少穿着华丽的夫人小姐进进出出,生意十分红火。
叶青云让其他人在店外等候,自己则走进店里。掌柜的见他穿着普通,却气度不凡,连忙上前招呼:“这位客官,想买些什么首饰?”
“我就是随便看看,掌柜的,这珠宝首饰在县城好卖吗?” 叶青云笑着问道。
掌柜的叹了口气:“好卖是好卖,就是货源太少。这珍珠、翡翠大多来自南方,路上运输成本高,还容易被强盗抢;金银首饰又受官府管控,普通人根本没资格开采。现在店里的存货都快卖完了,好多老主顾都来催货,要是有稳定的货源,这生意能赚大钱啊!”
叶青云心里一动 —— 吴家村靠海,说不定海边能找到珍珠;之前在西域看到过一些彩色的石头,说不定就是翡翠之类的宝石;至于金银,虽然暂时没发现矿脉,但只要找到货源,倒也能做这生意。他又向掌柜的打听了珠宝的价格,得知一颗上好的珍珠能卖几十两银子,一块翡翠手镯更是能卖到上百两,心里更是确定,珠宝首饰是个能快速聚集财富的好路子。
从珠宝店出来,叶青云把自己的发现跟王五等人一说,众人都兴奋起来。“主上,这珠宝生意要是能做起来,咱们就再也不用愁军饷和衙门的打压了!” 袁七激动地说。
叶青云点点头:“回去后,咱们就派人去海边探查,看看能不能找到珍珠;再让段有鹏联系西域的商队,问问有没有宝石货源。只要能把珠宝生意做起来,吴家村和军营的困境就能彻底解决。”
当天傍晚,叶青云带着众人返回吴家村。虽然在县城与赵不仁发生了冲突,但也意外发现了珠宝首饰这个商机,心里的愁云消散了不少。他站在村口,望着远处的大海和近处的玉米田,心里暗暗盘算:只要能抓住这个机会,吴家村不仅能摆脱困境,还能变得更加强大,再也不用惧怕县衙门和权贵的打压。
夜色渐深,叶青云把自己的想法跟李道然、李村长等人一说,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接下来的日子,吴家村又有了新的目标 —— 探查海边珍珠资源,联系西域宝石货源,为开启珠宝生意做准备。而这一切,都将成为吴家村摆脱困境、走向繁荣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