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性神只与信仰体系带来的整合僵局,如同一块块坚硬的礁石,阻滞着地球超自然联盟迈向全面统一的浪潮。武力征服不可取,缓慢渗透效率低下,且可能贻误应对未来星际挑战的战略时机。联盟高层经过反复研讨,最终通过了一项大胆而富有创见的提案——由目前地球公认的至强者,元初门主王也,以其无上神念,构建一个跨越现实与虚幻的“虚拟万神殿”,主动邀请那些分散于全球各地、拥有一定自主意识或强烈地域性的神性存在、信仰化身、祖灵聚合体,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神念论道”。
此举旨在绕过物理距离和文化隔阂,在精神与法则层面进行最高效的直接沟通,向这些古老而固执的存在展示联盟所代表的“道路”,阐明共存共荣之理,以期打破僵局。当然,这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若王也的神念不足以压制群“神”,或论道失败,反而可能激化矛盾,导致全球范围内的超自然动荡。
月圆之夜,元初门时空秘境深处。王也的本体虽远在红尘历练,但其坐镇宗门的分身,此刻气息与本体遥相呼应,调动起化神大圆满的磅礴神念,结合对空间法则的深刻理解,开始施行这惊天动地的计划。
他并未离开秘境,而是盘膝坐于混沌青莲虚影之下,双目闭合,周身道韵与整个秘境,乃至与地球灵脉网络产生微妙共鸣。他的神念不再是无形无质的探查波,而是化作亿万缕璀璨的法则丝线,如同织女的巧手,以地球自身的地脉能量为经纬,以圆月潮汐之力为引信,开始在现实空间之上,编织一个庞大、复杂、介于虚实之间的精神领域——“虚拟万神殿”。
这不是真正的空间创造,而是一个高度凝练的集体意识交汇平台。其构建原理,借鉴了星灵共同体的部分心灵网络技术,但核心仍是东方修真体系的无上神念法门。只见夜空之下,常人不可见的维度中,一座恢弘、古朴、仿佛汇聚了万界建筑风格的殿堂虚影缓缓浮现,它并非固定一处,而是如同海市蜃楼般,同时映照在全球数十个能量节点和信仰汇聚之地上空。
非洲雨林深处,正在祭祀的大祭司骇然抬头,看到祖灵图腾柱上方,出现了一座光芒构成的殿宇轮廓;安第斯山脉的山谷中,萨满老妇感受到瓦卡圣地方向传来令人心悸的威严召唤;太平洋岛屿的酋长在梦中见到了祖先之海上升起的神圣殿堂……几乎所有被联盟标记为具有强烈自主意识的神性存在,都在同一时间,通过其与信仰源头的联系,感知到了这座“万神殿”的召唤。
起初是迟疑、警惕,甚至愤怒的排斥。许多地域性神只本能地抗拒这种强制性的“邀请”,试图以自身的地域权能切断这种联系。然而,王也的神念以其混沌包容的特性,柔和却坚定地渗透进去,传达的不是命令,而是一种平等论道的意念,并稍稍展露了一丝远超个体地域神只的、近乎天威的宏大境界。
感受到这股无法抗拒、却又并非充满恶意的浩瀚力量,各地的神性存在们,其投影开始陆续进入虚拟万神殿。
殿内景象光怪陆离。有笼罩在绿色光晕中、身形与参天古木融合的森林之灵姆内蒂的化身;有身披石甲、面容模糊、散发着亘古山岳气息的山神;有由流动海水构成、眼如深渊的海洋之神;有周身燃烧着熊熊圣焰、背生光翼的某地守护天使;有形象狰狞、缠绕着血与火气息的古老战神;甚至还有一些形象更加抽象,如同几何光斑或能量旋涡的、代表自然现象如飓风、地震的初级意识体……
这些投影形态各异,强弱分明,有的意识清晰,充满警惕与好奇;有的则浑浑噩噩,仅凭本能反应;有的散发着祥和宁静的自然韵律;有的则充满了暴戾、贪婪或固执的排外情绪。它们齐聚一堂,使得万神殿内能量属性冲突、意念交织,若非有王也的混沌神念作为基座维持稳定,恐怕早已崩溃。
待绝大多数被邀请者或被迫参与者的投影稳定后,万神殿中央,王也的神念化身显化而出。他并非以元初门主的华贵形象出现,而是化作一个周身笼罩在朦胧清光中、面目模糊、仿佛与道合真的普通道人形象,以此淡化个体特征,突出其所代表的“道”。
没有多余的寒暄,王也的神念化身开口,其声非人言,而是直接响彻在所有参与者的意识核心,是一种融合了大道伦音、能跨越任何语言和文化障碍的意念流:
“诸位,存在于斯方寸之地,守护一方水土,延续一方信仰。”
开场白平淡无奇,却瞬间吸引了所有神性存在的注意,因为它们能感受到这话语中蕴含的对它们本质的深刻理解。
“今日邀诸位前来,非为征伐,非为奴役,只为论道。论这天地变化之势,论这万物共存之理。”
他首先承认并尊重了这些地域性神只的存在价值:“汝等源于先民敬畏,成于信仰汇聚,与山川共存,与血脉同续。守护一方安宁,维系生态平衡,此乃汝等之功,亦是汝等存在之基。”
这番话,让许多原本充满敌意的投影,情绪稍缓。它们能感觉到,这位强大的存在并非来否定它们。
紧接着,王也话锋一转,开始描绘一幅宏大的图景:“然,天地不限于一隅。汝等可知,脚下星辰,悬浮于无垠星空?可知星海之中,亦有他类文明,其力或可摘星拿月,其念或能跨越光年?”
他以其神念,将百慕大之战中对抗旧日支配者投影的片段、星空中那股冰冷扫描意念的威胁感、以及从南极遗迹和星灵共同体处获得的关于广袤宇宙的信息,化作一幅幅震撼的画面,直接呈现在所有参与者的意识中。
星空的无垠、外星科技的可怕、异类文明的诡异……这些远超它们认知范围的信息,如同洪流般冲击着这些大多固守一地的神性存在。许多弱小的意识体开始颤抖,连那些强大的森林之灵、山神、海神,也露出了凝重乃至惊惧的神色。它们第一次直观地意识到,自己赖以生存的“世界”,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而尘埃之外,存在着足以轻易碾碎它们的巨大威胁。
“孤木难支,独泉易涸。”王也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若星海之敌降临,汝等凭借一地之险,一族之信,可能抵挡?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这是赤裸裸的现实威胁,也是最有效的破防利器。
在成功营造出危机感后,王也开始阐述联盟的理念,也即他的“道”:
“吾等所求,非抹杀汝等之独特性,非剥夺汝等之信仰源。恰恰相反,乃欲建一‘求同存异’之盟。”
“同者为何?同在此星,同为此星生灵,同面临外域之威胁。此乃生存之大同。”
“异者为何?异在汝等之形态,异在汝等之规则,异在汝等所受祭祀与禁忌。此乃文化、信仰、存在形式之异。”
他以自身混沌大道为例进行说明:“吾之道,包罗万象,混沌为基。可纳灵气之清,可容阴气之浊,可融信仰之念,可化星辰之力。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真正的强大,非是排斥异己,而是海纳百川,化之为用。”
“地球联盟,意即在此。非是要将汝等纳入同一模子,而是构筑一框架,于此框架内,汝等可保有自身之圣地、之仪式、之传承。联盟尊重汝等之自治,仅在关乎星辰存亡之大事上,需一致对外。”
他提出了具体的共存模式:“可划定‘神圣自治领’,联盟承诺不干涉其内政。可建立‘文明对话机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当外星威胁来临,联盟提供情报、技术支持,乃至必要时之庇护;而汝等,则可凭借对本地环境与法则的深刻理解,助联盟进行防御,此乃互利共赢。”
为了证明诚意,王也的神念化身抬手,引动一丝混沌之气,在殿中演化。这丝气息掠过森林之灵的投影,让其感受到生机勃发而非侵蚀;拂过山神的石甲,让其感受到厚重稳固而非破坏;流过海洋之神的身体,让其感受到浩瀚包容而非排斥……他展示了混沌之道对不同属性力量的包容性与转化能力,证明联盟并非要同化它们,而是可以找到一种超越属性对立的更高层次的共存方式。
王也的论道,持续了不知多久,在精神层面时间流速不同。当他最后一个意念落下,万神殿内一片沉寂。
诸神投影反应各异:
· 一些弱小的、依赖性强自然灵似乎更容易接受这种“庇护”,意念中传递出顺从甚至依赖的情绪。
· 如非洲森林之灵、太平洋海神这类与自然生态紧密相连的存在,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它们能感受到王也大道中蕴含的、比它们更本源、更宏大的自然之道,抵触情绪大为减弱,开始权衡利弊。
· 那些与血腥历史或严格禁忌绑定的神只如某些战神、需要血祭的山神,则表现出强烈的挣扎和抗拒,它们的意念中充满了对改变的不安和对古老规则的固执。
· 也有一些较为开明的、或本身就更具包容性的地区神只如某些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的守护灵,则对王也的理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意念中传递出愿意进一步接触的信号。
王也并未期望一次论道就能让所有顽固派归心。他知道,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尤其是对这些存在了千百年的古老意识而言。他的目的,是种下一颗种子,打破信息壁垒,展示一种超越地域隔阂的、更具包容性和前瞻性的可能性。
“言尽于此,道示于前。何去何从,诸位自决。虚拟万神殿之门,不会常开,但地球联盟善意之门,始终为愿共存者敞开。”
说完,王也的神念化身缓缓消散,庞大的虚拟万神殿也开始变得透明,最终如同泡影般消失在夜空之中。
论道结束。
全球各地,那些被召唤过的神性存在,其本体或信仰源头都陷入了长时间的沉寂。部落的祭祀出现了短暂的紊乱,圣地的能量波动变得异常……变化在悄然发生。
这次虚拟论道,虽未立竿见影地解决所有问题,但它成功地将“星空威胁”和“共存理念”这两个关键信息,强行注入了那些原本封闭的信仰体系之中。它像一颗投入古井深潭的石子,虽未激起滔天巨浪,却必然引发深层次的涟漪。为后续联盟采取更灵活、更有针对性的策略,与这些地区性神只和信仰体系实现从对抗到对话、从排斥到共存的转变,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
而王也的分身,在秘境中缓缓睁开眼,神念消耗巨大,但眼神明亮。这次论道,对他自身亦是一次难得的淬炼,让他对“道”的包容性有了更深的体会,对引领一个多元文明前行的责任与智慧,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他的红尘练心与联盟的宏观战略,在此刻形成了奇妙的互补与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