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明泽医院的秋日晨光透过75栋科室楼的玻璃窗,在走廊里洒下斑驳的光影。罕见病中心的实验室里,工程师正调试基因测序仪,屏幕上跳动的碱基序列在晨光中格外清晰;儿科中心的护士站,值班护士抱着保温箱,将早产儿的早间奶粉逐一分发,奶瓶上贴着写有患儿姓名的粉色标签;330专科专区的外科楼前,手术团队正推着器械车走向手术室,白大褂的衣角在微风中轻轻扬起。
指挥中心内,沈知行站在巨幕前,指尖划过“订婚倒计时10天”的电子日历,嘴角不自觉地弯起。身后传来轻浅的脚步声,苏晴端着两杯热咖啡走进来,将其中一杯轻轻放在他手边:“刚从餐厅专区拿的,加了半勺糖,你昨天整理内分泌专科的随访数据到半夜,先暖暖胃。”沈知行回头,目光落在她眼底淡淡的青色上,伸手替她拂开额前的碎发:“你也没睡好,监护日志上的批注比平时多了三页,今天要是忙不过来,就把术后患者的复查报告分给我一半。”
第一阶段:早高峰的专区协同——细节里的守护与牵挂
七点整,餐厅专区的“老年患者餐台”前已排起长队。后勤赵磊的终端实时显示各餐台人流量:“儿科中心的患儿餐区排队超过12人,需要增开1个窗口;罕见病中心的低苯丙氨酸餐食已备好40份,配送员正往病区送。”他刚要下达调度指令,苏晴突然开口:“昨天跟儿科护士聊到,有个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没胃口,能不能让餐厅专区准备些小米粥和蒸蛋羹?软嫩好消化,孩子应该能多吃点。”
沈知行立刻点头:“按苏晴的建议调整,让师傅优先做小米粥,做好后直接送到儿科重症监护室。”十分钟后,餐厅经理反馈:“新增窗口已启用,小米粥和蒸蛋羹已送到患儿床边,家属说孩子已经吃了小半碗。”苏晴看着屏幕上患儿捧着小碗的画面,嘴角微微上扬,沈知行悄悄用终端给餐厅发消息:“以后每天早上预留20份小米粥和蒸蛋羹,标注‘苏晴建议款’,优先配送到儿科中心。”
同一时间,超市专区的“术后康复用品货架”前,导购正忙着补货。江晓的网络终端提示:“超市支付系统出现短暂卡顿,可能影响早高峰结算。”他立刻远程调试:“已从诊疗核心网临时划拨2G带宽补充,卡顿问题已解决,后续会每15分钟监测一次流量。”苏晴突然想起什么:“330专科专区的骨科今天有3台关节置换手术,术后需要的防血栓袜库存够吗?”赵磊立刻查看库存:“还有30双,已预留10双直接送到骨科楼,确保手术患者能及时用上。”
第二阶段:诊疗专区的深度联动——专业里的默契与支撑
九点整,330专科专区的内分泌诊室里,苏晴正在为一位“难治性糖尿病”患者问诊。患者是位65岁的大爷,同时患有高血压,担心药物相互作用。苏晴拿出平板,调出沈知行之前制定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用药指南”,耐心解释:“您放心,我们给您选的降糖药和降压药没有相互作用,还能减少对肾脏的负担,这是我整理的‘用药时间表’,您按这个时间吃,每天记录血糖和血压,下次复诊时带给我看。”
大爷接过时间表,激动地说:“苏医生,我从外地来的,听说您和沈院长把内分泌专科做成了世界顶尖,特意来找你们看病,有你们在,我心里就踏实了。”苏晴笑着回应:“您放心,我们会帮您把血糖和血压控制好。”她刚送走大爷,沈知行的消息就弹了出来:“罕见病中心的基因检测报告出来了,有1例‘遗传性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需要内分泌专科协助制定治疗方案,我在实验室等你。”
苏晴赶到罕见病中心时,沈知行正对着基因检测报告分析:“患者是位12岁的孩子,生长激素水平只有正常范围的30%,需要长期注射生长激素,还要结合营养干预。”苏晴立刻调出“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诊疗指南”:“我建议先做骨龄检测,确定生长潜力,再根据结果调整激素剂量,同时让营养科专区制定个性化食谱,保证孩子的蛋白质和钙摄入。”两人配合默契,半小时就制定好初步方案,沈知行让林薇协调:“已通知影像科专区优先安排骨龄检测,营养科专区1小时内派营养师过来对接。”
十点半,儿科中心的重症监护室里,一位早产儿出现呼吸急促,需转运至330专科专区的新生儿科。林薇立刻协调:“转运车已消毒完毕,配备双路呼吸机和监护仪,10分钟内可到达儿科中心。”苏晴同步调出早产儿的术后监护数据:“患儿出生体重1.7kg,有呼吸窘迫史,转运过程中需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2%以上,已将监护参数同步至转运车设备。”沈知行叮嘱:“让苏晴跟车,她对早产儿的术后监护更熟悉,路上有情况能及时处理。”
苏晴跟着转运车回到指挥中心时,手里拿着早产儿的监护记录:“转运很顺利,新生儿科已经开始治疗,生命体征稳定。”沈知行接过记录,仔细翻看,在“体温监测”一栏补充:“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差,每小时测一次体温,低于36.5c要及时用暖箱升温,这个标准是你之前整理的早产儿护理指南里的,要严格执行。”苏晴看着他精准报出自己制定的标准,心里像被温水浸过似的——原来他把自己的每一份付出,都记在了心里。
第三阶段:午间的温情与订婚筹备——烟火气里的期待
十二点,午间休整时段。指挥中心的五位助手轮流去餐厅吃饭,沈知行和苏晴留在巨幕前,核对各专区的上午总结。苏晴拿出从餐厅带回来的午餐——沈知行爱吃的杂粮饭和清蒸鱼,还有一份凉拌菠菜:“知道你总盯着屏幕,多吃点菠菜对眼睛好,餐厅师傅还特意加了点你爱吃的醋。”沈知行接过餐盒,看到里面还放着一颗草莓,正是他昨天说想吃的品种:“你也吃,别总忙着整理资料,草莓很甜,你尝尝。”
两人并肩坐在屏幕前,边吃边聊。苏晴说起上午转运早产儿时的小插曲:“那孩子特别乖,路上不哭不闹,就是盯着我手里的草莓挂件看,我跟护士说,以后在新生儿科多放些可爱的玩具,能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沈知行听着,立刻让林薇联系后勤专区:“采购一批卡通毛绒玩具,送到儿科中心和新生儿科,按苏晴说的,放在病房显眼的位置。”
下午一点,周阿姨和李阿姨的视频电话打了进来,屏幕上展示着订婚宴的场地布置图:“我们今天去看了酒店,这个宴会厅能容纳200人,舞台背景用你们医院的内分泌专科标志和樱花图案,你们觉得怎么样?”苏晴看着屏幕上温馨的布置,笑着说:“特别好,樱花图案很温柔,谢谢阿姨们费心。”沈知行也点头:“场地大小刚好,亲戚朋友都能坐下,我们没什么意见,你们看着安排就行。”
挂了电话,林薇笑着走进来:“医院的同事们听说你们要订婚,都在问能不能去观礼,还有的已经开始准备礼物了。”江晓补充:“我已经帮你们做了电子邀请函,上面加了你们一起攻克内分泌难题的照片,还有明泽医院的全景图,需要的话我现在发给你们。”苏晴接过电子邀请函,看着上面熟悉的画面,心里暖暖的:“谢谢你们,有你们在,感觉特别幸福。”
第四阶段:傍晚的收尾与倒计时的浪漫——日常里的圆满
十七点,十大专区的诊疗渐渐收尾。罕见病中心的基因检测报告全部出具,330专科专区的手术顺利完成,儿科中心的患儿进入晚间休息时段。指挥中心的巨幕上,“今日接诊量5.56万人次”“专区协同零差错”“患者满意度99.7%”的字样格外醒目。五位助手陆续汇报:程昱的电力保障零故障,江晓的网络传输无卡顿,赵磊的后勤补给及时率100%,周明的资金使用合规率100%。
苏晴整理着今日的“专区监护总结”,突然想起什么:“明天是周末,我们去给两位阿姨买件礼物吧?她们为了订婚宴忙前忙后,太辛苦了。”沈知行立刻点头:“好,我们早上先去医院附近的商场,下午再回医院看看术后患者,刚好周末接诊量会少一点。”他顿了顿,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小的樱花挂件,递给苏晴:“昨天在超市专区看到的,跟订婚宴的背景图案很像,给你戴着,就当是提前的订婚礼物。”
苏晴接过挂件,指尖轻轻摩挲着,眼眶微微泛红:“谢谢你,我很喜欢。”沈知行握紧她的手,轻声说:“等订婚以后,我们就把家安在离医院近的地方,这样不管是加班还是突发情况,都能及时赶过来,也能经常回家看看两位阿姨。”
晚上七点,两人并肩走出指挥中心。晚风带着秋日的凉意,沈知行自然地脱下外套,搭在苏晴肩上。远处的超市专区还亮着灯,导购正在整理货架;餐厅专区的窗口前,最后一位患者家属正接过热乎的晚餐。苏晴看着眼前的景象,轻声说:“每天看着这些平凡的日常,却觉得特别有意义。”沈知行转头看她,路灯的光落在她脸上,柔和得像一幅画:“因为有你一起守护这些日常,才更有意义。”
两人慢慢走在医院的走廊里,十大专区的灯光次第变暗,巨幕上“订婚倒计时10天”的字样依旧醒目。明天的商场之约像一颗甜甜的糖,藏在日常的琐碎里,让平凡的守护,多了几分对未来的期待——在明泽的秋日里,医疗的坚守与爱情的浪漫,正一起朝着圆满的方向,慢慢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