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就在众人遇到危机之时,突然来了一位道姑,这道姑对着小山说:“女菩萨别担心,我是来救你们的。”说完就混在众人里头。小妖们把酒拿来后,道姑说:“她们不会喝酒,我酒量好,你们把酒拿给我喝。”小妖们这才注意到,原来进来的是六个女的,于是就把酒送到道姑跟前。道姑喝完,又让赶紧再去拿酒。
小妖们来回拿酒,忙得跟穿梭似的,一边拿还一边念叨:“道姑酒量真好!”道姑一边喝,一边不停地让人拿酒,没多久就把洞里的酒全喝光了,还一个劲儿地催着要酒。小妖们实在没酒可拿了,只好去告诉女妖。女妖哪肯信,就和三个男妖一起到后面来看看。
道姑一见到他们,一张嘴,酒就像泉水似的喷了出来,一道白光滔滔不绝地朝着那四个妖怪喷过去,霎时间,洞里洞外都飘满了酒气。这酒香可不一般,是用百种鲜果酿的,香味能钻进人的脑子里,爱喝酒的人闻了,肯定会被迷得神魂颠倒,馋得直流口水。
道姑一边喷酒,一边把手一张,只听“呱刺刺”的雷声震耳欲聋,雷声中出现一朵彩云,彩云上面端端正正托着桃、李、橘、枣四种果子,直往四个妖怪头顶打下去。道姑大声喊道:“四个畜生!你们的老底子都在这儿呢,还不赶紧现出原形,更待何时!”
四个妖怪刚要逃跑,没防备云中的四种果子掉下来,被打得满地乱滚,一下子就变回了原形。远远看去,个个小得像弹丸,不知道是什么东西。道姑走过去,捡起来拿在手里。其他小妖也都变回了原形,不过是些山精水怪,吓得四散逃跑了。
这时候大家都醒过来了,一起向道姑磕头道谢。小山问:“请问仙姑您叫什么名字?这四个是什么妖怪啊?”道姑说:“我是百果山人。因为和你有缘分,特意来救你们。”她拿出手里的四个东西说:“你看,这就是那四个妖怪的原形。”小山和众人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李子核、一个桃核、一个枣核、一个橘子核。
多九公说:“世上这东西多着呢,怎么就成了妖怪?难道都是特别的品种?”道姑说:“这些核不是什么特别品种,但都生在周朝,到现在有一千多年了。李核叫‘携李’,当年西施因为它味道好,所以特别爱吃;桃核虽然不是仙品,以前弥子瑕曾拿半个给卫君;橘核呢,当年晏子到楚国,楚王赏赐过黄橘给他;枣核叫‘羊枣’,是曾晰最爱吃的。
这四个核虽然是不起眼的小东西,但因为当年有的在美人口中沾了口红的香气,有的在贤人口中染了笔墨的味道,有的在美少年嘴边有了暧昧的情意,有的在良臣嘴里得了忠义的气息,时间久了,精气聚在一起,再加上吸收了日月精华,就变成精怪害人了。今天碰到我,也是它们气数尽了。”
多九公心里想:“怪不得一个是女相一个是男相,原来是和‘分桃’有关的主儿。”就问:“请教仙姑,刚才那个美妇人和美男子,自然是西施、弥子瑕的样子吧。但另外两个妖怪,一个脸像黑枣,一个脸像黄橘,难道当年曾晰和晏子就是这模样?”
道姑说:“西施、弥子瑕都是靠美色迷惑君主的,不是正派人,所以精怪能模仿他们的样子。至于曾晰、晏子,是贤德的人,名声流传不朽,就算死了也像活着一样,这些精怪哪能模仿他们的样子?这就是邪不压正。所以枣怪脸像黑枣,橘怪脸像黄橘,任凭它们怎么变,也脱不掉本来的样子!”
小山问:“请问仙姑,从这儿到小蓬莱,还有多远的路?”道姑说:“说远在天边,说近也在眼前,你自己问问自己的心意,别来问我。”说完就收起四个核,走出洞去了。
多九公和林之洋清点好人数,大家一起上船继续往前走。一路上,大家都在说仙姑救人的事。多九公说:“这都是唐小姐一片孝心感动了上天,所以才总遇到有本事的人来帮忙。要是照前几天那个大蚌说的,唐先生肯定已经成神仙了。”
林之洋说:“我妹夫要是成了神仙,我外甥女遇到麻烦,自然该有仙人来救。俗话说‘官官相护’,难道就不许‘仙仙相护’?我最纳闷的是,他们总说‘百花’这两个字,不知道藏着什么门道?难道我外甥女是百花托生的?”
小山笑着说:“要说百花,那自然是一百种花儿了。哪有一百种花都托生在一个人身上的?根本没这道理。就算真是百花托生,我也不情愿。舅舅别把这种‘好事’安到我头上。”
林之洋说:“要是百花托生,那不就浑身红红绿绿的,多好看,你为啥不情愿?”
小山说:“舅舅你想啊,这些百花不过是草木之类,能有什么根基?我要是天上的星宿托生,将来想修仙,凭着这根基说不定还能有个好结果;要是草木托生,没什么根基,哪还敢妄想修仙?就算刻苦修炼,也觉得太麻烦。以前听人说,狐狸修仙最苦,因为它本来没根基,得先修成人身,才能再修仙,要费两重功夫。就像我,要是百花托生,想修仙就得先修出根基,才能再谈修仙,那不是太费事了吗?”
林之洋说:“这么说,我倒盼着你根基浅点,反倒安稳,省得胡思乱想,又惹出别的事来。”
若花问:“刚才那个年轻的男妖,为啥搽胭脂抹粉,装成女人样?”
多九公说:“侄女,你不知道啊?他这模样,是从你们女儿国学的,还会缠特别好的小脚,穿最棒的耳洞呢。”
林之洋忍不住笑了。小山不明白,就追问到底。婉如便把当初在女儿国男人穿耳洞、缠小脚的事讲了,小山这才明白,笑着说:“怪不得前几天在东口那个道姑把舅舅叫‘缠足大仙’,舅舅当时满脸通红,原来是因为这事啊。”
忽然听见水手们喊:“刚才还走得好好的,前面又要绕路了!”多九公和林之洋赶紧到船头一看,只见迎面又有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多九公说:“前年到这儿的时候,被风暴刮得晕头转向,没注意还有这么多山岛。今年走这条路,却发现全是大山。要是这么绕来绕去,恐怕再走一年也到不了地方。”林之洋说:“咱们上去探探路吧。”
把船停好后,两人就上了山坡。走了好一会儿,看到迎面有块石碑,上面也写着“小蓬莱”三个大字。多九公和林之洋一看,这才知道这座山就是小蓬莱。多九公说:“怪不得那道姑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没想到咱们现在已经到了。”两人随即往回走,把这事告诉了小山。
小山特别高兴,在心里暗暗念佛。因为天色已晚,没法上山。第二天,大家起得特别早,吕氏和婉如、若花也都起来了。水手已经备好早饭,大家吃了一顿饱的。婉如、若花也想陪着一起去。林之洋拿着器械,带着水手,大家一起上岸,爬上了山坡。
上面有条山路,弯弯曲曲的,虽然难走,但幸好有接连的树木,可以攀着藤蔓、抓着树木往前走。林之洋搀着小山,小山挽着婉如,婉如拉着若花,慢慢往山上走。到了平坦的地方,休息了一会儿,又继续往前走。
转过那块“小蓬莱”石碑,只见唐敖当年题的诗句,字迹还很清晰。小山一看,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她又向四周仔细眺望,暗暗点头说:“看了这山的景致,所有的世俗念头都没了,就像登上了仙界一样。这么好的地方,难怪父亲不肯回来。这儿不仅清秀幽静,而且前面岩石层层叠叠,远山连绵不断,一眼望不到头,不知道有多少路程。现在只能大致看看,等会儿回船后,再和舅舅商量。”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下午。林之洋怕天黑了不好走,就和小山姐妹一起下山。等回到船上,天已经黑了。吃过晚饭后,吕氏问起山上的情况,小山说:“今天仔细看了这山,道路很远,不是三五天能走遍的。我父亲既然要修行,自然应该在深山里面。要是像今天这样寻访,除非父亲自己出来,才能见到他;要是他不露面,就算再找一年,也没用。现在我打定主意:明天舅舅在这儿看守船只,我一个人进深山里,耽搁几天,仔细搜寻,说不定能有机会见到父亲。”林之洋说:“你一个人去,我怎么放心?我肯定要和你一起去。”
小山说:“话是这么说,但船上都是水手,没有亲近的人;多老翁虽说有亲戚情谊,终究年纪太大了,这儿又不像内地那么安全。要是舅舅跟我一起去,虽说能做个伴,可船上没人主事,我反而会多份牵挂,哪能在山里多待呢?与其找一半就回来,到头来没个结果,不如我自己去,反倒痛快。好在这山没什么人烟,也没有野兽,就像仙境似的,舅舅尽管放心。我这一去,多则一个月,少则半个月。能找到父亲当然最好;就算找不到,大概看看山里的情况,就先回来报个信,让舅舅放心,然后再去仔细找。只有这样做,两边才都没牵挂。我主意定了,务必请舅舅依我。”
若花说:“爹要是不放心,我以前在东宫,学过骑马射箭,普通的兵器也练过。不如我带着兵器,跟妹妹一起去,也好有个照应。”婉如说:“要是这样,我也一起去。”小山说:“妹妹跟乳母一样,走路太慢,怎么去得了?至于若花姐姐,最近虽然缠了脚,但她从小穿男装走惯了,走路不费劲,要是能一起去,倒能做个伴。”
吕氏说:“你上山去,上面既没有房子,又没有茶水饭食,晚上在哪儿住?白天吃什么呀?”小山听了,愣了一下,想了半天说:“我今天仔细看了这山,岩石层层叠叠,峭壁高耸,奇形怪状的石头聚成山峰,错错落落的连绵不断,虽然没有房屋,到处都能藏身;那些松树浓荫下、茂密的树林里,也能歇脚;要是遇到现成的山洞,那就更好了。至于吃的,我想:古人连草根树皮都能当饭吃,何况这山里果树很多,柏子、松籽到处都是,哪会饿肚子呢!”
吕氏说:“那些东西哪能当饭吃?这时候我倒想起一件事:当年我们做了救荒的豆末,自从第一次出海用了一次,幸好后来从没断过粮。现在你上山,倒能用上了。”林之洋说:“多亏你提醒,我都忘了。”他赶忙从箱子里拿出一包豆面和一包麻子,递给小山说:“你明天上山前,先把豆面尽量吃饱,就能七天不饿。到第八天再吃一顿,就能四十多天不饿。要是觉得口干,把麻子拌点水吃,就不渴了。这是我们海船的救命仙丹,可得好好收着。”
小山接过东西问:“这豆子是怎么制作的,居然有这么大功效?要是真管用,到了荒年用来救济世人,不是很好吗?”
林之洋说:“这本来就是防备荒年用的。你问我怎么知道这方子?是你父亲传给我的。听说当初晋惠帝永宁二年,黄门侍郎刘景先因为年成干旱,曾经上奏说:‘我遇到太白山的隐士,得到了“济饥辟谷仙方”。我家七十多口人,都靠这个当粮食,不吃别的东西。要是不好使,我全家甘愿受罚。’那方子是:用黑大豆五斗,淘干净,蒸三遍,去掉皮;用火麻子三斗,泡一晚上,也蒸三遍,让它开口,取出仁,去掉皮;把大豆和麻子分别捣成末,再混在一起捣成拳头大的团子。放进蒸笼里,从戌时蒸到子时,寅时拿出蒸笼,午时晒干,捣成末。干着吃,吃到饱为止,不能再吃别的东西。第一顿能七天不饿;第二顿能四十九天不饿;第三顿能三百天不饿;第四顿能二千四百天不饿;之后不用再吃,就永远不饿了。不管老少,按这方法吃,不光能不吃饭,还能让人强壮,脸色红润,不会衰老。渴了,就把麻子研碎煮水喝,还能滋润脏腑。要是想再吃别的东西,用三合葵子捣成末,用冷水冲了喝,能解下药性,药会像金色一样排出来,之后随便吃别的东西,都没什么妨碍。以前随州的郡守,教老百姓用这方子,很管用,还把来龙去脉写下来,刻在汉阳兴国寺的石头上。
还有一个方子:用黑豆五斗,淘净,蒸三遍,晒干,去皮捣成末;火麻子三升,泡后去皮,晒干研成末;糯米三升,煮成粥,加入前面两种末,捣成拳头大的团子。放进蒸笼蒸一晚上,取出晒干捣成末;用小红枣五斗,煮后去掉皮和核,加入前面的末,捣成拳头大的团子。再蒸一夜,晒干捣成末。吃的时候吃到饱,最能让人不用吃饭。渴了,喝麻子水,能滋润脏腑;或者喝芝麻水也行,但不能吃别的东西。当年你父亲传给我这方子,我配了一份带在船上。没想到第一次出海,就遇上风暴,又赶上连阴雨,耽搁了好多天,柴米都缺了,幸亏有这东西,才救了一船人的命。这都是你父亲积的阴德,我和你舅母到现在还感激呢。”
吕氏说:“谁知道这么好的人,偏偏在功名上不顺!要是早早当了官,他又怎么会到这儿来求什么仙、炼什么性呢?”小山听了,触动了思念父亲的心情,就更觉得难过了。当时商量好让若花一起去。第二天,姐妹俩起得特别早。
小山能顺利找到父亲吗?我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