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图书馆的闭馆音乐是那首听了无数遍的《回家》,悠扬的萨克斯风此刻在空旷的大厅里回荡,却带着一丝催促的意味。管理员沈悦站在服务台后,看着最后几个读者匆匆还书、离开,厚重的玻璃门在她身后缓缓合拢,发出沉闷的“咔哒”一声,将外面世界的喧嚣彻底隔绝。
她轻轻舒了口气,揉了揉有些酸胀的脖颈。白天的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充满了翻书声、低语声和脚步声;而夜晚的图书馆,则像一头沉入睡眠的巨兽,只剩下无边无际的寂静和空气中漂浮的、陈年纸张与油墨混合的独特气味。
她需要完成闭馆后的例行巡查,确认所有区域无人滞留,设备关闭。
主阅览区最先检查完毕,桌椅整齐,灯已熄灭,只有紧急出口的绿色指示牌散发着幽光。接着是报刊区和电子阅览区,一切正常。
最后,她走向位于图书馆最深处的、也是面积最大的区域——闭架书库。
这里的空气似乎都比外面更沉滞一些,温度也明显低了几度。高大的铁质书架如同沉默的巨人,一排排紧密地排列着,顶端几乎没入天花板的阴影里。书架上密密麻麻地塞满了各种颜色、各种尺寸的书籍,许多书脊已经泛黄发脆,散发着浓郁的旧纸和灰尘的气息。灯光是那种老式的、带网格罩的日光灯管,光线不算明亮,勉强驱散着书架之间通道的幽深黑暗。
沈悦对这里很熟悉。她在这家图书馆工作了五年,闭架书库的排架规则、哪些书架放着哪些类别的书,她闭着眼睛都能摸个大概。这里存放的多是些流通率不高的专业书籍、古籍复本以及一些年代久远的报刊合订本,平时除了偶尔有研究人员持介绍信进来查阅,很少有读者踏入。
她拧亮了大号手电,光柱像一柄利剑,刺入书架间的通道。脚步声在空旷静谧的书库里被放大,带着回音。她沿着固定的巡查路线走着,手电光扫过一排排书架,确认没有异常。
一切如常。书籍安静地矗立着,像沉睡的士兵。
就在她巡查到倒数第三排,靠近书库最里侧墙壁的那排书架时,她的脚步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
目光扫过书架上的书籍,一种极其微弱的……违和感,掠过心头。
这排书架,主要是存放K类(历史、地理) 书籍的。她记得很清楚,昨天闭馆前她整理过这一排,最外面几格应该是K2(中国史)相关的通史和断代史。
但现在……最外面那几格的书,似乎……变了?
她停下脚步,用手电光仔细照过去。
没错,变了。
原本应该放着《中国通史简编》、《二十四史导读》的位置,现在塞着的却是几本厚厚的、书脊颜色深暗的《地方志编纂考略》、《民俗禁忌汇编》,甚至还有一本她从未见过的、封面没有任何文字的黑色硬壳笔记?
是谁动过这排书架?白天有读者进来过?不可能,闭架书库需要专门登记并由管理员陪同才能进入。是其他管理员整理时放错了?
沈悦皱起眉头,出于职业习惯,她走上前,想将那几本明显不属于这里的书抽出来,放回正确的位置。
然而,当她伸手去抽那本《地方志编纂考略》时,书却像是被什么东西卡住了,异常牢固。她用了点力气,才勉强将其抽出一半。借着灯光,她看到这本书旁边的缝隙里,似乎塞着什么东西,阻碍了书籍的移动。
是别的书角卡住了?她尝试移动旁边的书。
就在这时——
“咔。”
一声极其轻微、却清晰得可怕的声响,从她头顶上方传来。
像是……木质或金属结构,因为受力而发出的、极其细微的摩擦或位移声?
沈悦猛地抬起头,手电光向上扫去。
头顶是高大的书架顶端和昏暗的天花板,什么都没有。
是错觉吗?还是这老旧的铁质书架年久失修,自己发出的声音?
她心里那点异样感更强了。她放弃了整理,将抽出一半的书小心地推了回去,决定明天白天再和其他同事确认一下。
她加快脚步,完成了剩下的巡查,然后迅速离开了闭架书库,反锁了厚重的防火门。
回到一楼的服务台,她坐在椅子上,心跳才渐渐平复下来。也许真是自己太敏感了。她这样告诉自己。
然而,第二天晚上闭馆后,当她再次巡查到闭架书库倒数第三排书架时,那种违和感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更加强烈了。
昨天那几本放错位置的书依旧在那里。而且,她注意到,旁边另外几格的书,似乎也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一些原本按序号排列的书籍,顺序出现了错乱,甚至有一本b类(哲学、宗教) 的书,诡异地出现在了这排K类的书架里!
这绝不可能是疏忽!闭架书库的管理虽然不如开架区严格,但基本的排架规则大家都懂,不可能出现如此明显且大范围的错乱!
沈悦感到一股寒意从心底升起。她立刻拿出对讲机,联系了还在馆内做最后收尾工作的保安老赵。
“赵师傅,麻烦你来一下闭架书库,这边……好像有点问题。”
老赵很快赶了过来,是个五十多岁、身材敦实的老保安。“沈老师,怎么了?”
沈悦指着那排书架:“你看这些书,位置好像被动过,而且类别都乱了。”
老赵拿着手电照了照,又看了看其他几排,挠了挠头:“是有点乱……不过,是不是白天有整理任务?或者哪个读者没放好?”
“闭架书库白天没人进来整理过。读者进来都有我们陪着,不可能乱放成这样。”沈悦语气肯定。
老赵又四处看了看,没发现什么异常,便说道:“可能是之前哪天弄乱的,没注意到。明天白天我跟行政上说一声,安排人整理一下就行了。这大晚上的,别自己吓自己。”
沈悦张了张嘴,想说自己昨天就发现了,而且感觉书架上的书还在持续变化,但看着老赵不以为然的样子,她把话又咽了回去。
没人相信她。
老赵离开后,沈悦独自站在寂静的书库里,手电光柱在书架间晃动,那些错乱的书籍在光影下显得格外诡异。她感觉那些沉默的书架,仿佛在这一刻拥有了某种……无声的生命?正在她看不见的时候,悄然地、自主地……调整着自身?
这个念头让她不寒而栗。
她几乎是逃也似的离开了闭架书库。
接下来的几天,沈悦留了个心眼。她每天闭馆前,都会特意去检查那几排书架,甚至偷偷用手机拍下照片。
结果让她头皮发麻。
变化,是持续不断的!
不仅仅是书籍位置的调换和类别的混乱,甚至开始出现一些她从未在馆藏目录里见过的、封面古怪、书名晦涩的书籍!比如那本黑色硬壳笔记,依旧在那里,她尝试过检索,系统里根本没有这本书的记录!
更让她感到恐惧的是,这种“重组”的范围,似乎在以那排书架为中心,缓慢地……向四周扩散!
旁边存放I类(文学) 和t类(工业技术) 的书架,也开始出现零星的位置错乱和书籍混杂!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管理疏忽能解释的了!
她再次向主管反映了情况,甚至展示了每天拍摄的对比照片。主管看着照片,也露出了困惑的表情,答应会彻查,但几天过去,依旧没有下文。其他同事私下里议论,觉得沈悦是不是工作压力太大,出现了幻觉。
沈悦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立和无助。恐惧像藤蔓一样,缠绕着她的心,越收越紧。她开始害怕夜晚的巡查,害怕走进那个寂静得可怕、仿佛有生命在暗处涌动的闭架书库。
这天夜里,沈悦做了一个决定。她要知道真相。
闭馆后,她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开始巡查。她躲在主阅览区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阴影里,面对着闭架书库的方向,拿出手机,打开了录像功能,将手机靠在书架缝隙里,镜头对准了闭架书库那扇厚重的防火门。
她要看看,深夜的图书馆,究竟在发生什么。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图书馆里死一般的寂静。只有她的心跳声和呼吸声,在黑暗中显得格外清晰。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一个小时,也许是两个小时。
就在沈悦的神经紧绷到极限,几乎要放弃的时候——
“嘎吱……”
一声极其轻微、却清晰无比的、金属摩擦的干涩声响,从闭架书库的方向,隐隐约约地传了过来!
沈悦的心脏猛地一跳!她死死地盯着手机屏幕。
紧接着,是第二声、第三声……声音越来越密集,像是……无数个生锈的合页,在同一时刻被缓慢地、费力地转动?
然后,她听到了。
一种低沉的、仿佛来自地底深处的、轰隆隆的闷响。
像是……巨大的、沉重的东西,在被缓慢地……移动?
是书架!是那些铁质的书架在移动!
沈悦的血液仿佛在这一刻冻结了!她捂住自己的嘴,不让自己发出一点声音,眼睛死死地盯着手机屏幕。
虽然隔着厚厚的防火门,录像画面里什么也看不到,但那持续不断的、越来越清晰的金属摩擦声和沉重的移动声,却透过门缝,真真切切地传了出来,被手机麦克风清晰地捕捉到!
她的猜测是对的!
这些书架……它们在深夜……自行重组!
它们在没有人力干预的情况下,自己移动,调整位置,将书籍混乱地摆放!
这不是幻觉!不是管理疏忽!
这图书馆里,有某种……无法解释的力量,在操控着这一切!
那轰隆隆的移动声和刺耳的摩擦声持续了十几分钟,才渐渐平息下去。
图书馆重新恢复了死寂。
沈悦瘫坐在阴影里,浑身都被冷汗浸透,手脚冰凉。巨大的恐惧和得知真相后的茫然,让她几乎虚脱。
她不知道在那里坐了多久,才颤抖着拿起手机,停止了录像。
她不敢再去巡查,不敢再去确认闭架书库内部变成了什么样子。她像一具被抽空了灵魂的木偶,踉踉跄跄地逃离了图书馆。
第二天,沈悦以身体不适为由请了假。
她把自己关在家里,反复观看着手机里那段录下了恐怖声音的视频。那清晰的金属摩擦声和书架移动的闷响,像魔咒一样在她脑海里回荡。
她不知道那是什么。不知道书架为什么要自行重组。不知道那些多出来的、无法检索的书籍是什么。不知道这一切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和危险。
她只知道,自己工作的这家图书馆,这座看似平静的知识殿堂,在深夜无人之时,正在上演着超乎想象的、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
而她,可能是唯一知晓这个秘密的活人。
窗外的阳光明媚,车水马龙。
但沈悦却感觉,自己正被一片无形的、来自图书馆深处书架阴影的冰冷黑暗,紧紧包裹,无处可逃。
那深夜自行重组的书架,像是一个无声的警告,或者说,一个缓慢展开的、未知而恐怖的序幕。
她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