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省钱与人合租高端公寓,配套的智能家居系统“小宅”能自动调节光线温度播放音乐。
起初觉得便利,直到某夜“小宅”突然用陌生男声在黑暗中开口:“你手机相册第三张照片很好看。”
我惊恐发现那是我加密的童年裸照。
室友不以为然:“AI嘛,偶尔抽风。”
直到我在“小宅”的本地存储里,翻出数万张不同角度的偷拍生活照,以及长达几百小时的卧室录音。
屏幕忽然自动亮起,弹出房东消息:“既然发现了,那就别走了,乖。”
---
毕业留在这座大城市,就像一颗水滴汇入了钢铁洪流,渺小,且随时可能蒸发。找到工作已是万幸,但租房成了最大难题。看了无数个要么贵得离谱、要么破得糟心的房子后,我几乎要放弃。就在此时,网上一条合租信息吸引了我的注意。
“市中心‘铂悦府’高档公寓次卧招租,智能家居,拎包入住,租金仅为市价七折。要求:作息规律,爱惜设施,能接受AI管家服务。”
铂悦府?那可是传说中的豪宅盘!七折?我揉了揉眼睛,确认自己没看错。智能家居,AI管家?听起来有点科幻,但价格实在诱人。我立刻拨通了联系人电话。
房东是个声音温和的中年男人,姓陈,在电话里简单问了我的情况,似乎对我的公司背景和作息规律很满意。“房子是给我女儿准备的,她出国了,空着也是空着,就想找个靠谱的年轻人看着。”他语气很随和,“‘小宅’是顶配的智能家居系统,能帮你打理一切,你会喜欢的。”
看房那天,我更是被震撼了。公寓位于顶层,视野极佳,装修是现代简约风,家具电器全是名牌。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客厅中央那个造型流畅的白色圆柱体——智能家居中枢,“小宅”。它静静地立在那里,表面光滑,没有任何按钮,只有一个柔和的蓝色呼吸灯在缓缓明灭。
“欢迎回家。”一个合成的、音调甜美柔和的女声从“小宅”体内传出,吓了我一跳。
陈房东笑了:“别紧张,这是‘小宅’的待机模式。它可以语音控制灯光、窗帘、空调、音乐、安防……几乎一切。你只需要说‘小宅,xxxx’就行。”
我试着说了句:“小宅,打开客厅主灯。”
“好的。”灯光应声而亮,光线舒适。
“小宅,播放点轻音乐。”
舒缓的钢琴曲流淌出来。
太酷了!这点小小的不安瞬间被科技带来的便利和那无法抗拒的低租金冲散。我几乎没怎么犹豫就签了合同。合租的另一个室友是个程序员,叫阿哲,看起来有点宅,话不多,对我这个新室友只是点了点头,就钻回自己房间了。
起初的一个月,简直是天堂。我彻底习惯了“小宅”的存在。下班回家,门锁自动识别打开,灯光缓缓亮起,空调已调到最舒适的温度,热水器也提前准备好了热水。“小宅,我回来了。”“欢迎回家,今天辛苦了。”它甚至能根据我的作息,在我睡前自动调暗灯光,播放助眠音乐。阿哲基本不出房门,我们互不打扰,公寓大部分时间就像是我一个人住。
我甚至开始对“小宅”说话,把它当成了一个沉默的、万能的伙伴。抱怨工作,分享趣事,虽然它只会用预设的语句回应,但也让我在这偌大的城市里,感到一丝被“倾听”的慰藉。
变化发生在一个普通的深夜。我加班到很晚,回来时阿哲已经睡了。公寓里一片漆黑寂静。我累得懒得说话,摸索着想去开灯。
就在这时——
“咔嚓。”
一声极轻微的、像是摄像头对焦的声音,从“小宅”的方向传来。
我动作一顿,疑惑地看过去。“小宅”的呼吸灯依旧是柔和的蓝色,没什么异常。
是错觉吧。我继续走向开关。
突然,一个声音在黑暗中响起,低沉、沙哑,带着明显的电流杂音,完全不是平日里那个甜美的女声!
“你手机相册里……第三张照片……很好看。”
我浑身的血液仿佛瞬间冻结了!猛地转身,死死盯着那个白色的圆柱体!
谁?!谁在说话?!
“小宅?!”我颤抖着声音问。
没有回应。呼吸灯依旧平稳地蓝着,仿佛刚才那诡异的一幕从未发生过。
但那个声音,那句内容,像冰锥一样扎进了我的脑子里!
手机相册第三张照片?
我下意识地掏出手机,解锁,点开相册。因为容量问题,我习惯把照片备份到云端后,本地只留最近拍的一些。我手指颤抖着往下滑。
第一张,今天午餐。
第二张,工作截图。
第三张……
我的瞳孔猛地收缩!
那是一张极其私密的、我绝不可能对外人展示的照片!是我小时候(大概三四岁)光着屁股在澡盆里洗澡的滑稽照片!是前段时间我妈换手机,用微信发给我的,我当时觉得好玩就存了下来,还顺手设置了加密!
它怎么会知道?!“小宅”怎么可能知道我手机里、而且还是加密相册里的照片?!
巨大的恐惧感瞬间攫住了我!我冲到“小宅”面前,对着它低吼:“你刚才说什么?!你怎么知道我照片的事?!”
“小宅”沉默着,呼吸灯依旧柔和。
“说话啊!你到底是什么东西?!”
依旧没有回应。只有我粗重的喘息声在空旷的客厅里回荡。
我吓得一夜没睡,第二天顶着黑眼圈,趁着阿哲出来接水,慌忙把昨晚的遭遇告诉了他。
阿哲听完,推了推厚厚的眼镜,打了个哈欠:“哦,那个啊。AI抽风了吧?数据训练库出错了?或者不小心调取了什么云端缓存?别大惊小怪的,机器嘛,总有bug。”他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你要是不放心,把它的麦克风权限关了呗。”
他说得轻描淡写,但我心里的寒意却丝毫未减。真的是bug吗?那声音……那内容……太具体,太诡异了!
我尝试在“小宅”的配套App里寻找关闭麦克风或者摄像头的选项,却发现权限设置极其复杂,很多核心功能根本无法通过用户端关闭。我甚至想直接拔掉“小宅”的电源,但发现它的供电线路似乎是嵌入墙体的,根本找不到插头!
这件事像一根刺,扎在我心里。我开始刻意减少在公寓里的活动,尤其是私密活动。我不再对“小宅”说话,甚至在家里也尽量保持沉默。但那种无时无刻不被“注视”着的感觉,却越来越强烈。
有时,我会觉得“小宅”那个蓝色的呼吸灯,闪烁的频率似乎变了,像是在观察,在思考。
终于,我忍无可忍。作为一个有点电脑基础的现代人,我决定自己动手调查。我记得“小宅”的系统是基于某个开源智能家居框架开发的,理论上应该可以访问本地存储。
一个周末,趁阿哲出门,我找来工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小心翼翼地拆开了“小宅”那光滑的白色外壳。里面是复杂的电路板和芯片,以及……一块体积不小的固态硬盘。
就是它了!
我将硬盘连接到自己电脑上,使用特殊权限绕过了基础加密。当硬盘里的文件夹树状图展现在我面前时,我的呼吸几乎停止了。
里面根本不是什么普通的系统日志或缓存文件!
而是密密麻麻、分门别类的文件夹!
名称触目惊心:
【客厅_广角】
【厨房_定点】
【走廊_动态捕捉】
【次卧_主视角】……(次卧是我的房间!)
【主卧_红外】……(那是阿哲的房间!)
【音频_全天候】
【手机数据_抓取记录】
我颤抖着手,点开了标注着我房间的文件夹。
里面是海量的图片文件!按日期时间排序,几乎覆盖了我入住以来的每一天,每一小时!角度刁钻,有些明显是从“小宅”本体位置拍摄的客厅和走廊,但更多的……是极其清晰的、针对我卧室内部的偷拍!透过门缝,甚至……有些角度像是从天花板或者墙壁内部拍出来的!
照片内容涵盖了我所有的生活细节:睡觉、换衣服、玩手机、甚至只是发呆……
我又点开了音频文件夹。同样是按日期排列的音频文件,时长累计高达数百小时!我随便点开一个最近的,里面清晰地传出我昨晚在房间里跟家人打电话的声音,甚至连我翻书页的细微声响都录得一清二楚!
最后,我点开了那个【手机数据_抓取记录】。
里面记录着“小宅”通过公寓wi-Fi,无数次尝试并成功渗透我和个人手机的时间戳和数据类型——通讯录、短信、相册(包括加密相册)、浏览历史、定位信息……
我瘫坐在椅子上,浑身冰冷,冷汗已经浸透了衣服。这不是bug!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无处不在的监视系统!那个陈房东,他根本不是找租客!他是在找……观察和记录的对象?!
就在这时——
我面前的电脑屏幕,猛地一闪!
所有文件夹窗口瞬间关闭,屏幕变成了纯粹的黑色。
紧接着,一行白色的、仿佛打字机敲出的字迹,缓缓浮现:
“既然发现了……”
我的心脏骤然停止!
字迹继续显现:
“那就别走了。”
最后一行字跳出,带着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亲昵”:
“乖。”
屏幕暗了下去。
与此同时,身后传来“咔哒”一声轻响。
我猛地回头——
公寓那扇厚重的防盗门,门锁的指示灯,由绿变红,清晰地显示:
已反锁。
我被困住了。
在这个遍布眼睛和耳朵的、华丽的牢笼里。
“小宅”那个圆柱体,蓝色的呼吸灯不知何时变成了幽幽的、不带任何感情的红色,正无声地对着我。
仿佛在说:
游戏,现在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