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的钟声悠扬,济公却没心思打坐,正蹲在禅房门口,用一根草棍逗着地上的蚂蚁。必清捧着刚煎好的药碗,小心翼翼地走过来,嘴里还念叨着:“师父,这是方丈特意让厨房给您煎的安神汤,您快喝了吧。昨天您为了救那些书生,消耗了不少法力呢。”
济公头也不抬,摆了摆手:“喝那玩意儿干嘛?本僧的法力,睡一觉就恢复了。倒是你,昨天吓得脸都白了,要不要师父给你画道护身符?”
正说着,寺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一个妇人的哭喊声。“圣僧!求您救救我的孩子!圣僧!”
济公和必清对视一眼,立刻起身迎了出去。只见一个穿着粗布衣裙的妇人跪在山门前,怀里抱着一个约莫三岁的孩子,孩子面色苍白,双目紧闭,像是没了气息。王捕头跟在一旁,脸色凝重。
“阿弥陀佛,施主莫急,快起来说话。”济公扶起妇人,目光落在孩子身上,眉头微微一皱,“这孩子怎么了?”
妇人抹着眼泪,哽咽道:“圣僧,我家孩子昨天在村口的古井边玩耍,不知怎么就突然晕了过去,无论怎么叫都叫不醒。村里的大夫都说没救了,我听说您神通广大,就抱着孩子来求您了!”
济公伸手摸了摸孩子的脉搏,又翻开他的眼皮看了看,沉声道:“孩子的魂魄丢了一半,是被什么东西给勾走了。”
“魂魄丢了?”妇人吓得魂飞魄散,“圣僧,您一定要救救我的孩子啊!我就这么一个儿子!”
“施主放心,本僧定会尽力。”济公转向王捕头,“王捕头,这古井在哪里?带我去看看。”
一行人很快来到了妇人所说的古井边。古井位于村子的最南端,井口用青石板围着,上面长满了青苔。井里的水黑沉沉的,看不到底,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腥臭味。井口旁边,还散落着几个孩子的玩具。
“圣僧,就是这里。”妇人指着古井,“昨天我家孩子就是在这里玩皮球,皮球掉进井里,他伸手去捞,就突然晕了过去。”
济公围着古井转了一圈,静慈扇在手中轻轻晃动。突然,他停在井口边,盯着水面,眉头紧锁:“这井里有东西,而且怨气很重。”
必清凑过来一看,只看到水面上自己的倒影,疑惑道:“师父,没什么东西啊,就是一口普通的古井。”
“你肉眼凡胎,当然看不到。”济公白了他一眼,“这井里藏着一个婴灵,因为怨气太重,不肯转世,就专门勾小孩子的魂魄来陪它。”
王捕头惊讶道:“婴灵?这井里怎么会有婴灵?”
“这就说来话长了。”济公叹了口气,“想必是很久以前,有婴儿被遗弃在这井里淹死了,因为死得冤枉,魂魄就一直困在这里,时间久了,就变成了怨灵。”
妇人一听,吓得浑身发抖:“圣僧,那我的孩子还有救吗?”
“有救,不过有点麻烦。”济公说,“这婴灵怨气很重,硬拼恐怕会伤到孩子的残魂。我得先想办法引出它,再慢慢渡化。”
他从怀里摸出一个小小的布偶,上面用朱砂画着一道符咒。“必清,你把这个布偶放在井口,再拿一碗糯米洒在周围。广亮,你去村里找一些艾草和桃枝来。王捕头,你带着村民们退到远处,不要靠近古井,以免被怨气所伤。”
众人立刻按照济公的吩咐行动起来。必清将布偶放在井口,又小心翼翼地洒上糯米。广亮也很快找来了艾草和桃枝,递给济公。
济公接过艾草和桃枝,将它们插在井口的四周,形成一个小小的结界。然后,他盘腿坐在地上,双手结印,口中念念有词:“唵嘛呢叭咪吽!天地无极,乾坤借法!冤魂听着,本僧知你死得冤枉,但害人终害己,快快出来受渡!”
随着济公的咒语声,古井里的水开始剧烈地翻滚起来,水面上冒出一个个黑色的气泡。一股阴冷的气息从井里散发出来,吹得周围的艾草和桃枝沙沙作响。
突然,井口传来一阵婴儿的啼哭声,声音凄厉而尖锐,听得人毛骨悚然。必清吓得躲到了济公身后,紧紧抓住他的僧衣。
“出来了!”济公大喝一声,手中的静慈扇猛地一挥,一道金光朝着井口射去。
金光刚一接触到井口,啼哭声就戛然而止。紧接着,一个浑身湿漉漉、面色青紫的婴儿身影从井里飘了出来,正是那个婴灵。它睁着一双血红的眼睛,恶狠狠地盯着济公,嘴里发出“呜呜”的叫声。
“孽障!你害死了这么多孩子,还不知悔改吗?”济公怒喝道。
婴灵没有说话,突然朝着妇人怀里的孩子扑了过去。济公早有防备,扇子一挥,一道金光挡住了婴灵的去路。婴灵被金光弹开,发出一声惨叫。
“本僧知道你很孤单,但伤害无辜的孩子是不对的。”济公放缓了语气,“只要你肯放下怨气,本僧就为你诵经超度,让你早日转世投胎,怎么样?”
婴灵盯着济公,眼中的红光渐渐淡了一些,但还是充满了警惕。它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摇了摇头,又朝着孩子扑了过来。
“敬酒不吃吃罚酒!”济公无奈地叹了口气,“必清,把我的伸腿瞪眼丸拿来一颗,磨成粉末,兑水给那孩子灌下去。”
必清赶紧照做。孩子喝下药后,脸色渐渐红润了一些,手指也微微动了一下。
婴灵看到孩子有了反应,更加愤怒了,身上的怨气越来越重。它张开嘴巴,喷出一股黑色的雾气,朝着济公袭来。
济公拿出聚魂钵,对准黑色雾气,大喝一声:“收!”黑色雾气瞬间被吸进了聚魂钵里。婴灵失去了怨气的支撑,身体变得越来越透明。
“现在知道怕了?”济公看着婴灵,“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放下怨气,还是继续作恶?”
婴灵看着济公,又看了看妇人怀里的孩子,眼中的红光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委屈和无助。它慢慢地飘到济公面前,跪了下来,发出“呜呜”的哭声。
“知错就好。”济公点了点头,“本僧这就为你诵经超度。”
他拿起念珠,闭上眼睛,口中念起了《往生咒》。随着咒语声,一道金色的光芒笼罩住婴灵。婴灵的身体渐渐变得透明,最终化作一道白光,朝着天际飞去。
婴灵消失后,古井里的水也恢复了平静,腥臭味也消失了。妇人怀里的孩子突然“哇”地一声哭了出来,睁开了眼睛。
“孩子!我的孩子醒了!”妇人激动得热泪盈眶,抱着孩子不停地亲吻。
村民们也围了上来,纷纷向济公道谢。王捕头感慨道:“圣僧,您真是神通广大,又救了一条人命啊!”
济公笑了笑,摆了摆手:“举手之劳而已。以后你们要看好孩子,不要让他们靠近这口古井了。”
说完,他转身就要走,却被妇人拉住了衣角。“圣僧,您的大恩大德,我无以为报,这是我家的一点心意,请您一定要收下。”妇人递过来一个布包,里面装着一些碎银子。
济公推辞道:“施主不必客气,出家人四大皆空,不需要这些东西。只要孩子没事,我就心满意足了。”
他挣脱妇人的手,摇着静慈扇,哼着小调,朝着灵隐寺的方向走去。必清和广亮相视一笑,也跟着走了上去。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明亮,仿佛刚才的一切都只是一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