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筱庵在多方混战中毙命,虽然结果令日方震怒,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陈晓之前关于“租界治安恶化、需加强要员安保”的分析报告,无形中又给他刷了一波“先见之明”的存在感。然而,那场混乱枪战中过多的疑点,以及陈晓近期过于“顺风顺水”的崛起,终于引起了那个一直对他抱有隐约疑虑的陆军老中将——佐藤贤二的注意。
佐藤将军不像其他人那样容易被“天才”的光环迷惑。他经历过太多阴谋诡计,深信命运的每一次馈赠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这个“高桥晓”崛起的速度太快,提供的“价值”太大,而且似乎总能巧妙地避开各种麻烦,甚至能从麻烦中获益(如王百诚死后他顺利上位)。这本身就透着反常。
他动用了自己的秘密调查渠道,绕过梅机关和小林弘树,开始重新审视与“高桥晓”相关的一切。他调阅了王百诚死亡的卷宗,虽然结论是意外交通事故,但他注意到报告中对那个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表现“悲痛欲绝”的助手陈晓(即高桥晓)的询问笔录存在些许模糊之处。他重新查看了谢宝坤案的报告,发现最初那封匿名举报信的出现时机和内容都颇为“巧合”。他甚至留意到,在几次日特内部出现混乱或泄密事件时,这位“高桥分析官”似乎总能置身事外,或者恰好提供一些“帮助”。
这些线索单独来看都微不足道,但串联起来,却勾勒出一条令人不安的脉络。佐藤将军决定进行一次致命的试探。
几天后,一次小范围的高级情报汇总会上,佐藤将军突然看似无意地提起:“最近支那方面的一些抵抗活动,似乎变得更有针对性了。尤其是针对那些与帝国合作的良好人士。王桑、傅桑相继遇害,令人痛心。我们在保护方面,必须更加警惕。”
他话锋一转,目光状似随意地扫过陈晓:“高桥分析官,你之前与王桑共事时间不短,对他的情况比较了解。以你对重庆分子行事风格的研判,他们接下来,会不会继续针对经济领域的合作者?有没有可能,我们内部……我是说,有没有可能某些信息,通过我们未曾留意到的渠道泄露了出去?”
这个问题极其阴毒,看似在征询专业意见,实则是在不动声色地将“内部泄密”的可能性与“高桥晓”的旧主王百诚之死联系起来,观察他的反应。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若有若无地瞟向陈晓。
陈晓的后背瞬间沁出一层细密的冷汗,心脏几乎跳停。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佐藤这个老狐狸,终于开始咬钩了,而且直奔最致命的要害。
他强迫自己保持面部肌肉的放松,甚至微微皱起眉头,露出沉思的表情,停顿了几秒才开口,语气沉稳而专业:“将军阁下的问题非常敏锐。根据属下对军统近期行动模式的分析,他们确实加强了对经济领域合作者的打击,目的在于破坏帝国的战争资源和合作氛围。其情报来源复杂,包括公开信息搜集、底层线人、甚至可能收买某些意志不坚定的中方雇员。”
他巧妙地将“内部泄密”的范围扩大化、模糊化,先承认可能性,但不具体化。
然后,他话锋一转,开始具体分析,将自己从焦点中移开:“至于王会长遇害一事,根据公开调查报告和属下当时了解到的情况,更像是一次针对其个人的、带有报复性质的独立事件,与后续针对傅筱庵等政治人物的刺杀,在手法和目标选择上存在差异。军统内部派系复杂,行动往往缺乏统一协调。”他再次将水搅浑。
最后,他才看似不经意地、略带一丝苦涩地提及自己:“说到内部信息……属下之前作为王会长的助手,确实能接触到一些商业往来信息。王会长出事前,商会内部管理确实存在一些……混乱,账目也曾出现过问题(这点他之前‘举报’过,人尽皆知)。若真有信息泄露,恐怕……源头不止一个,且层级不会太高。属下惭愧,未能及时发现并阻止,也有失察之责。”
他这番话,滴水不漏。既回答了问题,展现了专业性,又巧妙地将“泄密”的嫌疑引向王百诚商会内部管理的混乱和“底层雇员”,同时以“失察”为由,轻描淡写地把自己可能存在的责任一带而过,反而显得坦诚。
佐藤将军深邃的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了足足五六秒,似乎在捕捉任何一丝细微的破绽。陈晓坦然迎接着他的目光,眼神里只有专注和一丝恰到好处的“遗憾”。
最终,佐藤将军缓缓点了点头,看不出是满意还是不满意:“嗯,分析得有道理。内部纪律,确实需要常抓不懈。”他不再纠缠这个问题,转而讨论其他事务。
会议结束后,陈晓感觉像是打了一场硬仗,浑身虚脱。他知道,佐藤的怀疑绝不会因为这一次回答而打消,相反,自己可能已经成了他重点关注的目标。这只是第一次试探,下一次,恐怕就不会这么温和了。
危机暂时渡过,但警报已经拉响。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在黑暗中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