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柱生态农业合作社”的红火,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张家沟及周边村落激起的不仅是羡慕的涟漪,更有怀疑的暗流。
这不能完全怪村民们多疑。在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往往伴随着陷阱。铁柱这半年多来的崛起速度太快了,快得让人眼花缭乱,难以置信。一个不久前还在为欠债发愁、守着老母猪过活的穷小子,摇身一变成了能跟城里大公司签合同、动不动就能拿出大把现金的“张理事长”?这剧本,怎么看都透着股邪性。
尤其是当合作社的规模扩大,管理模式逐渐正规化之后,一些在村民们看来“稀奇古怪”的规定,更是加深了这种疑虑。
疑虑一:神秘的“技术”与“标准”。
铁柱要求社员们严格按照他那本手绘的《种植管理手册》操作,用什么牌子的种子,施什么类型的肥,打药的时间和剂量,甚至浇水都有讲究。这对习惯了“靠天吃饭、凭经验种地”的老把式们来说,简直是束缚手脚。
“种了一辈子地,还没听说过给菜‘定量吃饭’的!”
“那生物肥贵得要死,效果还慢,哪有咱自家沤的粪肥实在?”
“不打点劲大的农药,虫子能自己跑喽?”
尽管铁柱反复解释这是为了达到“臻味”公司的品质要求,能卖上好价钱,但一些社员私下里还是嘀咕:“啥品质要求?不就是长得好看点?铁柱是不是故意把简单事情复杂化,显得他有本事?”
更让他们心里犯嘀咕的是,合作社的菜长势确实太好了,好得有点……不真实。同样一块地,同样的天气,合作社的菜就是比别人家的水灵、壮实、病虫害少。这种反常的现象,找不到合理解释,就只能往歪处想。
疑虑二:复杂的“账目”与“分红”。
合作社建立了简单的账目,每次采购、销售、分红都有记录。但大多数村民文化水平不高,看不懂那些表格数字。他们只认准一个理:我出了地,出了力,最后拿到手的钱,是不是该有的那么多?
铁柱为了长远发展,每次分红都会预留一部分作为合作社的公积金,用于购买设备、应对风险等。这一点,他在社员大会上解释过,但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
“为啥要扣下一部分钱?是不是被铁柱他自己眯了?”
“听说城里那种传销,就是层层克扣,用后来人的钱补前面的人……”
“他那个朋友李狗蛋,整天油头滑脑的往城里跑,谁知道干啥去了?别是在外面瞎搞,亏了钱,从咱们这里补窟窿吧?”
疑虑三:赵有财的“贴心提醒”与外来“制服”的刺激。
赵有财虽然明面上不敢再使坏,但暗地里的“科普工作”从未停止。他利用村民们的知识盲区和担忧,进行“精准打击”。
他叼着烟,在村头小卖部门口,一副“我为你好”的表情对聚拢的村民说:“不是叔多嘴,你们啊,长个心眼!电视上都说了,现在传销花样多得很!不限制你人身自由,还给你点甜头,这叫……放长线钓大鱼!等你们都陷进去了,他卷钱跑路,你们找谁去?”
“再看看他那菜,长那么邪乎,指不定用了啥激素、催化剂呢!城里人精得很,能吃这玩意?别到时候吃出毛病,警察来找,咱们都得跟着倒霉!”
这些话,像毒蛇一样,悄无声息地钻进了一些意志不坚定的社员心里。
而压垮部分村民信任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冷氏集团质检员的又一次突然到访。
这次,质检员不是一个人来的,还带了两个穿着类似制服的工作人员,拿着一些村民没见过的仪器,对合作社的土壤、水源甚至空气进行了更全面、更长时间的抽样和检测。整个过程严肃、保密,不允许旁人围观。
这种阵仗,让一些没见过世面的村民慌了神。
“咋又来了?还带了那么多人?是不是出啥事了?”
“你看他们那表情,多严肃!肯定是菜有问题!”
“我早就说了,那菜长那么好不正常!这下好了,查上门了吧!”
“铁柱是不是犯了啥事?别把咱们都连累了!”
恐慌的情绪如同瘟疫般在部分社员中蔓延。他们围在老支书家,七嘴八舌,忧心忡忡。
“老支书,您得给拿个主意啊!铁柱这合作社,到底靠不靠谱?”
“是啊,我这心里直打鼓!别真是传销或者种了啥犯法的东西吧?”
“要不……咱们退股吧?把钱拿回来踏实!”
老支书也被这阵仗弄得心里没底,但他毕竟经历过风浪,沉得住气。“都慌什么!质检是正常的!人家大公司要求严!等结果出来再说!”
然而,谣言已经像野火一样烧遍了全村,甚至传到了周边村子。
“听说了吗?张家沟那个合作社,被上面查了!”
“好像是种的东西有问题,用了违禁药!”
“张铁柱那小子,就是在搞传销,拉人头,现在要崩盘了!”
王翠花听到这些风言风语,气得跟人争辩,却反而被嘲讽“被铁柱灌了迷魂汤”。李狗蛋从省城赶回来,想安抚大家,却被情绪激动的村民围住,要求立刻分红、查账。
铁柱站在漩涡中心,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看着那些曾经对他充满信任,此刻却写满怀疑和恐慌的脸庞,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他理解他们的担忧,但那种不被信任的滋味,着实难受。
他没有急于辩解,而是再次召开了全体社员大会。
大会上,他没有拿出任何文件,也没有讲大道理,只是走到场地中央,目光扫过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沉声开口:
“乡亲们,叔伯婶子们!我知道,大家心里都在打鼓,都在害怕。怕我张铁柱骗了大家,怕这合作社是个坑。”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了几分:“我张铁柱是啥人,大家一个村住着,从小看到大!我爹妈死得早,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张家沟就是我的根!我可能没啥大本事,但我敢对天发誓,我绝不会做坑害乡亲、断自己根的事!”
“合作社的每一分钱,都在账上,清清楚楚!谁不信,现在就可以上来查!采购的种子化肥,都有票据说!觉得分红少的,咱们可以一笔笔算,看看扣除成本,预留公积金,到底还剩多少!”
“至于质检……”铁柱深吸一口气,“人家大公司,要的是长期、稳定、安全的好食材!严格检查,是对他们客人负责,也是对咱们的菜负责!只有经过一次次检验,咱们的牌子才能立得住,才能长久地赚钱!要是随便种种就能糊弄过去,那这钱,能赚得长久吗?”
他的声音洪亮,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真诚和底气。
“觉得我张铁柱在搞传销的,现在就可以退股!我当场把本金和该分的红,一分不少地退给你!绝不为难!”
他这话一出,台下顿时安静了不少。看着铁柱那坦荡的眼神和毫不退缩的态度,一些人的疑虑开始动摇。
就在这时,之前那位负责质检的负责人拿着初步的检测报告走了过来(部分项目出结果较快),他对着铁柱和老支书,声音不大但足够让前排的人听清:“张理事长,老支书,初步检测结果出来了,各项指标依然全部符合甚至优于我们的采购标准。尤其是几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非常出色,这很难得。你们的种植管理很到位。”
这话如同定海神针,瞬间稳住了即将倾覆的人心。
之前闹得最凶的几个人,羞愧地低下了头。
铁柱没有趁机奚落他们,而是继续说道:“合作社是咱们大家伙的!要想过上好日子,就得拧成一股绳,互相信任!以后有啥疑问,直接来问我,别在背后瞎猜,让人钻了空子!”
他意有所指地瞥了一眼躲在人群后面的赵有财,赵有财脸色铁青,灰溜溜地走了。
这场信任危机,在铁柱的坦诚、事实的证明以及他个人逐渐积累的威信下,总算有惊无险地渡过了。
经此一役,合作社的凝聚力反而更强了。社员们更加信服铁柱,执行起种植标准来也更加自觉。
只是,那个关于“蔬菜为何长势如此逆天”的疑问,依然像一颗种子,埋在一些细心人的心里。连那位质检负责人离开时,都忍不住好奇地问了铁柱一句:“张理事长,你们是不是有什么独门的土法配方?这蔬菜的长势和品质,确实有点……超乎寻常。”
铁柱心里一紧,面上却打着哈哈:“没啥没啥,就是……就是咱们这水土好,乡亲们用心!”
他看着质检员离开的背影,摸了摸怀里的板砖,后背惊出一身冷汗。
【哼!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日后动用系统之力,需更加谨慎隐匿!】砖爷冷冷地警告道。
铁柱深以为然。他知道,系统的秘密,是绝对不能暴露的。未来的路,必须走得更加稳健,用更多“合情合理”的方式,来掩盖那些“不合常理”的奇迹。
合作社这艘刚刚经受风浪的小船,调整航向,继续朝着更深更广的商海驶去。而“传销”这个荒唐的标签,也成了铁柱创业路上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小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