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余日的反复调试,陆辰终于确定了最优的火药配比,还改进了制作工艺 —— 将药粉用蜡密封在厚陶罐中,既能防止受潮,又能让爆炸威力集中释放。看着眼前摆放整齐的十余个 “炸药罐”,他知道,是时候进行一次正式的试爆,让将士们见识火药的威力了。
试爆地点选在城外的空地上,陆辰特意召集了营中主要将领和部分精锐士兵前来观看。消息传开,众人既好奇又疑惑,都想知道王爷这些日子躲在山谷里,到底在研究什么 “秘密武器”。
辰时刚过,空地周围已围满了人。陈武、赵虎站在最前排,眼神中满是期待;士兵们则窃窃私语,对着空地上摆放的炸药罐和远处的靶标议论纷纷 —— 那靶标是用泥土和木板搭建的,模拟了蛮族的攻城塔和重甲阵型,看着格外厚实。
“王爷,这东西真能比弩箭还厉害?” 赵虎忍不住问道,他实在看不出这些不起眼的陶罐能有什么威力。
陆辰笑而不语,只是示意试验队的工匠们准备。周顺带着两名工匠,小心翼翼地将炸药罐搬到靶标旁,按陆辰的吩咐,分别在模拟攻城塔的底部、重甲阵型的中心各放了三个,又将引线串联起来,拉到五十步外的安全区域。
一切准备就绪,陆辰走到引线旁,拿起火把,高声道:“诸位看好了,今日便让大家看看,这东西如何破敌!”
话音落下,他点燃了火把,伸向引线。橙红色的火苗瞬间舔舐上引线,“滋滋” 地燃烧着,快速向靶标方向蔓延。围观众人瞬间安静下来,屏住呼吸,紧紧盯着那跳动的火苗,连大气都不敢喘。
“轰隆!”
第一声巨响骤然炸开,震得地面微微颤动。众人只觉耳膜一麻,眼前闪过一团火光,紧接着,模拟攻城塔的底部炸开一个大洞,木屑和泥土飞溅而起,塔身晃了晃,轰然倒塌。
不等众人反应过来,第二声、第三声巨响接连响起,靶标区域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模拟重甲阵型的木板被炸开,碎片四散飞溅,原本厚实的泥墙被炸得坑坑洼洼,面目全非。
浓烟渐渐散去,众人走上前查看,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 原本坚固的靶标已变成一片狼藉,攻城塔的残骸散落一地,泥墙被炸出数个半人深的坑,木板碎片嵌在远处的土地里,可见威力之强。
“我的天…… 这简直是神物啊!” 一名士兵瞪大了眼睛,伸手摸了摸被炸碎的木板,声音都在发抖,“有了这东西,蛮族的攻城塔根本不够炸!”
“太厉害了!之前咱们守城门,得用多少滚木雷石才能挡住撞车,现在一个罐子下去,就能炸得他们屁滚尿流!” 陈武激动得满脸通红,转头看向陆辰,眼中满是敬佩,“王爷,您这是从哪儿想出的法子?有了这‘炸雷’,咱们再也不用怕蛮族的重甲了!”
“这叫火药,不是什么神物,是靠原料配比和工艺做出来的。” 陆辰笑着解释,看着众人震撼的神情,知道这次试爆的目的已经达到 —— 不仅要展示火药的威力,更要提振士气,让将士们明白,他们有了战胜蛮族的底气。
试爆结束后,军营里彻底沸腾了。士兵们围着试验队的工匠,追问着火药的来历,一个个摩拳擦掌,盼着能早日将这 “炸雷” 用在战场上。陆辰趁着这股势头,当即下令组建 “火药试验队”,由周顺担任队长,专门负责火药的研发、生产和应用研究。
“试验队分为三组。” 陆辰站在试验队的工匠们面前,沉声部署,“第一组负责原料收集与火药制作,确保产量和质量;第二组研究如何将火药用于守城,比如制作地雷、炸塌攻城塔的爆破装置;第三组尝试将火药与弩箭结合,看看能否造出射程更远、威力更强的火器。”
工匠们齐声领命,眼中满是干劲。他们从未想过,自己的手艺能有如此大的用处,如今既能为守护雁门关出力,还能得到王爷的重视,每个人都充满了使命感。
接下来的日子里,火药试验队日夜忙碌。原料收集队走遍了附近的山野,找到了更多的硫磺矿,硝石和木炭的储备也日渐充足;制作组的工匠们熟练掌握了配比和工艺,火药的产量稳步提升;应用研究组则反复试验,将炸药罐改造成便于投掷的 “震天雷”,还尝试在弩箭箭杆后加装小型火药包,虽射程未达预期,却让箭镞的穿透力提升了不少。
陆辰也时常来到试验队,指导工匠们改进工艺。他画出简易的地雷图纸,让工匠们用陶罐装火药,埋在城墙外的必经之路,引线连接到城楼上,敌人一旦踏入,便可远程引爆;还设计了 “火药抛石机”,将小型炸药罐抛射到蛮族阵营中,扩大杀伤范围。
随着火药研究的深入,雁门关的守城实力悄然提升。将士们看着试验队造出的一个个 “利器”,士气越发高昂,之前对蛮族的畏惧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必胜的信心。
可陆辰没有丝毫放松。他知道,火药虽威力惊人,但技术还不成熟,产量也有限,无法完全依赖。而且,蛮族的进攻随时可能到来,他必须在大战爆发前,让火药能真正派上用场。站在试验场旁,望着远处的蛮族军营,陆辰握紧了拳头,心中清楚,一场决定雁门关命运的大战,已不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