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雪把村落裹成了一片素白,教堂的石墙下积着厚厚的雪,石缝里的青苔冻得发脆。阿图推开磨坊门时,看到几个村民正围着教士,手里捧着粗陶碗——碗里是温热的豌豆粥,这是中世纪冬日晨祷前的惯例,教士会分给贫困村民一点热食。不远处的铁匠铺冒着淡淡的烟,铁匠正用风箱鼓动土炉,炉里的火星偶尔溅出来,落在雪地上瞬间熄灭;村民的泥土房屋顶铺着厚厚的茅草,茅草上的雪顺着边缘往下滴,在房檐下冻成长长的冰棱,像一串透明的水晶。
“陶灶的火快撑不住了!”雅兰蹲在陶灶旁,往里面添了根干树枝,火苗只微弱地跳了跳,“夜里冷到冻醒,陶灶只能煮点粥,根本暖不了帐篷;房梁上的熏肉干只剩最后一串,村民说东边的林地有野兔,雪地里能看到它们的爪印,就是跑得太快,用长矛根本追不上;还有,熏肉干太硬,用刀削得碎渣满地,想做肉干碎拌粥都费劲。”
陈沐阳扛着伐木斧从林地回来,斧刃上沾着雪粒,他甩了甩斧头:“林地里的野兔爪印密密麻麻,就是陷阱得做得更灵敏,之前的陷阱太笨重,野兔一踩就躲开;陶灶取暖不行,得做个专门的暖炉,能兼顾取暖和煮食,还省柴;肉干切片得用专门的工具,不然太浪费。”
奇伯坐在磨坊的木凳上,手里摩挲着一块新打磨的铁刀片:“先做三件事:陶土取暖炉、野兔弹性陷阱、肉干切片器。暖炉解决取暖,陷阱捕野兔,切片器处理肉干;上午做好暖炉和切片器,下午去林地设陷阱,傍晚回来煮野兔,天黑前把暖炉装好,别让夜里再冻着。”
族人们立刻在磨坊旁的雪地里分工,雪粒落在他们的眉毛上,很快就积了层白霜,却没人停下手里的活——
奇伯和塔卡先动手做“陶土取暖炉”。他们从陶土坑挖来湿润的陶土,掺了少量细沙(增强炉体韧性,避免烧裂),反复揉捏成泥团;然后在磨坊旁的空地上,用石头围出一个一尺见方的炉基,炉基中间留一个半尺见方的炉膛;炉膛四周用陶土糊成两尺高的炉壁,炉壁内侧抹一层薄泥(让内壁光滑,受热均匀);炉壁的一侧留一个半尺宽的炉门(添柴用),另一侧在离地一尺的地方开一个小孔(装铁条炉箅,架陶锅煮食);炉顶糊上厚陶土,做成弧形(聚热效果好,还能挡雪);最后在炉膛里铺一层碎陶片(隔热),用木柴慢烧一个时辰,让陶土变硬,再在炉壁外侧缠一层韧藤(防烫手)。
暖炉做好后,陈沐阳往炉膛里添了几根干树枝,点燃后火苗很快旺起来,炉壁渐渐发烫,半个时辰就把磨坊烘得暖和起来,比陶灶省了一半木柴,还能在炉箅上架陶锅煮食,一举两得。路过的村民凑过来看:“这炉子比我家的土灶暖和!我家有罐去年的蜂蜜,换你教我做一个怎么样?”
雅兰则做“肉干切片器”。她找了块一尺长的硬木做底座,底座上钉两根半尺高的木柱(固定肉干);木柱之间,用铁条做一根可滑动的横杆,横杆下方固定一块薄金属刀片(从旧工具上拆的,磨得锋利);横杆的一端绑一根木柄(往下压木柄,刀片就能切片);底座的下方挖一个浅槽(收集切好的肉干碎);最后在木柱内侧贴一层软绒毛(防止夹伤肉干,切片更整齐)。
切片器做好后,雅兰将剩下的熏肉干固定在木柱间,压下木柄,刀片“唰”地划过肉干,切出薄而整齐的肉干碎,半炷香就切了满满一槽,比用刀削效率高四倍,还没有碎渣,拌粥正好。
上午的日头刚过教堂的尖顶,陈沐阳和阿图开始做“野兔弹性陷阱”。他们找了四根三尺长的硬木杆,钉成一个两尺见方的支架,支架的四个角各绑一根弹性藤条(泡过温水,韧性更好);藤条的另一端共同绑一个细藤编织的网兜(网眼一寸见方,能困住野兔);支架的中央,立一根一尺高的触发杆,触发杆顶端绑一块野果碎(诱饵);触发杆底部系一根细藤,藤的另一端连在藤条上(野兔碰倒触发杆,藤条弹起,网兜落下困住野兔);最后在陷阱周围撒一圈野兔爱吃的干草籽(引导野兔靠近)。
陷阱做好后,众人扛着去东边的林地——林地里的雪地上满是野兔爪印,他们选了几处爪印密集的地方,埋好陷阱,只露出诱饵和少量干草籽。刚布置完,就看到一只灰褐色的野兔从树后探出头,警惕地闻了闻,慢慢靠近陷阱,碰倒触发杆的瞬间,藤条“啪”地弹起,网兜稳稳罩住野兔,野兔扑腾了几下,却没挣开。
下午的日头偏西时,众人带着捕到的三只野兔回到磨坊。雅兰立刻处理野兔:去掉皮毛和内脏,切成块,放进陶锅,加清水、豌豆、几片熏肉干,架在暖炉的炉箅上慢炖;陶锅的香气很快飘满磨坊,连教堂旁的村民都闻着味过来,教士也站在门口,笑着问:“能分一碗吗?我用一本旧书换。”
傍晚时分,野兔炖好了,雅兰给教士盛了一碗,给帮忙过的村民也各分了一些;村民们回赠了蜂蜜、干草药,铁匠还送了一把磨好的小刀;暖炉里的火还旺着,陶锅里还剩半锅炖肉,雅兰将剩下的野兔肉切成条,抹上粗盐,挂在暖炉上方烘干,做成新的肉干。
雪又开始下了,细小的雪粒落在磨坊的茅草屋顶上,暖炉的火光透过窗户,映在雪地上,像一团温暖的橘色光晕。储物架上,新做的肉干挂得整齐,陶土密封罐里装满了炖肉,取暖炉里的干树枝还在燃烧,散发着淡淡的木柴香;野兔陷阱放在磨坊角落,明天还能去林地再设几处。
远处村落的灯火渐渐亮了,教堂的钟声敲了五下,晚祷的歌声隐约传来,混着雪粒落在地上的沙沙声。阿图正往暖炉里添最后一根干树枝,雅兰在整理换回来的蜂蜜,陈沐阳和奇伯在检查新做的陷阱,塔卡坐在炉边,喝着热乎的野兔豌豆汤,汤里的肉嫩而不柴,带着淡淡的熏肉香。没人说话,却都能感受到冬日里的安稳——有暖炉取暖,有新鲜肉食,有足够的储备,这个中世纪的冬天,又多了几分活下去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