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因成功炼制出超品“太初蕴道丹”而在总部高层声名鹊起,但他并未沉溺于赞誉之中。在将最新的炼丹心得与数据完整归档上交百工殿后,他的目光便投向了另一个关乎组织根基的重要领域——基础丹药的供给。
通过调阅总部相关卷宗以及与赤明殿主、清源等人的交流,王峰了解到,“薪火”组织作为一个庞大且处于地下状态的抵抗组织,其底层与中坚力量(炼虚、渡劫、人仙乃至部分地仙初期修士)数量最为庞大。他们对各类基础修炼丹药的需求量是一个天文数字,尤其是用于快速恢复仙元、巩固修为的“凝元仙丹”,更是消耗巨大。然而,传统的炼丹方式极度依赖炼丹师个人的技艺、经验与状态,效率低下,成本高昂,且品质波动较大,严重制约了组织的资源分配与底层成员的修炼速度。
“若能像组建傀儡生产线、或是构建连环阵法那般,将炼丹的流程分解、优化、标准化,并以阵法器具辅助,是否能够大幅提升这些基础丹药的炼制效率与稳定性?”一个大胆的想法在王峰脑海中萌生。他将这种思路称之为“量产”理念。
他将此想法与赤明殿主进行了沟通。赤明殿主闻言,先是愕然,随即陷入沉思。修仙界历来强调丹道乃精细玄妙之功,讲究心领神会,火候存乎一心,从未有人想过如同凡人工匠打造制式兵器般“量产”灵丹。但赤明殿主并非迂腐之人,他深知组织面临的现实压力,对王峰天马行空却又基于实践的想法给予了高度支持:“想法惊世骇俗,却直指我组织一大痛点!你若觉得可行,便放手去做!百工殿资源,优先供你调配!”
得到殿主首肯,王峰立刻行动起来。他首先选择了需求量最大、炼制工艺相对成熟简单的“凝元仙丹”作为首个试点目标。
他召集了以清源、玄机、铁心为核心的团队,并从百工殿临时借调了十余名精通基础丹术、阵法铭刻与材料处理的修士。
第一步,流程分解与标准化。王峰并未立刻动手炼丹,而是让清源带领数名丹师,反复炼制最传统版本的凝元仙丹,并将整个过程分解为“药材预处理”、“投料顺序与时机”、“火力控制阶段与转换节点”、“凝丹法诀打入时机与力度”、“温养收丹”等数十个细微步骤。团队耗费大量材料,记录下每一个步骤的最佳参数范围,量化以往凭“感觉”把握的东西。王峰甚至引入了他独特的“药性反应模型”思维,试图从能量与物质层面理解每个步骤的微观变化。
第二步,阵法与器具辅助。玄机带领阵法小组,根据王峰的要求与流程数据,开始设计一套复杂的辅助炼丹阵法系统。这套系统并非取代炼丹师,而是辅助。他们在丹室地火口加装了可精确调控火力大小的“九转控火阵盘”,在丹炉周围布置了能稳定内部能量场、减少干扰的“固元定灵阵”,甚至设计了可按照预设时序自动投入特定材料的“精准投料符阵”。铁心则带领炼器小组,根据需求,定制了一批用于标准化的药材处理工具(如特定孔径的筛网、标准容量的量具、恒温萃取装置等),以及数尊内部刻有辅助药力融合符文的特制“量产型丹炉”。
第三步,人员分工与培训。王峰将整个炼丹流程拆解成数个相对独立的模块:材料预处理组、控火组、投料组、法诀组、温养收丹组。每个小组只负责自己最擅长的环节,进行高强度重复训练,以达到极致熟练与精准。他甚至编写了详细的操作手册,规定了每一个动作的标准。
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起初,习惯了传统方式的炼丹师们对此极为不适应,认为这是对丹道的“亵渎”,各种失误频发,报废了大量材料。阵法与器具的调试也问题百出,控火阵盘响应延迟,投料符阵卡顿,定制丹炉承受不住连续运转而开裂…
面对质疑与失败,王峰始终保持着温和而坚定的态度。他耐心讲解每个环节设计的原理,亲自演示标准化操作的优势,带领团队一次次调试阵法、改进器具。他不断强调:“此非取代丹道,而是以器载道,以律增效。目的是让诸位从繁琐重复的劳动中解脱,更专注于对药性道韵的整体把握与关键节点的调控。”
渐渐地,随着阵法器具的稳定、操作流程的熟练,效果开始显现。团队配合越发默契,炼丹过程变得如同行云流水,高效而精准。
两个月后,一切准备就绪,第一次小规模量产化试运行正式开始。
选择的是一号量产丹室。室内,三尊特制的暗青色量产丹炉呈品字形排列,炉身符文闪烁。十余名团队成员各就各位,神情肃穆而专注。玄机坐镇主控位,监控着连接三座丹炉的复合阵法运行。清源则统筹全局,重点关注药性融合情况。
王峰与赤明殿主等人则在观察室通过光幕观看。
“启阵!”随着玄机一声令下,地面阵法亮起,地火被精准引入丹炉,预热开始。
“预处理组,投放甲号灵粉!” “控火组,升温至丙字标准!” “投料组,三号液,定量注入!”
指令清晰,执行迅速。队员们如同训练有素的工匠,严格按照手册操作。阵法光芒流转,精准调控着火候;投料符阵定时启动,分毫不差地投入处理好的材料。
整个过程少了传统炼丹的玄妙观感,却多了一种严谨、高效、稳定的工业美感。
清源紧盯着丹炉内的能量变化,在几个关键节点,亲自打入早已标准化、简化却更高效的凝丹法诀。
数个时辰后,随着收丹法诀打入,三座丹炉炉盖齐齐开启!
顿时,浓郁的丹香弥漫开来!只见每座丹炉中,都稳稳地躺着九颗圆润饱满、色泽均匀的凝元仙丹!
“成了!”清源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和难以置信的喜悦。
工作人员迅速上前收丹。经清源等人仔细检验,这三炉二十七颗凝元仙丹,品质全部稳定在中品!无一失败,无一废丹,无一劣品!而且,成丹时间比传统单人炼制缩短了近三成!消耗的材料也因为流程标准化、浪费减少而略有下降!
“这…这…”一位被请来观摩的、思想保守的老牌炼丹宗师,看着那二十七颗几乎一模一样的、品质稳定的中品灵丹,嘴唇哆嗦着,半天说不出话来。他一生炼丹,从未见过如此高效、稳定产出中品灵丹的方式!
赤明殿主眼中爆发出璀璨的精光,猛地一拍手掌:“好!太好了!效率大增,品质稳定,耗材降低!王峰,你又立一奇功!”
王峰微微一笑,心中也松了口气。首次尝试,效果远超预期。他上前对团队众人道:“辛苦诸位!此乃我等共同努力之成果!然此仅为初试,后续仍需优化阵法,熟练操作,并尝试进一步提升品质与规模。”
量产化的初步成功,如同在百工殿投入了一颗重磅炸弹,引起了比之前超品太初蕴道丹更广泛的震动!因为这直接关系到组织的根基与未来!
王峰并未停步,他立刻投入到后续的优化工作中:如何将品质稳定提升到中品顶尖乃至偶尔出现上品?如何进一步缩短单炉时间?如何将这套系统扩展到五炉、十炉乃至更多丹炉同时运转?如何将此法推广到其他种类的基础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