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解说声适时补充,画面切到改革开放初期的老照片:“这‘哭穷式拜年’,其实是解放军的老传统了。
改革开放后,国家主张精兵简政,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军费开支一减再减。那时候的解放军,是真穷
武器研发缺钱,军事演练缺钱,连士兵的装备更新都得省着来。”】
“原来是真穷过……”
嬴政眉头微微舒展,之前看到后世有坦克飞机,还以为一直富裕,此刻才知也有拮据的时候。
他对着李斯道:“军费乃强军之本,没钱,再好的将士也难打胜仗。后世这般为军费操心,倒和朕当年征战六国时,为粮草发愁一个道理。”
刘邦半躺在龙椅上,拍着大腿笑道:“朕就说嘛!哪有放着好装备不用的道理,原来是没钱!\"
“想当年朕跟项羽打仗,也常为军饷发愁,萧何要是敢这么‘哭穷’要粮,朕说不定还能多拨点!”
萧何站在一旁,无奈摇头:“陛下,后世这招可比臣当年硬要粮草聪明多了,既得了民心,又拿到了军费,一举两得。”
【“可军队哪样离得开钱?武器研发要花钱,技术更新要花钱,军事演练更是烧钱。
每年春节过后,国家就要定新一年的军费预算,各大军区为了多争取点资源,才想出这‘花式哭穷’的招
把老装备拉出来亮亮相,言外之意就是‘你看我们还在用老家伙,该给点钱换装备了’!”】
朱元璋听得连连点头,对着刘伯温道:“这才是务实!军队要保家卫国,没装备怎么行?”
“朕当年打仗,也得靠李善长精打细算筹粮草,后世这般为军费‘动脑筋’,说明他们心里装着军队,装着百姓,没白费心思!”
刘伯温躬身道:“陛下英明。后世这般做,既不与民争利,又能让朝廷知晓军队难处,还能让百姓乐一乐,实在是高。”
刘彻抱着刘据,看着视频里老装备的画面,叹了口气:“大汉当年北击匈奴,也得靠文景之治攒下的家底。”
“后世能为军费这般‘低调争取’,不铺张不浪费,还能让军力越来越强,比朕当年动不动就征赋税强多了。”
刘据似懂非懂地点头,小手攥着刘彻的衣角,小声道:“父皇,有好装备,才能打跑坏人对不对?”
刘彻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对,有好装备,才能护好家。”
【“不过现在啊,解放军早不是当年的‘真穷’了
军舰像下饺子一样造,战机一架接一架列装,‘哭穷’拜年更多是为了给大家添点乐子。
毕竟过年嘛,就得热热闹闹、开开心心的,用老装备博大家一笑,也算是军民同乐了。”】
“现在不穷了就好!”
李世民松了口气,对着房玄龄道:“朕就怕后世军力弱,被蛮夷欺负。现在看来,他们不仅不穷,还能靠‘哭穷’逗百姓开心,这军民同心的样子,比什么都强!”
房玄龄点头:“陛下,军民同心,其利断金。后世能做到这般,江山定能稳固。”
光屏上,当代网友的评论也跟着刷了起来,满屏都是调侃与支持:
- “烟草公司:想要钱?跟我说啊!军费不够是吧?我给你打!”
“我这就去买包贵的烟,给咱解放军凑凑!”
- “笑死,每年就等解放军‘哭穷’拜年,比看春晚还热闹!知道你们有钱,但这传统不能丢啊!”
- “以前是真穷,现在是凡尔赛!不过不管真穷假穷,只要解放军说需要,咱百姓都支持!”
- “建议明年把‘辽宁舰’藏起来,拉艘老渔船拜年,主打一个反差萌!”
“我抽烟就是为了国家,等会跟媳妇要钱,买包好点的烟抽抽,我这可是给国家做贡献!”
林远看着这些评论,笑着对光屏里的古人说:“你们看,现在百姓都知道解放军是‘装穷’,但都乐意配合”
“因为大家知道,军队强,国家才强,自己的日子才能安稳。这‘哭穷’拜年,早就成了军民之间的小默契,也是过年的一个小乐趣了。”
朱棣看着网友的评论,忍不住笑了:“后世百姓倒开明,知道军队是为了护他们周全,还愿意支持。”
“朕要是有这等军民同心的场面,何愁北元不灭!”
嬴政也点头:“军民同心,方能强国。后世能做到这般,实属不易。这‘哭穷’的传统,倒比任何强军口号都管用。”
光屏里,古人们的担忧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对后世军力的放心与赞许。
而林远看着满屏的欢乐氛围,也拿起筷子,咬了口饺子
毕竟过年嘛,就得这样热热闹闹,开开心心的,军民同乐,才是最好的年味儿。
光屏画面刚切,解说声便带着调侃的笑意响起:“有个问题困扰外人多年
为啥云南人年年吃菌子、年年奔急诊,却还跟不要命似的爱吃?
他们宁可坚信是自己没煮熟,也不愿承认‘这菌子有毒’。
在云南人眼里,这辈子吃过最鲜的东西,不是海鲜,也不是大鱼大肉,而是从后山树林里刚冒头的那口菌子。”
……………
“菌子?这不就是蘑菇吗?”
某个朝代的百姓先炸开了锅,一个老农挠着头嘀咕:“俺家后山到处都是,雨季一到,松树下、草丛里全是,炒着吃、煮着吃都试过,味道也就那样,没觉得多特别啊,咋还能吃进看病的地方?”
旁边的猎户也附和:“就是!俺上次捡了朵颜色艳的,煮了吃差点拉肚子,从那以后只敢捡灰扑扑的,云南人咋还敢吃那些花里胡哨的?”
嬴政皱着眉,对着李斯问道:“这‘菌子’便是蘑菇?朕在咸阳宫也吃过,味道清淡,算不上珍馐,怎会让人生死不顾?莫不是云南的蘑菇有什么特别之处?”
李斯躬身道:“陛下,或许是地域不同,菌子的种类和味道也有差异,想来云南的菌子,定有过人之处,才让百姓这般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