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队的临时营地隐藏在一处人迹罕至的山坳里,几间简陋却结实的木屋,巧妙地利用地形和植被遮掩,远眺根本无从发现。篝火在屋中央的坑洞里静静燃烧,驱散着山间的寒气和众人身上的湿冷,也映照着每一张疲惫而焦虑的脸庞。
“山猫”被安置在铺着干草和干净布单的简易床铺上,顾静昭为他重新清洗了伤口,换上了游击队带来的、相对好一些的止血消炎草药。虽然条件依旧简陋,但脱离了污水和持续奔逃的环境,他的情况暂时稳定下来,但仍处于高烧昏迷之中,需要持续观察。
林闻溪手臂的划伤也得到了清洗包扎。他和徐先生、顾静昭围坐在火堆旁,捧着游击队同志递来的热水,身体渐渐回暖,但心中的巨石却丝毫未减——那份用巨大牺牲换来的、装有核心数据的防水袋,此刻正安静地放在火堆旁的一块平整石头上,表面还沾着下水道的污渍和点点已然发暗的血迹。
它里面装着的,可能是揭露“樱花计划”全貌、甚至挽救无数生命的钥匙,也可能是一堆无法解读的废纸,或者更糟——一个触发即死的陷阱。
“老刀”安排好了岗哨,走进木屋,目光也落在那只防水袋上:“徐同志,林先生,这东西……”
徐先生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将防水袋拿到面前,解开紧密的束口。一股混合着硝烟、血腥和纸张霉湿的气味散发出来。他极其谨慎地将里面的东西一一取出。
几本厚厚的、边角烧焦的硬皮日志;一叠散乱的、写满日文和化学公式的报告纸;几张标注着奇怪符号的地图;还有那几个比香烟盒略大的金属盒子——缩微胶卷盒。
所有物品都不同程度地沾染了污渍和血痕,仿佛在无声诉说着获取它们时所经历的惨烈。
“先看日志和报告,”林闻溪沉声道,“胶卷需要特殊设备才能读取,我们暂时处理不了。”
徐先生拿起那本看起来最重要的、封面标注着“樱花·七号·实验纪録”的日志。翻开,里面是密密麻麻的日文,夹杂着大量图表、数据表和照片——有些是实验室培养皿的照片,有些甚至是病人(或实验体)身上可怕病灶的特写,令人触目惊心。
徐先生懂一些日文,但涉及到大量专业术语,阅读速度很慢,眉头越皱越紧。顾静昭也凑过来帮忙,她学过一些医学拉丁文和基础生物学,能勉强辨认出部分菌株编号和实验术语。
“这里……记录了不同菌株的毒性对比实验……鼠疫杆菌……霍乱弧菌……还有……炭疽?”顾静昭的声音带着颤抖,指着其中一页可怕的病理图片。
林闻溪拿起那些散落的报告纸,上面除了实验数据,还有一些像是操作手册的东西,详细描述了如何高效地培养这些细菌,如何将其制备成可投放的粉末或溶液,甚至还有……如何利用跳蚤、老鼠等作为生物媒介进行传播的评估报告!
“畜生!”林闻溪猛地一拳砸在地上,怒火几乎要将他的理智焚烧殆尽。这些冷冰冰的文字和数据背后,是无数被当作实验品的活生生的人命,是即将被播撒向更多无辜者的死亡!
徐先生快速翻动着日志,脸色越来越凝重:“不止是实验记录……还有投放评估……气象条件分析……看这里!”他指着一页被血污浸染了大半,但关键部分尚可辨认的页面。
上面有一个表格,列着几个候选投放区域,后面标注着预估感染率、致死率、以及“对敌方军事后勤及民心的打击效能评估”。重庆、长沙、常德、滇缅公路上的几个重要枢纽……赫然在列!
“还有时间表!”顾静昭在另一份文件上发现了关键信息,“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他们计划在……就是未来三天内!选择湿度达到要求的夜晚,进行首轮多点投放!方式……空投特种陶瓷炸弹和……派遣特工小队直接污染水源地及粮仓!”
所有零碎的信息开始拼凑起来,指向一个清晰而极其紧迫的恐怖计划!
然而,最大的疑团尚未解开——具体的投放坐标、特工小队的潜入路线和接头方式、空投飞机的起飞基地和航路……这些最核心的机密,在纸张记录中似乎被有意隐去,或者使用了某种加密方式。
徐先生的目光投向了那几个缩微胶卷盒。真正的绝密,很可能就隐藏在这些小小的胶片里。
“我们需要设备读取这些胶卷,还需要密码本或者懂得他们加密方式的人。”徐先生沉声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在这深山野岭,根本没有条件处理这些。
就在这时,一直守在“山猫”旁边的游击队卫生员突然开口:“几位首长……‘山猫’同志好像……有点不对劲。”
众人立刻围了过去。只见昏迷中的“山猫”眉头紧锁,嘴唇干裂翕动,似乎在无意识地呓语,断断续续地吐出几个模糊的音节:
“……鹤……鹤唳……三更……灯……”
“……江流……绕……石城……”
“……不对……顺序……是……反的……”
声音微弱而混乱,像是高烧中的胡话。
但徐先生和林闻溪却猛地对视一眼,眼中同时闪过震惊和难以置信的光芒!
“鹤唳三更灯……江流绕石城……”林闻溪喃喃重复着,大脑飞速运转,“这……这听起来不像胡话!倒像是……诗句?或者是……某种口令或代码?”
徐先生猛地站起身,快速翻找着从那军医尸体旁找到的物品中,有一个小巧的、烧焦了边缘的皮质笔记本,之前因为焦糊和血污被他暂时放在一边。他拿起本子,小心翼翼地翻开。
本子前面记录着一些日常事务和实验片段,字迹潦草。但翻到后面几页,在一堆无意义的数字和符号中间,赫然写着几行短句,字迹相对工整: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而在诗句下面,还有几行更小的注释和箭头,似乎是在标注某种替换规则或读取顺序!
“我明白了!”徐先生猛地一拍大腿,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变调,“是诗密码!他们用中国古典诗词作为加密的密钥!‘山猫’昏迷前可能接触过密码本或者听敌人提起过!他在高烧中潜意识回忆起来了!”
他立刻拿起一份看起来像是通讯记录或坐标清单的文件,上面写满了毫无规律的四位或五位数字组。然后对照着那首《枫桥夜泊》,尝试着将数字对应到诗句中的字序……
“第一个数字是0312……第三首句第十二个字……‘夜’!” “第二个数字是0204……第二首句第四个字……‘火’!” “……”
随着破译的进行,一组组看似无序的数字,逐渐变成了一系列清晰的地名坐标、时间节点、部队代号和行动指令!
真相,如同被剥去层层伪装的恶魔,终于在密文破译的过程中,狰狞而清晰地暴露在众人面前!
具体的空投经纬度、特工小队计划潜入的渡口和伪装身份、甚至一份潜伏在重庆内部、负责接应和引导空投的间谍名单……全都记录在这些看似天书般的数字背后!
“‘樱花计划’……这就是完整的‘樱花计划’!”林闻溪拿着破译出的名单和坐标,手指因愤怒和激动而剧烈颤抖。
然而,随着最后几组密码的破译,一个更令人心惊肉跳的信息浮现出来——除了已知的几处目标外,日军还计划了一支额外的、极其隐秘的“特攻队”,目标直指——
“重庆……市区内的……主要供水系统净水厂?!还有……几个大型粮库?!”顾静昭念出破译结果,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这意味着,敌人不仅要从空中和外围攻击,还要从内部核心,直接污染这座陪都的生命线!
时间,只剩下最后两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