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仲春,江西医学堂的大礼堂内人头攒动。红绸结彩的高台上,一副丈余长的楹联分悬两侧:
\"理越辩越明何妨中西争鸣 道愈研愈精但求苍生安康\"
今日是省教育司主办的\"中西医论擂台赛\"开幕之日。台下前三排坐着南昌各界名流,德国领事馆的医官、教会医院的洋大夫、四大药号的掌柜、甚至还有几位南京政府卫生部的官员。后排黑压压挤满了医学堂的师生,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与期待。
擂台正中央,端坐着七位评判:中西医学堂的陆九芝、麦克莱恩、傅青主、怀特夫人四位教员,另请了南昌名医谢葆真、德国医官穆勒博士,以及一位特殊人物——前清御医后人、如今隐居庐山的耆宿顾老先生。这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平日深居简出,今日破例出山,更添了这场辩论的分量。
辰时三刻,教育司长敲响铜钟,擂台赛正式开始。
首轮辩题:\"急症救治,孰为至要?\"
西医代表梁启远率先登台,一身笔挺西装,意气风发:\"诸位明鉴:阑尾穿孔、宫外孕、大出血,此等急症,生死悬于一线。西医手术可剖腹探查、止血缝合,有起死回生之妙。请问中医:可能以银针汤药止暴崩?可能以望闻问切诊宫外孕?\"言毕,他展示一组照片:手术抢救大出血患者的系列影像,鲜血淋漓却真实震撼。
台下窃窃私语,不少观众面露赞同。
中医代表顾静昭稳步登台,青衫磊落:\"梁兄所言不假,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金匮要略》明载'妇人血崩,旋覆花汤主之'。针刺人中、十宣可醒神开窍,艾灸隐白、大敦能固冲止崩——岂慢于西药注射?更重要的,\"他话锋一转,\"中医治急症,重在'治未病'。若平日调理得当,何来暴崩之危?\"
台下响起一片喝彩,多是年长的中医支持者。
林闻溪作为协调代表最后登台:\"学生曾亲见西医手术救宫外孕于顷刻,亦见证针刺止厥逆于瞬息。急症如救火,水管水桶皆可用,何必拘泥?关键在于:如何根据病情缓急、医院条件、患者体质,选择最适宜之法?\"
评判席上,麦克莱恩微微颔首,陆老捻须不语。
次轮辩题:\"慢性调治,孰高孰低?\"
西医方推出新秀李文瀚,展示糖尿病治疗数据:\"胰岛素精准降糖,血糖值可量化监测。请问中医:所谓'消渴症'的辨证施治,可能如此精确?\"
中医方周振邦应战:\"西药降糖虽准,然治标不治本。患者终身服药,并发症依旧。中医调理脾胃、滋补肾阴,或可根治。\"他展示一例病案:患者经三年中药调理,终停胰岛素。
这时,秦若虚带着一组数据上台:\"单纯西药控糖者,五年后并发症发生率45%;中西结合组仅18%。因中药改善微循环,西药控制血糖,相辅相成。\"
台下哗然,纷纷传阅这份数据。
第三轮辩论进入白热化:\"理论体系,孰科学孰玄学?\"
梁启远情绪激昂:\"五行之说,虚无缥缈!木火土金水,何以对应五脏?何以验证?此非医学,实为哲学!\"
顾静昭反击:\"细菌病毒,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人非机器,岂能分割看待?中医整体观念,正是现代医学所缺!\"
双方争得面红耳赤,台下观众也分为两派,争论声越来越大。
finally,林闻溪再次登台,声音平静却有力:\"五行非元素,乃关系模型。肝木克脾土,实指情绪影响消化——现代心身医学正在验证此理。细菌虽存,然同菌异病——正需中医辨证思想补充!西医精于析微,中医长于综观,何必非要分出高下?\"
就在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拄杖而起:\"老朽肺痨三十年,西药链霉素致聋,中药百部膏延命。尔等争高下,可知患者只要活命?\"言毕剧烈咳嗽,痰中带血。
满场寂然。这位老人的现身说法,比任何辩论都更有力量。
陆老慨然总结:\"医之为道,非为争胜,而为救命;非为守旧,而为创新。今日之争,老朽欣慰见后生可畏,更盼见中西互补。\"
麦克莱恩用生硬的汉语接话:\"科学精神在求真,非固执己见。中医经验宝库,值得科学探索。西医也有很多不足,需要向中医学习。\"
最令人动容的是顾老先生的点评。这位八旬老人缓缓起身,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老朽历经三代王朝,见证西医东渐。深知医学无国界,疾苦无中西。今日擂台赛,名虽为'争',实应为'融'。譬如烹任,酸甜苦辣咸,调和得当方成美味;又如音乐,宫商角徵羽,谐和相生乃成天籁。\"
他颤巍巍地从袖中取出一卷发黄的手稿:\"此乃先师遗稿,五十年前即倡'中西汇通'。今见诸位少年英才,老朽心愿已了。\"言毕,将手稿赠予医学堂。
最终,擂台赛没有评判胜负,而是达成共识:成立\"中西医联合研究会\",共编《常见病中西汇通诊疗指南》。台下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是夜,林闻溪在日记中深思:\"中西医论擂台赛,赛的不只是口才学识,更是胸怀视野。医学如登山,路径虽异,巅峰同一;如治水,疏导虽殊,归海皆同。医者当超越门户,共谋民生。\"
月光如水,照着礼堂未拆的擂台。那方寸之地,曾响彻争论之声,而今却化作融通之阶。林闻溪知道,这场辩论没有失败者,只有医学更加开阔的明天。
而在评判席上,陆老与麦克莱恩相视一笑,彼此眼中都有了一种新的理解与尊重。这场擂台赛,真正打擂的不是中西医,而是封闭与开放、固执与包容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