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局三楼会议室的门紧闭着,空调风 “呼呼” 吹着,却压不住屋里的焦灼。
李局长坐在主位上,手指敲着桌面,面前摊着几张打印纸 —— 最上面那张是网上的匿名帖,标题刺眼:“市刑侦队陈默收黑钱当内鬼,包庇地下钱庄头目刀疤”,下面还附了张模糊的 “转账记录截图”,一看就是 p 的;旁边是体制内微信群的聊天记录,有人说 “陈默被纪委带走了,听说证据确凿”,还有人猜测 “是不是三号码头的案子查太深,得罪人被反咬了”。
“这谣言跟长了翅膀似的,早上八点发的帖,现在已经在本地论坛、体制内群里传疯了!” 宣传科的张科长把手机往桌上一放,屏幕上还在跳新的评论,“有记者刚才打电话来问,说收到‘内部消息’,想采访陈默被调查的事,我都给挡回去了,但再拖下去,咱们就被动了 —— 这就像家里着了小火,不赶紧泼冷水,等烧大了就控不住了!”
陈默坐在角落,手里捏着那份银行开户监控截图(证明冒名开户的关键证据),脸色沉得能滴出水。
他知道这是王副主任的后手 —— 栽赃没成,就用谣言搅局,一边让他名声扫地,一边分散办案精力,说不定还想逼他退出案子。“张科长,这帖子的源头能查到吗?” 他抬头问,声音里带着点急劲。
技术科的刘科长推了推眼镜,手指在笔记本电脑上点了几下:“查了,发帖账号是昨天刚注册的,用的境外服务器,像个‘幽灵号’,但我们顺着 Ip 跳转的痕迹摸,发现最后一个对接的本地 Ip,是王副主任秘书的私人电脑!不过现在没直接证据,不能贸然指认,得再找点实锤。”
“先别管源头,先把火灭了!” 李局长突然开口,手指点着桌上的文件,“分三步走:
第一,让纪委监委尽快出个‘初步调查说明’,不用写太细,就说陈默的开户记录存在冒名嫌疑,行动轨迹有证人佐证,目前排除收贿可能,正在进一步核查 —— 这就像给公众吃颗定心丸,别让大家瞎猜;
第二,宣传科赶紧写个官方声明,发在市局官网和公众号上,把纪委的说明摘进去,再强调刀疤案还在侦办,请勿信谣传谣;
第三,老吴你牵头,给各分局、各科室发个内部通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尤其是参与三号码头行动的人,让他们别被谣言带偏,影响士气。”
老吴赶紧点头,掏出笔记本记下来:“我现在就去纪委找张科长,催他们尽快出说明,早上跟他沟通过,他说流程上还得等领导签字,我去磨磨,争取中午前发出来。” 他起身要走,李局长又叫住他:“跟张科长说,就说这不是陈默个人的事,是影响整个扫黑办案的公信力,要是谣言再扩散,老百姓该怀疑咱们是不是真有内鬼了!”
张科长也跟着站起来:“我现在就写声明,写完先给您过目,然后联系本地的主流媒体,让他们帮忙转发澄清,别让那些小网站再瞎传;对了,刚才打电话的记者,我再回个电话,说按纪委的初步说明回复,不透露额外信息,免得被他们抓着话柄炒作。”
会议室里的人很快散了,只剩下陈默和李局长。李局长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别往心里去,干咱们这行,查贪官、打黑恶,难免被人使绊子。
谣言这东西,你越躲它越嚣张,咱们正面怼回去,很快就散了。” 陈默点点头,心里却没放松 —— 王副主任能搞出冒名开户、教唆翻供,现在又来舆论战,肯定还有后招,“李局,我担心他不光是传谣言,说不定还想动张启山的审讯记录,或者给刀疤递话,让他咬死不松口。”
“这点我早想到了,” 李局长从抽屉里拿出个 U 盘,“张启山现在被关在纪委的留置点,我跟纪委那边打了招呼,加派了人手看守,审讯记录每天备份三份,分别存在三个不同的地方,刀疤也被转到了市局的特殊羁押室,除了办案人员,谁都见不到他 —— 他想动手脚,没那么容易!”
陈默接过 U 盘,心里踏实了点。刚走出会议室,手机就响了,是老赵打来的:“陈默!技术科又查到新东西!王副主任的秘书昨天下午去过城东支行,找过那个帮着冒名开户的李经理,两人在咖啡馆待了半小时,我们调了咖啡馆的监控,看到秘书给了李经理一个信封,里面好像是钱!”
陈默眼睛一亮:“太好了!让技术科把监控录像和李经理的银行流水(之前查到的十万元转账)整理好,我现在就给老吴打电话,让他把这些证据交给纪委,说不定能顺藤摸瓜查到王副主任!”
挂了电话,陈默赶紧给老吴打过去,把新证据的事说了。老吴在电话里很兴奋:“正好我跟张科长在一块,把你说的证据一说,他更重视了,说会立刻安排人查秘书和李经理的关系,初步调查说明也会尽快签批,争取十点前发出来!”
九点半的时候,纪委监委的官网先更新了 “关于陈默同志被举报情况的初步调查说明”,短短三百字,明确写了 “经核查,涉事银行卡为冒名开户,陈默同志在转账时段有明确行动轨迹证明,无作案时间,目前排除收受贿赂嫌疑,相关栽赃线索正在进一步核查”。
十分钟后,市局的官方公众号也转发了这份说明,还附了张模糊的 “行动轨迹截图”(关键信息打码,只显示时间和地点),下面配文:“请广大市民不信谣、不传谣,我局将持续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及‘保护伞’,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张科长那边也传来好消息:本地的日报、电视台都转发了纪委和市局的澄清内容,之前打电话的记者也回复说 “会客观报道,不炒作负面”;网上的匿名帖,技术科联系了论坛管理员,已经删除,还屏蔽了相关的关键词,新的帖子也发不出来了。
中午十二点,陈默去食堂吃饭,发现之前偷偷议论他的同事,现在都主动跟他打招呼。
刑侦队的小王端着餐盘走过来:“陈哥,早上那谣言,我们都知道是假的,你跟我们一起盯梢那么久,怎么可能收黑钱!” 陈默笑了笑,心里暖暖的 —— 公关起效了,不仅稳住了外部舆论,也保住了内部的信任。
刚吃完饭,老吴就回来了,手里拿着一叠材料:“纪委已经找李经理和秘书谈话了,李经理招了,说是秘书让他帮忙冒名开户,给了他十万元好处,还说要是被查,就说是自己贪财干的,跟别人没关系;秘书现在还没松口,但纪委已经查了他的银行流水,发现他每个月都有一笔匿名转账,来源查不到,怀疑是王副主任给的‘好处费’。”
“那王副主任呢?咱们能抓他吗?” 陈默赶紧问。老吴摇了摇头:“还不行,现在的证据只能证明秘书和李经理有问题,跟王副主任的关联还不直接 —— 就像咱们看到一棵树的枝桠坏了,但还没找到树根的毛病,得再挖挖,找到他直接指挥秘书、联系刀疤的证据,才能动手。”
正说着,陈默的手机又震动了,是周若雪发来的加密信息:“王副主任在联系市人大的老关系,想把张启山的案子‘移交’给人大监督,实则想插手审讯,你们小心。” 陈默心里一紧,赶紧把信息给老吴看:“他又想搞新花样了!”
老吴皱起眉头,掏出手机给李局长打电话:“李局,不好了,王副主任想把张启山的案子移交人大监督,肯定是想插手审讯,咱们得赶紧跟纪委沟通,把案子的管辖权定死,别让他钻空子!”
挂了电话,老吴看着陈默:“刚灭了谣言的火,又来新麻烦了。王副主任这是慌了,想赶紧把水搅浑,咱们得比他更快,抓住他的把柄,不然这案子还得拖。”
陈默点点头,心里很清楚 —— 紧急公关只是暂时化解了危机,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王副主任背后的关系网、他跟刀疤的直接联系、还有张启山没交代完的 “更大黑幕”,都得一步步查清楚。
窗外的太阳正毒,照在市局的大楼上,反光刺眼。
陈默想起早上那些谣言,想起王副主任的步步紧逼,又想起周若雪每次及时发来的线索,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不管对手用什么手段,舆论战也好,权力干预也罢,他都要扛住,一定要把王副主任这棵 “烂树” 连根拔起,让那些藏在官场上的 “保护伞”,都暴露在阳光下,再也没法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