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辅溃军的狼狈身影消失在洛阳西面的烟尘之中。
皇城区域的喊杀声渐渐平息,只剩下火焰燃烧的噼啪声和断壁残垣偶尔倒塌的闷响。
荀衍麾下的颍川军展现出极高的效率。
在赵云、黄忠的指挥下,一部分兵力继续肃清皇宫内零星的顽抗之敌,扑灭重要建筑的大火;
另一部分则在典韦、许褚的率领下,开始控制洛阳各主要城门和街道,建立防线,弹压趁火打劫的溃兵和地痞,引导安抚惊魂未定的百姓。
贾诩如同一个最精明的管家,不知从哪里找来几个瑟瑟发抖的老宦官和低级文吏,稍微恫吓安抚,便问明了洛阳城内几处官方粮仓、武库、以及未被完全焚毁的官署位置。
一队队士兵被派往这些地点,接管物资,清点登记。
荀衍本人则坐镇在刚刚清理出来的南宫一处偏殿——这里火势较小,结构尚且完整。
他一边运功调息,恢复方才催动【人皇气运】的消耗,一边通过【乾坤正气】 的感知,默默感受着这座垂死巨城的“呼吸”。
混乱、绝望、悲伤…但在这片负面情绪的海洋中,一丝丝微弱的、名为“希望”的波动,正以他所在的位置为中心,逐渐扩散开来。
那是被拯救的百姓产生的感激,是麾下将士因胜利而生的昂扬,更是…随着玉玺归位,这座城市残存的龙气地脉似乎得到了一丝微弱的安抚,不再那般躁动哀鸣。
【叮!初步稳定洛阳区域秩序,获得流民感激,小幅提升“仁德”声望。】
【叮!掌控部分洛阳残存气运节点,人皇气运+800点。】
【当前可吸收气运目标列表更新:袁绍(气运低迷)、袁术(气运紊乱)、曹操(气运勃发)、孙坚(气运刚烈)、刘备(气运潜龙)、公孙瓒(气运锋锐)、董卓(气运污浊鼎盛)…】
系统的提示印证着他的感受。
尤其是看到曹操和孙坚的气运状态,荀衍心中微微一动。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通报。
“报——!主公!曹操曹将军、孙坚孙太守率部抵达东门!请求入城!”
来了!比自己预想的还要快一些。
荀衍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起身道:
“快请!不,我亲自去迎!”
洛阳东门,景象比荀衍刚到时已好了许多。
大火被初步控制,尸体被清理到道路两侧,一队队颍川军士兵在街道上巡逻,引导着零星的百姓。
虽然依旧满目疮痍,但已不再是那种完全无序的地狱景象。
曹操和孙坚并辔立于城门下,看着眼前这一切,脸上都带着难以掩饰的震惊和感慨。
他们一路疾驰,心中想象过无数种洛阳的惨状,也做好了血战入城的准备。
却万万没想到,迎接他们的并非激烈的巷战,而是已经初步稳定下来的秩序,以及那面高高飘扬的“荀”字大旗!
这才多久?
荀文渊的军队是何时到的?
竟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做到了这一步?
尤其是曹操,他深知在混乱的废墟中快速建立秩序的难度,这需要的不仅仅是武力,更是极高的组织效率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凝聚力。
他看着那些巡逻的颍川军士兵,虽然经历战斗,甲胄染血,但眼神锐利,纪律严明,行动间自有法度,与周围其他诸侯的军队气质截然不同。
“孟德兄,文台兄,别来无恙!”
荀衍爽朗的声音传来。
只见他在赵云、黄忠的护卫下,大步从城内走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周身气息圆融,仿佛刚才经历大战的不是他一般。
曹操和孙坚连忙下马迎上。
“文渊贤弟(兄)!”
两人拱手,语气中带着由衷的佩服和一丝复杂,
“贤弟用兵如神,行动迅捷如雷,竟已扫清城内乱军,孟德(文台)佩服!”
“二位兄台过奖了。”荀衍还礼,叹道,
“衍亦是刚到不久,可惜还是晚了一步,未能阻止董贼暴行,只能尽力扑救残火,安抚遗民。如今城中局势初定,然百废待兴,正需二位兄台鼎力相助。”
他将两人引入城内,简要说明了情况:
董卓已挟持天子百官西逃,城内西凉军大部溃散或随迁,只剩小股部队负隅顽抗或趁乱劫掠,已被基本肃清。
同时也提到了救出唐姬以及击退牛辅反扑之事,但关于传国玉玺和贾诩投效之事,则暂时隐去不提。
曹操和孙坚听得面色凝重,既愤慨于董卓的残暴,又惊叹于荀衍行动的效率与战果。
“文渊兄真乃国之栋梁!”
孙坚性格刚直,由衷赞道,
“若非兄台当机立断,率先入城,这洛阳还不知要变成何等模样!我江东儿郎,愿听兄台调遣,共襄义举!”
他这话说得诚恳,显然已被荀衍的表现折服。
曹操目光闪烁,心思更为深沉,他笑着附和:
“文台兄所言极是。文渊贤弟高义,勇担重任,孟德岂能落于人后?我部将士亦愿听从贤弟安排。只是…”
他话锋一转,看向西面,眼中露出忧虑之色:
“董卓西窜,天子蒙尘,此乃国之大耻!我等既入洛阳,当速议西进追击之策,救回天子,方为上策啊!”
这才是曹操最关心的。
留在洛阳收拾烂摊子固然能得名声,但救回天子,才是最大的政治资本!
孙坚也立刻点头:“孟德兄所言甚是!救驾如救火,岂容耽搁?我愿为先锋,星夜追击董贼!”
荀衍看着两人,心中了然。
历史上,正是孙坚和曹操选择了坚决追击董卓,而袁绍等人则逡巡不前。
如今看来,这份眼光和魄力,确实非袁绍之辈能及。
他沉吟片刻,道:“二位兄台忠勇,衍钦佩不已。救驾之事,确乃当务之急。然…”
他指了指满目疮痍的洛阳城:
“董卓虽走,却留下这烂摊子。城中尚有数十万惊恐百姓,若我等尽数离去,无人主持大局,乱兵复起,盗匪横行,则洛阳真成死地矣!届时,我等虽有心救驾,恐亦失却民心根基。”
曹操和孙坚闻言,神色一凛。
他们光想着救驾之功,却忽略了洛阳本身的重要性。
若是救回天子,却发现帝都彻底沦为鬼蜮,那这“救驾”的意义也要大打折扣。
“文渊贤弟思虑周全。”曹操叹道,“确是两难之局。不知贤弟有何高见?”
荀衍早已胸有成竹,道:
“衍以为,当分兵两路。一路留守洛阳,稳定局势,安抚百姓,恢复秩序,此为根基所在,亦绝不能让董卓轻易毁我大汉心脏!”
“另一路,则立刻整备精锐,西进追击!不求毕其功于一役,但需衔尾追击,不断骚扰迟滞董卓队伍,使其不能安然迁都,更需伺机救回陛下及公卿大臣!”
他看向曹操和孙坚,诚恳道:
“孟德兄,文台兄,你二位皆乃当世虎将,锐意进取,追击之事,非二位莫属。衍愿率本部兵马,留守洛阳,为二位稳住后方,筹集粮草,以为后援!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这个方案,看似将追击的功劳让给了曹孙二人,实则巧妙无比。
追击董卓风险极大,西凉军主力尚在,又是哀兵,长途奔袭,胜负难料。
而留守洛阳,看似繁琐,却能实实在在掌控帝都残存的资源和政治象征意义,更能收获民心,稳扎稳打。
曹操瞬间便想通了其中关节,深深看了荀衍一眼,心中对其评价再次拔高。
这位贤弟,不仅能用兵,更精通政治,格局宏大!
孙坚则更为直爽,觉得荀衍将冲锋陷阵的危险任务交给了他们,是看得起他们的勇武,当即抱拳道:
“文渊兄如此信任,孙某敢不从命!我这便回去整军,即刻西进!”
曹操也笑道:“贤弟坐镇中枢,统筹全局,正是人尽其才。追击之事,便交由我与文台兄!我等这便出发,必不让董卓老贼安枕!”
“好!”荀衍正色道,“二位兄台务必小心,董卓麾下仍有吕布、李儒等辈,不可轻敌。若事不可为,以保全实力为上,我等再从长计议!”
“告辞!”
曹孙二人雷厉风行,当即转身离去,点齐本部精锐,汇合了稍后赶到的公孙瓒部,共计约两万兵马,浩浩荡荡冲出洛阳,沿着董卓西逃的路线追去。
送走曹孙联军,荀衍目光收回,落在残破的洛阳城上。
贾诩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身边,低声道:
“主公此计甚妙。曹孙二人锐气正盛,可为先锋,试探董卓虚实,消耗其兵力。无论成败,主公已占洛阳大义名分,稳坐钓鱼台矣。”
荀衍微微一笑,不置可否,转而问道:
“文和先生,城内情况如何?”
“回主公,各处要地已基本控制。发现几处未被焚毁的官仓,存有一些粮草军械,虽不多,亦可解燃眉之急。”
“另,根据几名老吏交代,城内尚有数处前朝秘库及宗室府邸,或藏有之物,需仔细搜寻。此外…”
贾诩顿了顿,声音更低,
“据‘夜枭’密报,似乎有并非西凉军系统的神秘人物,也在城中活动,似在寻找什么…”
哦?
荀衍眉头一挑。
除了传国玉玺,这洛阳废墟之下,果然还藏着别的秘密?董卓遗漏的?还是…原本就属于其他势力的?
“加派人手,严密监控全城,尤其是皇宫废墟、各大府邸废墟以及…帝陵区域!”
荀衍下令,“凡有可疑人物,先监视,莫要打草惊蛇。”
“诺。”
贾诩躬身应命,眼中闪过一丝感兴趣的光芒,这浑水,越来越有意思了。
荀衍则抬头望天,夕阳的余晖洒在残破的洛阳城上,染出一片悲壮的橘红色。
曹孙联军已经出发,他们的追击之路,注定不会平坦。
而自己,坐拥洛阳废墟,看似接手了一个烂摊子,却也握住了无限的可能。
传国玉玺在丹田内微微发热,【天命争霸】的系统界面在脑海中清晰浮现。
接下来,该好好消化这份“意外之喜”,并看看能从这片废墟中,还能挖掘出多少宝藏了。
他的目光,投向了那座虽然破败,却依旧屹立的皇城深处。
也许,该去贾诩提到的“兰台暗格”和“濯龙园秘窖”看一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