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通了“菜单理论”的那个晚上,我激动得一夜没睡。我感觉自己像是拿到了武林秘籍的张无忌,恨不得立刻就杀回市场,把之前亏掉的钱连本带利地赢回来。
但这一次,我按捺住了内心的冲动。
我脑海里浮现出老李那张波澜不惊的脸。他一定会说:“面还没和好,就想下锅?”
是啊,我只是明白了道理,但我还没有属于自己的“菜单”。老李的菜单是卖牛肉面,那我的菜单是什么?我的“牛肉面”、“阳春面”和“凉面”又分别对应着什么样的股票?我的“加牛肉”和“加蛋”策略,又该如何量化?
于是,我开始了长达数月的“闭关修炼”。
我没有再碰一分钱的实盘。我把张凯给我的那十一万块钱,原封不动地锁在箱子里。我所有的实践,都在一个模拟交易软件上进行。
我每天依旧去面馆帮忙,但我的心态,已经从一个学徒,变成了一个研究员。我不仅观察老李如何经营,我开始把他所有的行为,都尝试着数据化、模型化。
经过反复的思考、推演和自我否定,我终于构建出了我的第一套交易系统——我称之为**“牛肉面交易系统1.0版本”**。
这套系统的核心,就是把老李的菜单哲学,彻底量化。
第一、我的“选股池”:
“招牌牛肉面”(核心蓝筹仓位): 这类股票,必须满足几个硬性条件:
必须是行业龙头,具有强大的护城河。
过去五年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必须持续大于15%。
市盈率必须处于历史百分位的30%以下。
公司管理层必须稳定、靠谱,没有乱七八糟的黑历史。
买入时机: 只有当这类股票因为市场恐慌(比如大盘暴跌)而被错杀,出现我计算出的“低估”价格时,我才会买入。这部分仓位,我定义为“底仓”,轻易不动,做时间的朋友。
“阳春面”(低风险套利仓位): 这类机会,不一定是股票,它追求的是高确定性、低回报。
比如:可转债的折价套利、EtF的场内外差价套利、临近期的要约收购套利等。
这些机会的特点是,肉不多,但几乎没有风险,像吃阳春面一样,不求美味,但能果腹。
操作策略: 发现符合模型的套利机会就参与,赚取确定的收益,积少成多。这部分资金,用来提高整个账户的稳定性和资金利用率。
“凉面”(趋势题材仓位): 这是我之前最痴迷,也是亏得最惨的部分。现在,我给它戴上了最严格的“镣铐”。
前提: 必须是大盘处于明确的上升趋势中(比如站上60日线)。熊市和震荡市,坚决不做“凉面”。
标的: 必须是当下市场最热门、辨识度最高的龙头股,绝不买跟风的杂毛。
买点: 我不再追求抄底,而是采用“右侧交易”,即等待股价突破关键压力位,形态确认后,再进场追涨。
最关键的一条: “凉面”是“夏季限定”。我规定,这类持仓,时间最长不能超过一个月。无论盈亏,到期必须离场。
第二、我的“仓位管理”:
我设计了一个金字塔形的仓位模型。
“牛肉面”底仓,最多占总资金的40%。
“阳春面”套利仓位,占20%。
“凉面”趋势仓位,最多占30%。
剩下的10%,是永远不能动的备用金,以备不时之需。
而“加牛肉”和“加蛋”,则对应着我在“凉面”仓位上的具体操作。如果一个题材刚刚启动,我判断它有持续性,我就可以先“加个蛋”(比如用5%的仓位试探)。如果走势得到确认,市场情绪火爆,我就可以再“加块牛肉”(把仓位加到15%)。但无论如何,单一“凉面”股的仓位,绝不能超过总资金的20%。
第三、我的“风险控制”(止盈止损):
这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我用血的教训换来的。
止损: 任何一笔交易,在买入之前,必须先想好在哪里卖出。我设定了两种止损模式:
价格止损: 对于“凉面”仓位,亏损一旦达到8%,无条件离场,绝不犹豫,绝不补仓。
逻辑止损: 对于“牛肉面”和“阳春面”仓位,如果买入的底层逻辑发生了变化(比如公司爆雷、套利空间消失),无论盈亏,立刻离场。
止盈: 我不再追求卖在最高点。我采用“移动止盈法”。比如,一只“凉面”股,当它的利润达到20%后,我就将止盈点设在15%,只要股价从最高点回落超过5%,我就卖出。如果它继续上涨,我就不断提高我的止盈点。这样既能让利润奔跑,又能保住大部分胜利果实。
当我把这套系统完整地写在笔记本上时,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它或许不完美,甚至可能很幼稚。但这是第一次,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赌博,而是在经营一门生意。我的账户,就是我的“面馆”。我的每一次买卖,都是在做决策,而不是在下注。
我把我的“牛肉面交易系统1.0版本”拿给老李看。
他戴上老花镜,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很久都没有说话。
我紧张地看着他,像一个等待老师评阅试卷的学生。
最后,他把本子还给我,淡淡地说了一句:“菜单写得不错。但好不好吃,得看做出来的面。”
我知道他的意思。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于是,我打开了我的模拟交易账户。里面有一百万的虚拟资金。
我开始严格按照我的系统,进行模拟操作。
起初的一切,都非常顺利。当时大盘正处于一波上涨行情中,我的“凉面”策略屡试不爽。我抓住了当时“互联网+”和“国企改革”的两波热点,一个月的时间,模拟账户的收益就达到了15%。
我有些飘飘然了。我感觉我的系统简直是完美的印钞机。我甚至开始后悔,为什么不早点用真金白银来操作。
然而,市场,很快就给我上了残酷的一课。
那一天,我发现了一只符合我“凉面”模型的股票。它是一只涉及“人工智能”概念的科技股,股价刚刚放量突破了长达半年的整理平台,形态堪称完美。
我按照计划,先“加了个蛋”,用了5%的虚拟仓位买入。
第二天,股价高开高走,迅速涨停!
我欣喜若狂,这简直是教科书般的走势!我毫不犹豫地又“加了块牛肉”,把仓位加到了15%。
当天晚上,各种关于人工智能的利好消息铺天盖地。各大券商的研究报告,都把它吹上了天,目标价一个比一个高。
我的贪婪,又一次被点燃了。
我看着我那套白纸黑字的系统,上面的“单一凉面股仓位绝不超过20%”的规定,显得那么刺眼。
一个魔鬼在我耳边低语:“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这么好的机会,百年一遇!这次不一样!这是技术革命!不大胆博一把,怎么能快速回本?”
另一个理智的小人则在警告我:“遵守纪律!林浩然,你忘了你是怎么亏得血本无归的吗?不要重蹈覆辙!”
那两个声音,在我的脑海里疯狂地搏斗。
最终,贪婪战胜了理智。
我对自己说:“就这一次,下不为例。这只票的确定性太高了,值得重仓一搏!”
我违反了自己的规定。我把“阳春面”的仓位,甚至动用了那10%的备用金,全部都砸了进去。我在这只股票上的虚拟仓位,达到了史无前例的45%!
我幻想着,只要再来两个涨停板,我模拟账户的收益,就能突破30%!
然而,第二天,开盘。
没有高开,没有涨停。迎接我的,是一个大大的低开。
紧接着,铺天盖地的卖盘,像山洪一样倾泻而下。股价毫无抵抗,直线跳水。不到十分钟,就被死死地按在了跌停板上。
我整个人都懵了。
我 frantically 地刷新着财经新闻。然后,一条消息弹了出来:【监管层严查市场操纵,xx科技(就是我买的那只)股价涉嫌被游资恶意炒作,公司紧急停牌核查。】
停牌核查!
又是停牌!这个我最恐惧的词汇,竟然在模拟盘里,又一次降临到了我的头上!
虽然亏的只是虚拟的数字,但那一瞬间,我感受到的恐惧和绝望,和我当初看到“St重工”停牌时,一模一样。
我瘫坐在椅子上,冷汗湿透了我的后背。
我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系统,我引以为傲的纪律,在贪婪的面前,是如此的不堪一击。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小心翼翼地赚了15%,但只用了一天,一次失控的操作,就把所有的利润都吐了回去,还倒亏了5%。
我看着笔记本上那套完美的“牛肉面交易系统”,感觉脸上火辣辣的。
原来,这个世界上最难写的,不是交易系统。最难遵守的,是自己写下的系统。交易最大的敌人,不是变幻莫测的市场,而是那个永远无法根除贪婪和恐惧的,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