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穿过一层温暖而柔韧的水膜,周遭那些混乱的规则波动、历史断层的撕扯感、以及无处不在的追缉压力,骤然减轻了大半。
林曦一个踉跄,差点栽倒在地,全靠扶着入口处冰凉的石壁才勉强站稳。她剧烈地喘息着,每一次呼吸都带着血腥味和灼热的痛楚,视线里一片模糊,只有大片大片的黑色斑点跳跃。
【进入未知稳定空间!环境规则:隐匿、安宁、低干扰。】
【警告!识能干涸!蚀化值达到危险阈值50!身体与精神均处于崩溃边缘!】
【San值:极低 (持续警报)】
她甩了甩头,努力聚焦视线,打量起这个新的环境。
这里是一处不大的石室,大约只有十几平米。没有窗户,唯一的入口就是她刚才穿过的那面看似普通、实则蕴含着复杂隐匿规则的石壁。石室顶部镶嵌着几颗散发着柔和白光的珠子,提供着稳定而不过分明亮的光线。空气干燥而洁净,带着一股淡淡的、类似檀香和旧纸张混合的气息,令人心神不由自主地放松下来。
石室的一角铺着简单的被褥,旁边有一个不大的书架,上面零散放着一些笔记本和工具。另一角则有一个小小的储藏柜。陈设极其简单,却处处透着一股被人精心布置过的、属于“家”的温馨感。最重要的是,这里的规则背景呈现出一种罕见的“稳定”与“隐匿”状态,仿佛一个被遗忘在图书馆巨大结构缝隙中的孤岛,隔绝了外界的纷扰与危险。
“安全屋……母亲的安全屋……”林曦喃喃自语,一直紧绷的心弦终于稍微松弛了一丝。她小心翼翼地将背上依旧昏睡的小雅安置在铺着被褥的角落,摸了摸小女孩的额头,确认她只是消耗过大陷入沉睡,并无其他明显外伤,这才真正松了口气。
精神一松懈,那被强行压制的疲惫和痛苦便如同潮水般涌了上来。她瘫坐在地上,背靠着冰冷的石壁,连一根手指都不想再动。蚀化值达到50的恐怖数字如同烙印般灼烧着她的意识,皮肤下那些规则纹路仿佛活了过来,微微蠕动,带来一阵阵麻痒与刺痛交织的怪异感觉。她的识海近乎枯竭,如同龟裂的土地,阵阵刺痛。
但她知道自己不能就此昏过去。极限透支的后遗症和高达50的蚀化值,随时可能让她失控甚至异化。
她强撑着盘膝坐好,闭上眼睛,开始运转“规则共鸣”。
这一次,她共鸣的不再是外界的混乱规则,而是这间安全屋内那股独特的“稳定”与“安宁”。柔和的光线,洁净的空气,稳固的石壁,甚至书架上那些笔记本散发出的、属于母亲的熟悉而令人安心的气息……所有这些平和的因素,都被她捕捉、模仿,引导着体内那躁动不安、近乎暴走的蚀化能量。
过程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艰难和痛苦。那高达50的蚀化污染如同桀骜不驯的野兽,疯狂冲击着她的意志和身体。好几次,她几乎要被那纯粹的混乱与疯狂吞噬,皮肤下的纹路闪烁不定,甚至边缘开始出现细微的、如同裂纹般的扩散迹象。
但她咬牙坚持着,回忆着母亲在刻印中关于“同调”本质的阐述——不是对抗,而是理解、疏导、共处。她不再试图强行压制,而是像疏导洪水一样,引导着那些狂暴的规则信息流,沿着“规则共鸣”产生的稳定韵律,缓慢而艰难地梳理、平复。
汗水浸湿了她的衣衫,混合着血丝,在身下形成一小片深色痕迹。她的身体微微颤抖,脸色苍白如纸,唯有眼神深处那一点执拗的光芒始终未灭。
不知过了多久,仿佛一个世纪那么漫长,体内那翻江倒海般的躁动,终于逐渐平息下来。虽然蚀化值依旧停留在危险的50,但那种随时可能爆发的失控感,终于被暂时压制了下去。一种前所未有的虚弱感席卷全身,但精神上的压力却减轻了许多。
【成功进行深度“规则共鸣”,梳理高浓度蚀化污染!失控风险暂时降低!】
【San值:+1 (在安全环境中获得喘息,精神压力稍减)】
【识能开始极其缓慢恢复:0.01% -> 0.5%】
【蚀化值:50 (稳定,但依旧处于极度危险状态)】
林曦长长地吁出了一口带着血腥味的浊气,缓缓睁开了眼睛。虽然依旧虚弱,但至少暂时摆脱了最 immediate 的危机。
她站起身,开始仔细探索这间母亲留下的安全屋。
书架上的笔记本大多是苏婉早期的一些研究心得和图书馆见闻,有些内容林曦已经在之前的笔记和刻印中看到过,但再次触摸着母亲的字迹,依然让她感到一种温暖的力量。储藏柜里则找到了一些干净的饮水、易于保存的食物,以及一些基础的医疗用品和似乎是用于规则调制的材料,数量不多,但足以应急。
最重要的是,她在书架的最底层,找到了一个密封的金属盒子。盒子没有上锁,打开后,里面是一叠整理好的资料,以及几张照片。
她拿起最上面的一张照片。照片有些年头了,边缘微微泛黄。上面是年轻的苏婉,笑容温婉而充满活力,与她身边站着的一个陌生人形成了鲜明对比。
那是一个穿着朴素长袍的男子,看起来年纪与苏婉相仿,但气质却截然不同。他有着一头罕见的银灰色短发,面容普通,唯有一双眼睛异常引人注目——那不是人类的眼睛,而更像是由无数细小的、不断变幻的几何光点构成的复杂结构,仿佛将整个星空的运转规律都浓缩在了那对瞳孔之中。他的眼神平静、深邃,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沧桑和一种纯粹的、非人的“观测”感。
照片背面,是母亲熟悉的笔迹:
“与‘观测者’阿尔法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合作。他警告我,维吉尔的疯狂,可能源于一本…来自图书馆之外的‘天外之书’的污染。”
天外之书!
林曦的心脏猛地一跳!来自图书馆之外?污染?
她立刻联想到维吉尔那极端而危险的“星蚀计划”,试图否定一切多样性,重启规则。如果他的疯狂是源于某种“污染”,那一切似乎就说得通了!而这污染的源头,竟然是一本来自图书馆之外的“书”?
这信息太过震撼,几乎颠覆了她之前的许多认知。图书馆之外是什么?天外之书又是什么?它如何污染了维吉尔?
她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继续翻阅盒子里的资料。里面大多是苏婉关于“同调”路径更深层次的理论推演,以及一些对图书馆底层规则的猜想,其中多次提到了“边界”、“外界”、“观测的可能性”等词语,显然“观测者”阿尔法和“天外之书”的警告,对她后来的研究方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就在林曦沉浸在这些惊人的新线索中时,一直安静悬浮在她身旁的鬼书,忽然发出了轻微的嗡鸣声。
她转头看去,只见鬼书不知何时自动翻开了。书页不再是之前那种流动的符文光晕,而是变得如同最深沉的夜空,呈现出一种哑光的暗蓝色。而在那“夜空”般的书页上,正缓缓浮现出一些奇异的符号。
这些符号与她之前见过的任何规则符文都截然不同。它们更加复杂,更加抽象,仿佛是由无数星辰的轨迹、星云的涡旋勾勒而成,散发着一种古老、浩瀚、且带着淡淡疏离感的气息。它们的光芒并非恒定,而是在缓慢地明灭、流转,如同呼吸,又如同遥远星海的低语。
这正是母亲提到的,仿佛来自星海深处的奇异符文!
【鬼书吸收“编织者的遗泽”完成初步整合,进入“深度进化沉睡”状态。】
【检测到未知规则体系符号烙印,与已知图书馆规则存在显着差异。来源分析:极高概率与“天外之书”相关。】
【规则解析度(综合整合)+5% (阶段性总结,触及“外界”概念)】
鬼书表面的光芒逐渐内敛,那些星海符文也缓缓沉入“夜空”书页之下,不再显现。它仿佛陷入了某种深度的休眠,所有的活性都收敛了起来,准备着下一次的蜕变。
林曦轻轻抚摸着鬼书那变得冰凉而深邃的封面,心中波澜起伏。
安全屋提供了暂时的庇护,让她得以喘息和整合。她明确了“同调”之路的方向,获得了“概念编织”的能力和“编织者的遗泽”,对规则的理解达到了新的高度。
然而,危机并未远离。蚀化值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守秘之灵和逻辑守卫的威胁犹在;维吉尔的“星蚀计划”依旧是巨大的阴影;而现在,又出现了“观测者”阿尔法和“天外之书”这更加神秘莫测的线索,甚至可能与鬼书的进化息息相关。
前路似乎更加清晰,却又更加迷雾重重。
她将照片和资料小心地收好,目光再次扫过这间安宁的石室。这里是母亲留给她的避风港,但绝不会是终点。她需要利用这段时间,尽快恢复力量,消化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然后……继续前进。
为了找到母亲,为了保护小雅,也为了解开缠绕在她身世、鬼书以及整个图书馆命运之上的重重谜团。星蚀、同调、守秘之灵、万物编织者、观测者、天外之书……所有这些线索,都指向了一个更加宏大而危险的舞台。
她的旅程,还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