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哥儿心情轻松地回到大观园,刚一进这偌大的园子,他的心思立刻被好奇取代了。
他从几个月大就离开了这里,对荣国府和大观园几乎没什么印象。现在看什么都觉得新鲜。
“英哥儿,回来啦?”平儿笑着迎上来,她现在已是苍梧的妻子,但依旧在王熙凤不在时帮忙照料大观园里的事。
“平姨!”英哥儿跑过去。
平儿拉着英哥儿的手:“这一路累了吧?走,平姨带你逛逛咱们的家,你小时候啊,都没来得及好好看呢。”
英哥儿兴奋地点头,把凑上来地阿狸抱了起来,阿狸“喵”了一声,似乎也对新环境很好奇。站在他肩头的阿啾更是扑棱着翅膀,叽叽喳喳地叫。
大观园真的太大了,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看得英哥儿眼花缭乱。
平儿耐心地指着各处告诉他:“你看,那边是蘅芜苑,以前薛姨妈和宝姑娘住的……那边是稻香村,你珠大伯母和兰哥哥如今住的地方。”
平儿突然想起,解释了一句:“说起兰哥儿,他去年在金陵刚考过了童生试和县试,眼下正在金台书院念书,一心预备着府试呢。书院里每月有三日休沐,他过几日便该回园里来了。”
他们走过一片翠绿的竹林,掩映着一处格外清雅的院落。
“这里就是潇湘馆了,”平儿的声音温柔下来,“以前是你林表姑未出阁时住的地方。她最爱这里的竹子,你看,长得真好。”
英哥儿看着那在风中沙沙作响的竹林,想起镜中世界发生的事情,小大人般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确实,林表姑和竹子很般配呢。”
逛着逛着,他们来到一处最为精致华丽的院子前,门上写着“怡红院”三个字。
“这里……”平儿顿了顿,语气稍微有点复杂,“是你宝二叔住的地方。他现在……也搬回来住了。”
英哥儿立刻想起来了!那个缺了一魂,痴痴傻傻的宝二叔!还有他小包裹里那块还没来得及拿出来的通灵宝玉!
他正想着,院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穿着素净衣裳的丫鬟端着水盆出来,看见平儿和英哥儿,连忙行礼:“平儿来了?这位是……英哥儿吧?都长这么高了?”
“袭人姐姐,”平儿笑着打招呼,“正是呢。宝二爷可好?”
“刚睡醒,正发呆呢。”袭人说着,侧身让了让。
英哥儿趁机朝院里望去。只见一个穿着锦袍的年轻男子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他长得真是好看,面如白玉,眼若明星,但那双漂亮的眼睛里却空空的,没有焦点,只是呆呆地看着地上爬过的蚂蚁。
英哥儿看着宝二叔那副懵懂的样子,心里有点闷闷的。他知道这不是他自己愿意的。
袭人看着宝玉的样子,轻轻叹了口气,对平儿低声道:“还是老样子,认不得人。整天就爱对着那些物件儿发呆。”她说着,眼圈微微有点红,“但二爷能平平安安的,我就知足了。”
平儿也叹了口气,安慰了袭人几句。
英哥儿的目光却牢牢盯在贾宝玉的脖子上。那里用一根五彩丝线挂着一块美玉,正是通灵宝玉!和他的那块一模一样!但他知道,自己那块才是真的。
他想起小光说过,宝二叔最重要的那一魂,其实一直被封锁在这块玉里面!得想办法解开封印才行!
可他试过好几次了,他的魂力一碰到玉上的封印就被弹开,根本进不去。到底该怎么解开呢?英哥儿的小眉头皱得紧紧的。
就在这时,发呆的贾宝玉好像感觉到了什么,忽然慢慢地抬起头,那双空洞的眼睛竟然直直地看向了英哥儿!
他看了英哥儿好一会儿,然后忽然咧开嘴,像个孩子一样傻乎乎地笑了。
袭人惊讶地看了看宝玉,又看看英哥儿,对平儿说:“真是稀奇,宝二爷很少对人有反应的。”
英哥儿心里一动,莫非宝二叔能感觉到自己特殊的魂力?
他正想走过去,平儿却轻轻拉住了他,对袭人笑笑:“宝二爷喜欢我们英哥儿是好事,不过孩子刚回来,一路车马劳顿,我先带他回去歇歇。改日再来看宝二爷。”
袭人连忙点头:“应该的,应该的。”
平儿拉着英哥儿告辞离开。走远了,平儿才低声对英哥儿说:“你宝二叔心思单纯,如今像个孩子,袭人照顾他很不容易。咱们别轻易去打扰,知道吗?”
英哥儿点点头,心里却想着:我一定要快点学会解开封印!这样才能帮宝二叔好起来!
他又问平儿:“平姨,三姑姑呢?我怎么没看到她?”
平儿指了指一个方向:“你三姑姑探春啊,如今可忙了。老爷让她管家呢,那么大一个家,里里外外的事都要她操心,恐怕这会儿还在议事厅对账本呢。”
说着,平儿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一点点埋怨:“唉,你三姑姑都十六岁,是大姑娘了。别家的姑娘这个年纪,早就说亲待嫁了。可老爷倒好,直说离不开她这个能干的侄女,管家的事一桩接一桩,生生把花期都给耽误了……可三姑娘自己也不急,她说她不愿意嫁人。”
英哥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十六岁,好像也不算大啊。可是三姑姑不能去出去玩,要天天管家,听起来好辛苦。
逛了一大圈,平儿终于把英哥儿送回了给他准备好的房间。老苍头早就把他的行李都归置好了。
英哥儿刚想拿出风月宝鉴再看看,祖父贾赦就派人来叫他了。
贾赦看着眼前这个两年多不见,个子抽条了的孙子,心里是满意的。他捻着胡须问:“英哥儿,这一路可还顺利?在南宁都学了些什么啊?”
英哥儿乖乖回答:“回祖父,一路顺利。在南宁……香菱姨姨教我诗词,苍梧叔教我武术,我还……还自己瞎琢磨了一套锻炼身体的拳脚。”
“嗯,认字认得如何了?”贾赦追问。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认全了,香菱姨姨还教了些《论语》和唐诗。”英哥儿老实回答,这倒是真的,他本身聪慧,过目不忘,确实远超同龄人。
贾赦有些惊讶,随即露出喜色:“哦?果真如此?看来我贾家又要出个读书种子了!好,很好!既然基础已稳,便不能耽搁。你以前的夫子,二姑父柳青岩,去年考上了举人,如今在金台书院挂了个闲职。你明日就去柳家,不必再学蒙童之物,直接跟着你二姑父学习经义文章,开始准备将来的县试!”
“啊?明天就去?县试?”英哥儿有点傻眼。他才刚回来,园子还没逛完,宝二叔的封印还没头绪呢!而且县试……那不是兰哥哥那样的大孩子才考的吗?
“当然明天就去!”贾赦语气不容商量,“你已经六岁半了,开蒙早是天分,岂能浪费?难道想整天在园子里疯玩不成?柳家离得近,你每日下学都能回来。此事就这么定了!”
英哥儿知道祖父决定的事改变不了,只好蔫蔫地答应:“是,祖父。”
第二天一早,英哥儿和书童板儿就被打包送去了柳家。
二姑姑迎春早已在门口等着,见到他,温柔地笑着拉过他的手:“英哥儿来了,快进来。你姑父在书房等你呢。”她气色极好,眉眼间尽是柔和安宁,与记忆中那个怯懦的二姑姑判若两人。
柳家的院子不大,但收拾得十分雅致干净。还没走到书房,就听见一阵奶声奶气的笑声。一个穿着红绸袄,像年画娃娃般玉雪可爱的小女孩,正摇摇晃晃地追着一只蝴蝶跑,后面跟着一个满脸慈爱的奶嬷嬷。
“婠婠,慢点儿跑。”迎春柔声唤道,眼里是藏不住的母爱。
那小女娃闻声转过头,看见迎春,立刻张开小手扑过来,口齿不清地喊着:“娘亲!”她看到英哥儿,一点也不怕生,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瞅着他。
迎春弯腰将女儿抱起来,对英哥儿笑道:“英哥儿,这是你表妹,小名叫婠婠,快两岁了。婠婠,这是英哥儿表哥,叫表哥。”
小婠婠眨巴着大眼睛,看着英哥儿,脆生生地试着发音:“表……哥!”
英哥儿看着这个软乎乎的小表妹,学着以前大人摸他的样子,伸出手摸摸表妹的小脑袋:“婠婠表妹好。”
婠婠咯咯地笑起来,一把抓住他的胳膊不放。奶嬷嬷见状,笑着从迎春手里接过孩子:“姐儿,咱们去看花花,让表哥去读书好不好?”这才把英哥儿解救出来。
迎春带着英哥儿走进书房。柳青岩还是那个性格活泼的夫子。他身体似乎比英哥儿记忆中的要好很多,只是脸色有一点点苍白。
他先是考教了一下英哥儿的功课,不仅问了字,还问了《论语》句读和简单释义。英哥儿都对答如流,甚至能说出一点自己的简单理解。
柳青岩越问越是惊讶,最后忍不住赞叹:“英哥儿你果然依旧天资过人,蒙学基础极为扎实,确已远超开蒙阶段。既如此,我们便从《大学》开始,细细研读,同时练习破题、承题,为县试做准备。你可愿意?”
英哥儿知道这是正经功课,连忙点头:“愿意,听二姑父的。”
柳青岩教得细致又有趣,不仅讲文章,还穿插着讲些典故和做学问的道理。英哥儿听得津津有味,他本就聪明,记性又好,学得飞快。
休息的时候,迎春端来了温水和精致的点心,小婠婠也摇摇晃晃地跟过来,非要给“表哥”拿一块她最喜欢的桂花糕。
一天学下来,英哥儿觉得二姑父还是老样子,虽然县试的内容听起来很难,但姑父讲得很有意思。放学后,迎春还给他包了好些好吃的点心让他带回家,小婠婠还依依不舍地拉着他的衣角,嘟着小嘴说:“表哥……明天再来……”
回到大观园自己房间,英哥儿立刻关好门,拿出了风月宝鉴。
“小光小光!”他呼唤道。
镜灵小光欢快地出现:“主人,您今天过得怎么样?”
“我去上学啦!二姑父教得真有意思!我还见到了婠婠表妹,她好可爱!”英哥儿先高兴地说,然后小脸又垮了下来,“可是,我要开始学很难的东西准备考县试了。而且,我还是不知道该怎么解开通灵宝玉的封印。小光,你再帮我看看嘛!”
他把通灵宝玉拿出来,放在镜子前。
小光凑近,仔细地看了很久,光芒闪烁不定:“主人,这封印太坚固了,可能是警幻仙姑和一僧一道下的禁制。硬闯肯定不行……可能需要一个特别的钥匙,或者一个特殊的时机……”
“钥匙?时机?”英哥儿苦恼地捧着小脸,“那是什么呀?什么时候才会来呢?我还要准备县试呢……”
“我也不知道……”小光的光芒黯淡了些,“或者等到时机,便能遇到什么能引起宝玉共鸣的东西……主人,你不用着急,县试也很重要啊,主人要加油哦!”
英哥儿叹了口气,把通灵宝玉重新收好。看来急也急不来了。
他握了握小拳头,给自己打气:“嗯!先好好学习!准备县试!然后慢慢想办法!”
窗外,大观园的夜色宁静而美丽。英哥儿抱着阿狸,慢慢进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