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刚要站起来,膝盖一软,差点摔在地上。娜娜伸手扶住他胳膊,力道不大,刚好让他站稳。
他喘了口气,眼睛却没离开那块矿石。刚才那一闪的绿光太清楚了,不是错觉。他慢慢坐回椅子上,手抖着把矿石重新夹进台钳,声音有点哑:“再看一眼。”
娜娜没说话,光学镜扫过矿石表面,监测系统瞬间启动。红外热成像画面在空中展开,光谱仪开始记录,能量波动追踪模块同步加载。
“持续监测已开启。”她说,“当前矿石温度二十二度,表面无明显热源接触。”
陈浩盯着屏幕,眼皮直跳。一分钟过去,什么都没发生。他又等了两分钟,正想开口说是不是自己眼花了,矿石右眼凹槽忽然亮了一下。
很短,就一下,像是眨了眨眼。
“又来了!”他猛地往前凑,“你看到了吧?这次你也看到了!”
“检测到微弱光信号。”娜娜调出数据流,“持续零点三秒,波长五百二十纳米,属于可见光绿光范围。与前次闪光频率一致。”
陈浩咽了口唾沫,脑子还是懵的。他伸手摸了摸矿石,凉的,跟之前一样。
“它为啥闪?”他问,“是不是我雕得太丑,它气的?”
“情绪反馈机制不适用于无机物。”娜娜说,“但数据显示,闪光前矿石表面温度上升零点七度。”
“温度?”陈浩愣了下,“你是说……它发热就会亮?”
“仅凭一次波动无法定论。”她说,“需要重复实验验证变量关系。”
陈浩低头看了看自己缠着布条的手,血已经渗出来了。他没管,直接从工具架上翻出加热片和测温枪。
“那就试。”他说,“反正我也睡不着。”
娜娜看了他一眼,机械臂自动调出基地温控系统的接口权限。她拆下一块小型加热片,固定在金属板上,又取出冷却凝胶包,准备做冷热交替测试。
陈浩用废旧电路板搭了个简易支架,把矿石放上去,四周围了一圈金属挡板,像个迷你烤箱。
“五档温度梯度。”他说,“十五、二十、二十五、三十、三十五。咱一层层来。”
第一轮,十五度。风扇吹着冷风,矿石安静躺着,一点反应没有。
第二轮,二十度。加热片工作了十分钟,矿石温度升到二十点三度。依旧没亮。
第三轮,二十五度。陈浩趴在台边,眼睛快贴到矿石上了。等了快二十分钟,矿石左眼忽然闪了一下。
“动了!”他拍桌子,“升温就有反应!”
娜娜记录下数据:“光强提升百分之十二,持续一秒后熄灭。”
第四轮,三十度。加热片功率加大,矿石表面温度缓慢爬升。当数字跳到二十八度时,绿光突然稳定亮起,像一盏小灯泡被打开。
陈浩瞪大眼:“亮了!真亮了!”
“持续发光状态已确认。”娜娜说,“当前亮度较常温提升约百分之四十。”
他们重复了三次实验,每次结果都一样——二十八度是临界点,低于这个温度,矿石要么不亮,要么闪一下就灭;高于这个温度,它就能稳定发光。
陈浩咧嘴笑了:“这玩意儿还挺讲究,非得暖和了才肯干活。”
“类似生物休眠机制。”娜娜解释,“外界环境达到激活阈值后,内部能量释放通道开启。”
“听不懂。”陈浩摆手,“我就知道,它怕冷。”
他忽然想起什么,猛地抬头:“咱们餐厅那灯,一直暗得跟快断气似的,是不是因为太冷了?”
“库房夜间平均温度十九度。”娜娜回应,“未达激活阈值。”
“那咱们做个会变亮的灯!”陈浩一拍大腿,“白天温度低,它歇着;天黑开灯,咱们给它加个热,它不就亮了?”
“技术可行。”娜娜调出电路图,“可用废旧加热丝串联温控开关,嵌入灯具底座。”
“对啊!”陈浩兴奋起来,顾不上手疼,直接抓过纸笔画草图,“加热片贴矿石背面,外接一个调温钮,想多亮调多高!还能省电,不用一直加热。”
他在图纸背面画了个小狐狸,标注“暖了就亮”,然后贴在控制面板旁边。
“名字我都想好了。”他说,“叫‘懒人自发热护眼灯’,主打一个智能节能。”
“命名不符合技术规范。”娜娜说。
“你不懂,这叫市场定位。”他嘿嘿笑,“以后基地每盏灯都这么改,谁还愁照明不够?”
娜娜没反驳,而是开始拆解一盏备用台灯,取出内部线路板,检查接线端口是否兼容加热模块。
陈浩靠在椅背上,喘了口气。困意一阵阵涌上来,脑袋一点一点的。他咬了下舌尖,清醒了几秒,继续盯着屏幕上的温度曲线。
“你说它为啥偏偏是二十八度?”他问,“不是二十五,也不是三十?”
“可能与材料晶体结构有关。”娜娜回答,“具体原理需进一步分析。”
“听着像考试题。”他打了个哈欠,“我不考。”
他闭眼想休息几秒,可刚合上眼皮,脑子里全是绿光一闪一闪的画面。他睁开眼,发现矿石还在亮着,像只不肯睡觉的小动物。
“它现在多少度?”他问。
“二十九点一度。”娜娜说,“加热片仍在工作。”
“关了吧。”他说,“别把它烤熟了。”
娜娜切断电源,风扇启动散热。矿石温度慢慢下降,绿光也随之变暗,最后彻底熄灭。
陈浩看着那块石头,忽然觉得它有点可怜:“冷了就不亮,热了才愿意动,跟我一样。”
“你的类比缺乏科学依据。”娜娜说。
“你才没依据。”他嘟囔,“我天天熬夜干活,哪次不是热乎了才来劲?”
他伸手摸了摸矿石,凉了。他又摸了摸自己的额头,烫的。
“我发烧了?”他皱眉。
“体温三十八点六度。”娜娜扫描后说,“因过度疲劳、脱水及伤口感染引发轻度发热。”
“怪不得我脑子转得特别快。”他咧嘴,“原来烧着呢。”
“建议立即处理伤口并补充水分。”
“等会。”他摇头,“先把这事搞明白。”
他撑着桌子站起来,从角落翻出一堆废弃零件,挑出几块旧电路板和微型电阻。
“咱们做个原型。”他说,“不用太复杂,先让灯能自己调亮就行。”
娜娜接过零件,开始焊接连接线路。陈浩在一旁递工具,手抖得厉害,几次把螺丝刀递反了。
“你手在抖。”她说。
“没事。”他甩了甩,“就是有点麻。”
他左手扶着桌沿,右手拿着焊枪,试图把一段细线接到加热片上。可焊头刚碰上去,整条右臂突然抽了一下,焊枪掉在桌上,溅起一串火花。
娜娜迅速移开易燃材料,将焊枪关闭。
“神经传导异常。”她说,“肌肉已超负荷。”
“就差这一根线。”他弯腰去捡焊枪。
娜娜抢先一步拾起,放在他够不着的地方。
“你不能再碰工具。”她说。
“我是主设计师。”他抗议。
“你现在是高烧患者。”她纠正。
陈浩张了张嘴,没说出话。他确实站不太稳了,眼前发黑,耳朵嗡嗡响。
他慢慢坐回去,靠着椅背,呼吸沉重。
“那你来。”他说,“按我的图接线。”
娜娜点头,重新开启组装流程。她的动作精准,每一根线都卡在正确位置。
陈0.3秒后,控制面板亮起红灯。
“初步通电成功。”她说,“温控模块响应正常。”
陈浩勉强抬起头,看见那块矿石正在缓缓升温。当温度接近二十八度时,绿光再次浮现,稳定而柔和。
他笑了:“成了。”
灯光映在他脸上,一半明亮,一半阴影。他的手指还缠着渗血的布条,搭在桌边,微微颤抖。
娜娜将最后一根导线接入电路,低声说:“下一步,测试亮度调节范围。”
陈浩没回答。
他闭着眼,嘴里嘟囔了一句什么,头歪向一边,睡着了。
娜娜停下动作,光学镜扫过他的面部特征,确认生命体征平稳。
她轻轻把一件外套盖在他身上,然后继续调试控制面板。
矿石的光随着温度升高渐渐变亮,照亮了整个工作台。
她把小狐狸图纸往灯座旁挪了挪,确保光线能照到那行字——“暖了就亮”。
陈浩的右手垂在椅子边,指尖离那块发光的矿石只有不到十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