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的手指从本子封面上挪开,指尖在桌角磕了一下,有点疼,但他没缩回来。灯泡还亮着,光晕圈不大,刚好罩住他面前那堆缝了一半的皮料。墙角那几件做好的外套叠得整整齐齐,针脚歪歪扭扭,像某种原始部落的文字。
他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毛絮,走过去拎起一件上身比划。袖子长出一截,领口豁着口子,像是被什么啃过。他咧嘴:“丑是丑了点,好歹能穿。”
娜娜站在工作台边,手臂抬起,掌心浮出一块半透明的面板,上面滚动着温度曲线和风速预测图。“根据地表热流监测,极地冷锋将在七十二个标准日后抵达本纬度区。”她语调平稳,“届时平均气温将下降十八摄氏度以上。”
“这才刚把睡袋从身上扒下来,又要套回去?”陈浩把衣服甩到一边,一屁股坐回椅子,“我连夏天都没过明白呢。”
“现有衣物可维持体感舒适。”娜娜继续说,“但长时间户外作业仍存在失温风险。建议增加燃料储备、加固居住区密封性,并设置应急取暖点。”
陈浩仰头盯着岩顶那道老渗水痕迹,现在干了,只剩一条灰线。“你说的这些……咱现在有啥?”
娜娜手指一划,墙上投影切换成物资清单:木材存量、纤维库存、陶器余量,一行行往下滚。陈浩凑近看,眉头越皱越紧。
“柴火只够烧十二天?”
“当前干燥木材存量为理论需求量的百分之三十七。”娜娜补充,“若按每日八小时取暖计算,缺口将持续扩大。”
“南坡那片枯林呢?死木总能砍吧?”
“扫描确认,该区域树木含水率低于百分之二十五,适合短期燃用。”娜娜顿了顿,“但需考虑运输效率与人力消耗平衡。”
“我一个人搬不动整根原木,你又不能拆了自己当柴火烧。”陈浩挠头,“要不……咱们搞个拖橇?就用之前修棚子剩下的厚板拼一个。”
“结构可行性已验证。”娜娜调出设计草图,“载重上限一百二十公斤,摩擦系数较低,可在碎石路面推行。”
“行啊,等我把这堆破皮子全缝完,明天就去清林。”陈浩伸了个懒腰,骨头咔咔响,“反正也没别的事干,总不能让我对着墙练表情管理。”
他话音刚落,屋外传来一声轻响,像是什么东西被风吹倒了。两人同时转头。
晾衣绳绷得笔直,一根撑杆斜靠在墙边,刚才应该是它滑了下来。风不大,但凉意已经能贴着地面爬进来。
娜娜眼中的蓝光闪了一下。“外部气温在过去六小时内下降三点二度。”她说,“属于寒潮前兆波动。”
“这么快?”陈浩摸了摸脖子,“我还以为至少能暖和一个月。”
“气候系统不接受请假申请。”
“你这话说得跟班主任似的。”陈浩站起来,在屋里转了一圈,拿起石斧掂了掂,又放下,“工具倒是齐了,就是人太懒。昨天我还想,终于能把《荒星活法·壹》续写几页,结果一翻开全是空白。”
“你可以记录今日决策过程。”娜娜提示,“例如‘决定优先补给燃料’这一项。”
“那也太假了。”陈浩摇头,“谁会写‘今天我决定先活命再做梦’?多尴尬。”
“真实日志本就无需修饰。”
“可我不想写成遗书。”他走到门口,伸手拉开门栓。冷风立刻钻进来,吹得他打了个哆嗦,但他没关门。
外面天色灰紫,云层压得很低,远处山脊轮廓模糊。他看了很久,忽然说:“你说,要是当初救生舱没坏,我们是不是早就回去了?”
娜娜沉默两秒。“假设类问题不在任务支持范围内。”
“我就随口一问。”陈浩缩了缩脖子,还是没关上门,“有时候我觉得,咱们在这儿折腾这么多,修房子、缝衣服、记笔记……好像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没白活。”
“你的行为数据表明,目标感增强百分之十九。”娜娜说,“自我效能认知提升明显。”
“翻译一下?”
“你开始相信自己能做成事了。”
陈浩愣了下,回头看向墙角那堆工具。石斧刃口磨出了弧度,陶罐裂纹打了补丁,连那张拼出来的桌子,四条腿终于一样高了。
“以前我连外卖超时都要投诉三次。”他低声说,“现在居然能对着一堆烂木头说‘咱俩一起扛过去’。”
娜娜没接话,但她掌心的面板悄然切换,画面从物资清单变成了时间轴。起点是救生舱坠落那天,终点停在今天。
一条红线贯穿始终,标记着每一次重大选择:第一次点火、第一次采样、第一次搭棚、第一次缝衣……
陈浩瞥见了,走过去指着最新一条:“这个‘准备应对寒潮’,是不是也算进去了?”
“已归档。”娜娜点头,“标签为‘主动防御型决策’。”
“听着挺厉害。”他笑了笑,“其实我只是不想再冻得半夜起来跳踢踏舞了。”
“体温调节失败会导致代谢紊乱。”娜娜认真道,“严重时可能引发意识模糊、行动迟缓、甚至器官衰竭。”
“打住打住!”陈浩摆手,“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讲,我还没吃晚饭呢!”
娜娜收回面板,眼部蓝光微弱闪烁,进入低功耗状态。
陈浩重新披上那件新做的皮衣,拉了拉领口,虽然漏风,但至少挡得住一阵。他走到门外,踩了踩地面。土有点硬,不像前几天那么松软。
“看来土地也开始准备过冬了。”他说。
“土壤湿度下降百分之十四。”娜娜的声音从屋里传出,“冻结风险上升。”
“那就让它冻。”陈浩抬头看着天空,“咱先把柴火堆满屋子,再把门缝糊严实。你负责算数,我负责搬砖——虽然我搬得慢,但好歹不会把自己摔成两半。”
他转身往屋里走,顺手带上门。
灯还亮着,照着桌上摊开的本子。他拿起笔,在新的一页写下三个字:“备冬记”。
然后停顿了一下,又添了一句:“第一件事:别让娜娜变成电热毯。”
娜娜站在控制区,蓝光轻轻晃动,像是笑了一下。
陈浩翻出一张旧图纸,铺在桌上,用石头压住四个角。那是他们最早画的基地布局图,线条潦草,比例失调,连水源位置都标错了两次。
他拿笔圈出南侧空地。“这儿可以搭个储柴棚。”他说,“不用太大,能遮雨就行。”
“建议采用斜顶结构。”娜娜出现在他身后,“倾斜角度三十五度,利于排水。”
“你怎么啥都知道?”
“知识库包含基础建筑学模块。”
“那你为啥不早点告诉我怎么缝衣服?害我扎了八针。”
“缝纫技术未列入初始任务优先级。”
“合着我是实验品?”陈浩瞪眼,“你是不是还偷偷记了我流了多少滴血?”
“血液流失量低于安全阈值,未构成健康威胁。”
“你还真记了!”他抓起橡皮砸过去,娜娜轻轻一侧身,橡皮撞在墙上弹下来。
他懒得捡,低头继续画图。笔尖一顿,忽然抬头:“咱们……真能把这个冬天熬过去?”
娜娜没有立刻回答。她调出全息影像:从救生舱坠落到如今基地初成,轨迹清晰可见。
“你曾写下:‘别怕犯错,就怕不记。’”她说,“现在,我们正在把错误变成准备。”
陈浩怔住,随即咧嘴一笑:“你还真把我写的东西都存着啊。”
他站起身,披上皮衣,走到门口拉开门栓。冷风灌入,但他站在那里没动。
远处山影沉沉,风声低哑。
他望着灰紫色的天空,轻声说:“来吧。”
门关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