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叛乱平定不过半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土龙翻身”(地震)骤然席卷边境村寨。地动山摇间,茅草屋接连坍塌,尘土弥漫天际,百姓的哭喊声与房屋的碎裂声交织,原本刚恢复安宁的土地瞬间陷入混乱。
英台与胤禛正在附近府城巡查安康堂筹备情况,听闻消息即刻策马赶往灾区。抵达村寨时,眼前已是一片狼藉——断壁残垣下埋着不少百姓,幸存者们或徒手挖掘,或哭喊着寻找亲人,绝望的气息压得人喘不过气。
“快!先救有声音的地方!”胤禛立刻指挥随行兵卒展开救援,自己也抄起一块木板,撬开压在民房上的横梁。英台则直奔哭声最密集的区域,忽然听见一处坍塌的土坯房下,传来微弱的孩童啜泣:“娘……救我……”
她扑到废墟前,只见一个六岁左右的男孩被卡在两根断裂的木梁之间,半截身子埋在碎石里,小脸憋得通红。男孩的母亲瘫坐在旁,早已哭得撕心裂肺:“我的儿啊!谁来救救他!”英台蹲下身,一边柔声安抚男孩“别怕,娘娘救你”,一边伸手去搬压在他身上的碎石。
可余震突然袭来,头顶的断梁又往下陷了几分,碎石渣不断砸在英台肩上。兵卒想上前帮忙,却被她喝止:“别过来!梁子不稳,会塌!”话音刚落,她索性扔掉手边的工具,直接用双手刨挖男孩身边的泥土与碎石——尖锐的石片划破掌心,粗粝的尘土混着鲜血,很快染红了她的衣袖,可她连眉头都没皱一下,只盯着男孩的脸,一遍遍地说:“再坚持会儿,马上就好!”
不远处的胤禛刚救出一位老人,转头就看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他的英台,那个平日里连药材都要轻拿轻放的女子,此刻正赤手挖着碎石,鲜血顺着她的指缝往下滴,却死死护着废墟下的孩子,仿佛忘了疼痛。他的心猛地一揪,刚想冲过去,却见英台忽然发力,硬生生搬开了压在男孩腿上的石块,随即一把将孩子抱进怀里,踉跄着往后退了两步。
几乎就在她们离开的瞬间,那根摇摇欲坠的断梁“轰隆”一声砸在刚才的位置,激起漫天尘土。男孩的母亲疯了似的扑过来,抱着孩子跪在英台面前,磕着头哭喊:“多谢福晋娘娘!您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
周围的百姓也都看呆了——他们从没见过身份尊贵的福晋,会为了一个平民孩子,把自己的手挖得血肉模糊。短暂的寂静后,不知是谁先红了眼眶,接着便是此起彼伏的哽咽声,有人抹着泪上前,递上自己的帕子;有人转身继续挖掘,嘴里喊着“咱们也得像福晋这样,救更多人”。
胤禛快步走到英台身边,一把抓过她流血的手,声音里满是心疼与震撼:“你怎么这么傻?不知道疼吗?”英台看着他泛红的眼眶,却笑了笑,把孩子往他身边推了推:“先看孩子有没有伤,我这点小伤不算什么。”直到确认男孩只是受了些皮外伤,她才任由胤禛用干净的布条,小心翼翼地包扎她的伤口。
接下来的几日,英台带伤指挥救治——她让兵卒将药材分发给受伤百姓,教大家用艾草热敷缓解淤青,还亲自为重伤者换药。百姓们看着她缠满布条的手,却依旧忙碌的身影,没人再抱怨灾情的苦,反而主动搭起临时帐篷,帮着照顾伤员、分发物资。
地震过后第七日,临时安置点终于有了炊烟。英台坐在帐篷前,看着孩子们在空地上玩耍,百姓们互相帮忙修补农具,忽然觉得掌心的伤口也不那么疼了。胤禛走到她身边,为她披上披风:“大家都说,是你这双手,挖出了咱们西南百姓的心。”
英台低头看着自己包扎的手,轻声说:“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百姓的命,不分贵贱,只要能救一个,就值得。”夕阳下,她掌心的伤口还未愈合,却仿佛散发着温暖的光,映着周围百姓感激的笑容,也映着胤禛眼中化不开的温柔。
虫洞的痕迹早已在时光长河中彻底消散,而英台赤手救幼的模样,却成了西南百姓心中永远的丰碑。这段跨越七世的缘分,不仅有守护盛世的壮阔,更有以命相护的深情——她用一双流血的手,诠释了“仁心”的真正含义,也让所有人明白:大清的盛世,从来不是靠权力堆砌,而是靠无数颗愿意为百姓付出的真心,牢牢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