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京城,暑气渐浓,医疗部的院落里却一片忙碌——刘声芳与叶天士正对着全国舆图,商议医疗站点的部署细节。英台带着侍女轻步走入,见二人眉头微蹙,便笑着上前:“两位大夫可是在为站点分布发愁?”
刘声芳起身拱手:“回四福晋,正是。如今要在全国各州府设立惠民医馆,却担心部分偏远地区医者不足,恐难保障诊疗质量。”叶天士也补充道:“若医者水平参差不齐,反而会辜负百姓信任,坏了医疗部的名声。”
英台走到舆图前,指尖划过标注的州府名称:“我倒有个想法——每处惠民医馆,皆以两位医生为核心带头,一位负责日常诊疗,一位专司药材管理与医案记录。这两位需从医科馆结业的优秀医者中挑选,且需在京城惠民医馆实习三月,经刘御医与叶大夫考核合格后,方可前往各地任职。如此既能保证医者水平,也能让医馆运转更有序。”
刘声芳与叶天士对视一眼,眼中满是赞同。刘声芳笑道:“四福晋此计甚妙!两位医生各司其职,又能相互监督,还可定期向医疗部反馈当地病情,便于我们及时调整防治策略。”叶天士也点头:“如此一来,即便偏远地区,也能保证诊疗规范,百姓也能更安心。”
商议完部署细节,英台话锋一转,语气多了几分关切:“对了,近日听闻十三阿哥胤祥偶感心悸,时常倦怠,却总说‘小毛病无需在意’。十三阿哥常年为朝政奔波,身子最是要紧,我想请两位大夫先去十三阿哥府,为他仔细诊治一番。”
刘声芳与叶天士当即应下:“四福晋放心,我等这便前往。”二人携带诊箱,即刻赶往十三阿哥府。胤祥本不愿麻烦,见二人专程而来,只好依言坐下。刘声芳为他搭脉,叶天士则仔细询问症状,片刻后,二人交换了一个眼神。
“十三阿哥,”刘声芳轻声说道,“您这心悸并非小毛病,而是长期操劳、气血亏虚所致。若不及时调理,恐会引发其他病症。”叶天士也补充道:“我为您开一副补气养血的方子,每日一剂,需连服一月;此外,每日需保证一个时辰的歇息,切不可再熬夜处理公务。”
胤祥闻言,只好点头应下:“多谢两位大夫,我定遵医嘱。”
此事过后,英台又向康熙提议:“父皇,各位阿哥常年为朝政、边疆事务忙碌,身子多有劳损,却少有人主动诊治。不如让刘御医与叶大夫为京城所有阿哥逐一检查身体,既能及时发现隐患,也能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地为朝廷效力。”
康熙当即应允:“你考虑得周全,便按你说的办。”
旨意下达后,医疗部很快安排了诊疗日程。每日清晨,刘声芳与叶天士便前往各阿哥府,为他们诊治。大阿哥胤褆常年驻守边疆,肩颈有旧伤,叶天士为他推拿正骨,还开了外敷的药膏;三阿哥胤祉潜心编书,时常久坐,刘声芳便教他一套养生功法,叮嘱他每伏案一个时辰,需起身活动片刻;九阿哥胤禟刚从台湾回来,染上了轻微暑气,二人合力为他开了清热解暑的方子,还嘱咐他多饮凉茶。
轮到十八阿哥胤祄时,他刚从丰台大营赶回,盔甲还未来得及卸下。刘声芳为他搭脉,发现他因连日操练,有些风寒侵体,便笑着说:“十八阿哥驻守大营辛苦,却也需顾惜身子。这副驱寒的方子您收好,每日煎服,再用生姜水泡脚,三日便能好转。”胤祄躬身道谢:“多谢刘御医,我记下了。”
短短十日,二人便为京城所有阿哥完成了诊治,还为每人定制了养生方案,汇总成册呈给康熙。康熙翻看册子,见每位阿哥的身体状况、调理建议都写得详尽,忍不住对英台笑道:“多亏了你提议,朕才知晓这些孩子各自的身体隐患。有医疗部在,不仅百姓安康,连朕的这些儿子,也多了一层保障。”
英台躬身回道:“父皇,医疗部本就该‘上护亲贵,下惠万民’。亲贵无健康之忧,方能专心理政;百姓无病痛之苦,方能安居乐业。二者相辅相成,大清才能长久太平。”
此时的医疗部,刘声芳与叶天士正根据各地上报的医者名单,筛选首批派驻的医生;十三阿哥府中,胤祥正按医嘱服药,侍女端来温热的汤药,空气中弥漫着药材的清香;丰台大营里,胤祄用生姜水泡脚,脸上的倦意渐渐消散。一幅“医护周全、亲贵安康”的图景,在京城悄然展开。
小星禾看着玉佩映出的画面:医疗部内,刘声芳与叶天士认真筛选医者名单;十三阿哥府,胤祥服药后闭目养神;丰台大营,胤祄泡脚时还在翻看营中奏折。玉佩在光影中泛着温暖的光,像是在为这份“医泽亲贵、周全民生”的关怀,送上无声的祝福。
虫洞的痕迹早已消散在时光长河里,只留下医者仁心与亲贵安康的太平印记。从医疗部的全国布防,到为阿哥亲贵诊治,从英台的细致谋划,到刘声芳、叶天士的躬身践行,大清用“健康为本”的智慧,守护着朝堂亲贵与天下万民。这份藏于汤药香气、诊脉指尖的温暖,终将让“国泰民安”的荣光,在每一个健康的生命里长久绽放,续写着盛世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