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连日与大臣商议台湾镇守人选,始终未定下最合适的人选。这日早朝后,他在御花园与弘历散步,随口提起此事:“台湾新定,需可靠之人镇守,既要有威望镇住局面,又要懂民生安抚,你觉得谁去合适?”
弘历停下脚步,仰头认真思索片刻,突然开口:“皇爷爷,九叔(胤禟)以前管过内务府的银库,会算账目,台湾刚收回来,要管百姓的田租和赋税,他能把账算清楚;而且九叔虽然以前和阿玛有过争执,现在也知道要护百姓,让他去台湾,正好能帮着施将军打理民政。”
康熙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追问:“那光有民政还不够,军事和文书也得有人帮衬,你觉得谁能搭着去?”弘历立刻接话:“延信叔叔会带兵,之前跟着十四叔打过仗,让他去帮着管台湾的驻军,能防坏人;秦道然先生学问好,能帮着办文书、建学堂,教台湾的百姓读书;还有施将军的弟弟施世范,熟悉海事,能帮着守海边,不让海盗来捣乱!”
这番话恰好被前来送奏折的胤禛与英台听到,两人站在不远处,脸上满是震惊——九阿哥胤禟曾是“八爷党”核心成员,与胤禛过往恩怨颇深,延信、秦道然也都曾是胤禟的亲信,弘历竟能抛开派系成见,只看各人所长举荐,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康熙忍不住笑出声,拉过弘历的手:“你怎么会想到举荐他们?就不怕旁人说闲话?”弘历摇摇头:“额娘说选人才要看品德和本事,不管以前怎么样,只要现在能帮台湾的百姓,就是好官。九叔会算账、延信叔叔会带兵,他们去了台湾,百姓的日子能过得更好,比说闲话重要多了!”
胤禛与英台走上前,英台还难掩惊讶,轻声问:“弘历,你怎么知道这些人的本事?”弘历笑着回答:“我听阿玛和八叔聊政务时说的,还问过师傅他们以前做过的事,知道他们能做这些事呀!”
康熙看向胤禛,眼中满是赞许:“你看这孩子,不仅记着识才的道理,还会留心观察各人所长,连你都没敢想的人选,他倒敢举荐,这份胸襟和眼光,比你们俩当年强多了!”胤禛躬身应道:“皇阿玛说得是,儿臣确实不如弘历这般没有成见,只以百姓为重。”
小星禾看着玉佩映出的画面:康熙当即传旨,任命胤禟为台湾布政使,负责民政赋税;延信为台湾总兵,掌管驻军;秦道然为台湾学政,主持教育;施世范为台湾水师副将,镇守海防。四人接旨后,都带着感激前往台湾赴任,而弘历则被康熙抱在怀里,听着大臣们称赞他“有识人之明”。
虫洞的光芒渐渐开阔,像是在为这份“稚子荐贤、打破成见”的举动喝彩——弘历的举荐,不仅为台湾找到了最合适的镇守团队,更向朝野传递了“摒弃恩怨、唯才是举”的信号,让胤禛与英台也彻底明白,真正的“识才”,从来无关过往,只看能否护佑百姓。
回到现代后,小星禾将这段“稚荐贤才”的记忆补充进展区,还原了御花园举荐的场景,并陈列了四人赴任台湾的文书复刻品。游客们看到弘历举荐昔日“政敌”亲属,纷纷感叹:“最难得的不是举荐贤才,而是能彻底抛开派系成见,只以民生为重。弘历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胸襟,难怪能成为开创盛世的君主,这份格局实在令人惊叹!”
如今,每当有人在展柜前驻足,玉佩的光芒会映出弘历举荐人才的画面,与四人赴任文书交相辉映,像是在诉说:真正的江山守护,从来不是靠排除异己,而是靠汇聚所有能为百姓做事的力量;这份包容与远见,才是盛世延续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