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禵率军抵达西北后,接连数月搜寻准噶尔部主力,却始终一无所获——策妄阿拉布坦深知清军兵力强盛,采取“游击战术”,时而袭扰清军粮道,时而劫掠周边蒙古部落,待胤禵率军驰援时又迅速撤退,让清军陷入“追不上、打不着”的被动局面。
帅帐内,胤禵盯着西北地形图,眉头紧锁,手中的马鞭重重敲在案上:“再找不到主力决战,粮草消耗殆尽,士兵锐气受挫,这仗还怎么打!”副将们也面露难色,谁也想不出破解之法。就在这时,帐外传来通报:“京城派人来见,说是四福晋英台大人举荐的幕僚,名叫乌思道。”
胤禵一愣——他虽与胤禛有过嫌隙,却也听过“乌思道”的名号,知晓此人曾为胤禛谋划新政,极善谋略,只是没想到英台会派他来协助自己。他压下心中诧异,开口道:“让他进来。”
乌思道身着素色长衫,缓步走进帐中,躬身行礼后,直奔主题:“大将军,晚辈此来,是为寻找准噶尔主力而来。据晚辈分析,策妄阿拉布坦虽善游击,却有一处致命弱点——他麾下部落众多,需定期在‘察罕托洛亥草原’集结,获取过冬的粮草与牲畜,如今已近深秋,他们必定会去那里。”
说着,乌思道上前一步,指着地形图上一处标记:“此处地势低洼,四周有山脉遮挡,易守难攻,且靠近水源,是准噶尔部往年集结的必经之地。大将军若率精锐骑兵,日夜兼程赶往此处设伏,定能截住他们的主力。”
胤禵看着地形图,又回想过往情报——准噶尔部确实每年深秋需要补充粮草,察罕托洛亥草原的位置也与乌思道所说吻合。他猛地站起身,眼中满是震惊:“你仅凭情报,便能推断出他们的集结地?”
乌思道平静地回答:“大将军,用兵不仅要靠兵力,更要懂对手的‘生存之需’。策妄阿拉布坦再善逃,也需为麾下部落谋生计,抓住这一点,便能找到他的踪迹。晚辈只是做了些‘顺藤摸瓜’的分析,真正能决胜的,还是大将军麾下的将士。”
胤禵心中豁然开朗,当即下令:“传我将令,挑选五千精锐骑兵,明日拂晓出发,直奔察罕托洛亥草原!其余兵力继续驻守原地,迷惑敌军!”副将们纷纷领命,帐内压抑的气氛一扫而空。
临行前,胤禵握着乌思道的手,语气诚恳:“从前是我狭隘,没想到四哥与四嫂竟能不计前嫌,派你来助我。此役若胜,你当记首功!”乌思道笑着摇头:“大将军言重了,晚辈只是奉命行事。真正想帮大将军的,是四福晋——她常说,西北边境的百姓,需要大将军这样懂军务的人来守护。”
小星禾看着玉佩映出的画面:胤禵率领精锐骑兵,在察罕托洛亥草原设伏,待准噶尔部主力进入包围圈后,清军突然杀出,一场激战过后,准噶尔部大败,策妄阿拉布坦率残部逃窜,西北战局瞬间扭转。胤禵站在战场中央,望着远处欢呼的士兵,心中满是感激——若不是乌思道的献策,他不知还要在西北耗费多少时日。
虫洞的光芒渐渐激昂,像是为这场“帐前献策、扭转战局”的胜利喝彩。乌思道的到来,不仅帮胤禵找到了准噶尔主力,更化解了皇族兄弟间的最后一丝隔阂,让“守护边境、共护大清”的信念,真正融入了每个人的心中。
回到现代后,小星禾将这段“帐前献策”的记忆补充进展区,还原了帅帐议事与草原激战的场景,并陈列了复刻的西北地形图与清军骑兵铠甲。游客们看到乌思道献策、胤禵大胜的画面,纷纷感叹:“真正的胜利,从不是靠单打独斗,而是靠智者的谋略、勇者的担当,以及不计前嫌的同心协力。英台举荐乌思道的举动,不仅解了西北之困,更显露出‘以大局为重’的远见。”
如今,每当有人在展柜前驻足,玉佩的光芒会映出草原激战的画面,与地形图交相辉映,像是在诉说:江山的稳固,既需要武将的热血,也需要谋士的智慧,更需要所有人放下私怨、同心同德——这份“同心”,才是战胜一切危机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