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理尔总统府的晨光透过防弹玻璃,落在福克兰指间那份《卡隆国肃清行动进度报告》上。三个月前,他还在地下密室与夏宇商讨兵力部署,如今报告上密密麻麻的红色对勾,已将东部军区叛乱、南部城镇抗命、“黑蝎”组织盘踞等所有顽疾一一划去。桌角的全息投影正循环播放着肃清行动的关键画面——红警士兵突袭东部军火库时的精准战术、装甲部队碾压南部叛军阵地的钢铁洪流、特种小队捣毁“黑蝎”化学武器仓库的惊险瞬间,每一幕都印证着“遮天之手”支持下的绝对力量。
东部肃清:斩断叛乱的铁腕
东部军区的叛乱是肃清行动的第一块硬骨头。指挥官哈尔表面归顺,实则在城郊仓库囤积了近千支步枪、三十门迫击炮,还暗中联络穆萨残余势力,计划在临时政府召开议会时发动政变。福克兰深知,东部是卡隆国的重要门户,一旦失控,整个国家的国防都将动摇。他亲自制定作战计划,以红警部队为核心,分三步走推进肃清。
第一步是“信息封锁”。派出精英特种兵小队护送红警电子兵潜入东部军区通讯塔,用特制干扰装置切断了哈尔与外界的所有加密频道,同时伪造哈尔的指令,让其麾下三个步兵营按“常规训练”前往城郊荒野,脱离核心军火库的防御范围。这一步精准打击了叛军的通讯与兵力部署,为后续行动扫清了障碍。
第二步是“突袭攻坚”。一天后的深夜,一万名红警主战步兵搭乘两百辆bmp-3步兵战车,从东部山区隐蔽推进,包围了哈尔的军队。战斗打响时,红警士兵凭借夜视装备和默契配合,仅用二十分钟就突破了哈尔军队外围的铁丝网和岗哨。哈尔的叛军虽负隅顽抗,用迫击炮轰击装甲车,但红警部队的t-90主战坦克迅速展开反击,穿甲弹精准摧毁了叛军的迫击炮阵地。当哈尔试图逃跑时,红警狙击手将他射杀,东部叛乱的核心人物当场毙命。
第三步是“民心安抚”。战斗结束后,福克兰立即派遣红警医护兵为受伤的平民和俘虏治疗,同时让临时政府工作人员向东部民众分发粮食和生活用品。他亲自前往东部最大的工厂,向工人承诺“保障就业、提高薪资”,并安排红警工程兵修复战乱中受损的道路和电力设施。短短一周,东部的生产生活秩序就恢复正常,曾经对临时政府心存疑虑的民众,也逐渐认可了福克兰的统治。
南部平定:瓦解割据的谋略
南部两个城镇的守军抗命,比东部叛乱更棘手。这两个城镇地处卡隆国与邻国的边境,守军指挥官马利克和奥马尔手握重炮,还与邻国反政府武装勾结,企图形成“边境割据势力”。他们利用城镇周边的山地地形,在要道设置路障和地雷,扬言“绝不向临时政府交出一寸土地”。
福克兰没有选择正面强攻,而是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他先让红警情报兵搜集马利克和奥马尔的矛盾——两人因争夺边境走私利益早已积怨颇深。随后,福克兰伪造了奥马尔与“卡隆国临时政府”的合作协议,故意让马利克的部下截获。马利克果然中计,认为奥马尔要独自投靠临时政府,抢先对奥马尔的阵地发起攻击。
就在两派守军自相残杀时,福克兰命令红警部队从两侧迂回。一万名红警士兵分成两队,一队搭乘武装直升机,突袭马利克的重炮阵地,用反坦克导弹摧毁了所有重炮;另一队则从山地潜行,切断了奥马尔的退路。当马利克和奥马尔意识到上当,想要联手对抗时,红警部队已形成合围。最终,马利克战死,奥马尔率残部投降,南部边境彻底平定。
“黑蝎”覆灭:清除毒瘤的决战
“黑蝎”组织是肃清行动中最危险的对手。穆萨的侄子阿卜杜勒率领三百余名武装分子,躲在沙漠深处的废弃油田,手中掌握着十吨未销毁的化学武器,扬言要“让科理尔变成人间地狱”。为了清除这个毒瘤,福克兰调动了红警特种部队和空军力量,制定了“空中压制+地面突袭”的作战方案。
行动开始前,十架天鹰战斗机对“黑蝎”的据点进行了两轮空袭,摧毁了其防空设施和通讯设施。随后,两百名红警特种部队队员搭乘三十架武装直升机,在沙漠上空空降。他们身着防化服,携带便携式防化设备,迅速突破“黑蝎”的外围防线,向化学武器仓库推进。
阿卜杜勒的武装分子负隅顽抗,甚至试图引爆化学武器。红警特种部队队员果断出击,用精准的射击击毙了操作引爆装置的武装分子,同时控制了仓库的大门。在清理仓库时,一名特种队员不慎被流弹击中防化服,化学物质渗入伤口,他却坚持完成任务,直到后续的红警医护兵赶到才接受治疗。经过四个小时的激战,“黑蝎”组织全员被歼灭,所有化学武器被安全转移并销毁,沙漠中的毒瘤彻底消失。
肃清所有反对势力后,福克兰将重心转向军队改革。他深知,只有牢牢掌控军队,才能巩固对卡隆国的统治。为此,他以红警士兵为骨干,对全国军队进行了彻底的重组与改革。
首先是“兵力整合”。卡隆国原有军队,包括其中穆萨留下的两万人,归顺的地方军队。福克兰将这些本地士兵全部打散,按照“红警士兵为主、本地士兵为辅”的原则重新编制。确保红警士兵在军队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他将六万红警士兵分散部署在全国各大军区,形成“无死角覆盖”的军事布局。
其次是“权限掌控”。福克兰安排坦克、战斗机、防空导弹等核心武器的操作手,必须由红警士兵担任;弹药库、通讯中心、指挥枢纽等关键设施的守卫,也全由红警士兵负责。本地士兵只能担任弹药搬运、道路抢修、民众沟通等辅助岗位,绝对不能接触核心武器操控权和作战指挥系统。为了防止本地军官叛乱,福克兰还建立了“三层审核制度”——红警部队指挥官筛选、情报部门核查、他本人亲自确认,确保所有核心岗位人选的忠诚度。
最后是“训练强化”。福克兰安排红警教官对本地士兵进行系统训练,内容包括基础射击、战术配合、纪律意识等。训练中,红警士兵以身作则,用钢铁般的纪律性和顽强的战斗意志感染本地士兵。同时,他还制定了严格的奖惩制度——表现优秀的本地士兵可以获得晋升和薪资提升,违反纪律的则会被开除军籍。经过三个月的训练,本地士兵的战斗力和忠诚度大幅提升,军队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质的飞跃。
军队改革的同时,福克兰还在经济、教育、医疗等领域进一步强化统治,构建起一张全方位的掌控网络。经济上,他按照夏宇的“经济渗透计划”,将卡隆国的矿山、油田、港口等核心资源租借给“遮天之手”控制的空壳公司,牢牢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教育上,十所“现代化大学”正式开学,红锚基地编写的教材成为核心课程,培养出一批批忠于“遮天之手”的人才;医疗上,“卡隆国医疗援助队”深入全国各地,用免费医疗赢得民众好感,同时监控区域健康状况。
三个月后的一天,福克兰站在科理尔总统府的顶楼,俯瞰着这座逐渐恢复生机的城市。街道上行人穿梭,工厂里机器轰鸣,学校里传来孩子们的读书声,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而有序。他掏出通讯器,拨通了夏宇的电话:“老板,卡隆国的所有反对势力已全部肃清,军队改革完成,经济、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掌控也已到位。”
电话那头,夏宇的声音带着满意:“很好,福克兰。你没有让我失望。卡隆国是‘遮天之手’在非洲的第一个‘样板国’,接下来,我们还有更大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