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郑娟脸上又泛起红晕。
幸好灶台的火光映照,不太明显。
赵江点点头:“嗯,只是没有课本,有些内容不好教。”
他稍作思考后补充道:“我先考考你。”
郑娟乖巧地点点头。
赵江问:“你觉得读书是为了什么?”
如果不懂这一点,恐怕只会读成死脑筋。
在这个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书呆子最没用。
郑娟迟疑着说:“说不上来……就想多些本事。我才小学文化,很多字都不认识,在这儿总使不上劲……读书能让人心变聪明些……”
声音越来越小。
赵江摆摆手:“够了,这就够了。”
他注视着郑娟,认真地说:
“有些事我不便下结论。但依我看,读书可以成为科学家、诗人、商人,也可以成为各行各业的人才。”
“最终是为了丰富精神世界,让人明白道理,辨别是非。”
“更能让你成为一个对爱人、家庭、国家乃至世界都有用的人。”
“简单来说,既要学做事,更要学做人。”
“看似两样,其实做人才是根本!”
“学再多知识,终究是为了充实头脑,培养正直向上的品格。而真正的成长,还得靠亲身实践。”
“毕竟书上学来终觉浅,真正领悟还需努力去做。”
赵江耐心解释,郑娟专注聆听。
周蓉轻轻皱眉。
郑娟似懂非懂。
赵江继续说道:“说到底,知行合一是关键。”
“而你,在我看来,品性很好——善良、纯真、坚韧,这些优点你都具备。”
郑娟低着头,脸上泛起红晕。
赵江笑着说:“我不是故意夸你,只是实话实说。我想开荒团的其他人都会这么想。”
“这是你母亲教导有方,也是生活磨练出来的智慧。我很欣赏,也觉得不用刻意从书本上学这些,因为你已经比很多书里的人更优秀了。”
不远处的赵颖笑着不说话。
这傻哥哥说话也不考虑人家能不能承受。
郑娟现在一定很高兴吧。
被自己喜欢的人认可,该有多开心。
郑娟的脸更红了。
赵江继续说道:“你明辨是非,缺的只是经历。就像一个精美的花瓶,只要插上鲜花,浇上清水。”
“这些都可以在实践中慢慢积累,没必要死读书。”
“这样吧,你找些旧书报试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我们。相信你的读写能力会慢慢提高。”
郑娟心里很高兴。
突然想到什么,又问道:“你觉得我该从哪种文体开始?诗歌、散文还是别的?”
赵江还没回答——
周蓉终于忍不住,大声说:“诗歌!诗歌最合适!”
蔡晓光扶了下额头,叹了口气。
又碰上她的强项了。
然而,赵江却露出不一样的神色。
他皱了皱眉,直接忽略了周蓉的话。
转向郑娟时,语气变得温和:“识字明白道理后,各种学问都是相通的。不妨多看看,按自己的兴趣来选——毕竟热爱才是最好的引导。”
“嗯。”郑娟轻声应道。
周蓉突然插嘴:“听我的没错!诗歌最能滋养心灵,带你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赵江才初中毕业,我可是高中优等生,只要你愿意学,我一定倾囊相授!”
她滔滔不绝地说着。
完全没注意到郑娟略显拘谨的表情。
也没看见蔡晓光暗自摇头的样子。
更没看到赵江眼中渐渐浮现的冷意。
“郑娟!”
蔡晓光迅速打断:“别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
突然提高的声音让气氛凝固。
周蓉瞪大眼睛看着蔡晓光,满脸不敢相信——
你怎么敢当众让我难堪?
我明明是好意!
当事人还没表态,你急什么?
她眼眶立刻红了,委屈几乎要涌出来。
【4“大家别急,”郑娟赶紧缓和气氛,“反正都是学习,怎么都行。”
她悄悄看了赵江一眼:“团长觉得诗歌怎么样?”
她暗地里希望他能点头,否则眼前两人恐怕又要争起来。
赵江神情平静:“不过是一种文体。既能滋润心灵,也能借文字的节奏营造独特的意境。如果运用得当,也能引起人们的共鸣,甚至激励士气。”
“诗歌可以引导人心向善,让人向往自由、追求美好的爱情,作用很多。”
周蓉听了,瞪了蔡晓光一眼。赵江的话正说出了她心里的想法。
此刻她心情不错,不想和蔡晓光争辩。
郑娟眼睛一转,忍不住问:“真有这么神奇?”
“假的。”
赵江没加思索,直接回答。
蔡晓光:“……”
郑娟后悔自己多嘴。
周蓉不服气地说:“我觉得就是这样,你凭什么说是假的!”
赵江叹了口气,这女人真是固执。
他反问:“诗歌能填饱肚子吗?”
周蓉理直气壮地回答:“不能,但它能丰富精神世界。人活着总得有点追求,不然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你的意思是其他文学形式不能丰富精神世界?”
“我没这么说,但诗歌更胜一筹!而且人在低谷时,几句诗就能给人力量!”
“那打仗的时候为什么用飞机大炮,不用诗歌?”
“……”
周蓉愣住了。
赵江继续追问。
“一个小混混改邪归正,你觉得是诗歌的功劳,还是劳改更有效?”
“……”
“一个积极上进的人,需要靠诗歌来激励吗?”
“……”
“一个忠于爱情的人,非得靠诗歌来证明吗?”
“……”
周蓉无言以对。
赵江无奈地解释:“诗歌和其他文学形式一样,只是更简短一些,确实能陶冶情操,但没你想的那么夸张。就实用性而言,它远不如其他文体。”
“对精神世界来说,顶多是锦上添花,绝不可能改变一切。”
无论是个人、家庭,还是国家与世界,推动进步的核心始终是生产力和技术。诗歌不过是闲暇时的消遣。
“关键时刻,可有可无。”
“更何况在这个时代,诗歌的分量本来就轻。”
蔡晓光听完后微微点头。
他似乎明白了些,却并未完全明白。
郑娟无暇深思这些,对她来说,生存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是虚无。
周蓉却感到一阵刺痛!
她坚守的信念正在遭受猛烈冲击!
“你根本不懂诗歌的价值!”她激动地反驳,“你只有初中学历,怎么懂其中的深意?”
赵江不禁笑了。在他眼里,此刻的周蓉不过是个叛逆而天真的女孩。
他缓缓吟诵:“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你觉得这句诗怎么样?”
这是后世广为传颂的《一代人》,作者是诗人顾城。但此时顾城年纪尚小,这首诗还未写成。
周蓉从未听过。她认真地读着,眼中渐渐露出光彩。
赵江继续说:
“小巷
又弯又长
没有门
没有窗
我拿把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这首怎么样?”
同样是顾城的作品,叫《小巷》。
周蓉彻底动摇了。
这样的水准!
如果说一首是偶然,连续两首未发表的佳作又该如何解释?
指责他抄袭?
恐怕他会再念出第三首,那自己就更难堪了。
周蓉清楚这一点。
她难以置信地看着赵江,最终还是忍不住问:“这是……你写的?”
赵江微微一笑:“你觉得呢?”
周蓉一时说不出话来。
空气沉默了一瞬。
她脸上的傲气慢慢消失了。
“诗真的没用吗?”
这一次她的语气变了。
带着困惑和犹豫。
这像是认输的前兆。
赵江摆摆手:“不是没有价值,诗歌能滋养心灵,这就是它的意义。但不能把它当成铁律。”
“它出自人之手,只是诗人的感受,并非真理。”
“比如‘生命诚可贵’那首诗,歌颂自由是对的,但不必当作圣旨。”
“这只是个人看法,未必适合所有人。”
“做事要实事求是。”
“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你说对吗?”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周蓉低声重复着。
这也是一首简短的诗。
她疑惑地摇头:“我不太明白,感觉被你绕晕了。”
蔡晓光也似懂非懂。
赵江有些无奈。
不过想想也是,这些年轻人最高也就高中学历。
知识零碎,不成体系。
所以才会觉得云里雾里却又莫名相信。
他解释道:“国外有个着名的心理学家马某,提出了‘马斯洛金字塔’理论。”
“人的需求分五个层次,就像金字塔的五层。郑娟你可以把金字塔想象成三角形!”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生理需求是人类最基础的需求,包括空气、水、食物、衣物等生存必需品……”
赵江详细讲解了这套理论。
郑娟第一次接触这些概念,听得一知半解。
而蔡晓光和周蓉却如同拨开迷雾,顿时明白。
赵江语气平静:“我反对过分追求诗歌创作,正是因为它脱离了现实——本质上属于最高层的自我实现需求。”
“现在最需要的是解决温饱问题,是基本的衣食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