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是真的有,不过想要喝粥,就得拿东西换,要么是盔甲武器,要么就是身家性命。
也就是离开营区的两千多人,粥是喝到了,但绝大部分,是作为俘虏的身份喝的。
只有十来人,混在一群“难民”中,喝了一大碗粥,他们很幸运,去的早,能多喝点,后面来的人,因为粥少了,有的只喝都几小口,有的只能喝到洗锅水。
而且他们还打听到,这群难民向北走,那施粥的大善人,明天也会向北去,明天会在北边四十里的朱家村附近施粥。
天色大亮时,这十几人离开难民群,返回营区。
而在他们离开后,难民群就全部离开,就连施粥的人,也全部消失。
十几人回到营区,看到自己的兄弟,那饿得气息奄奄的样子,实在忍不住,就将有人施粥的事情告诉兄弟们。
并约定,如果今天筹粮队,没带回来足够的粮食,明天就一起去,同时也没忘记,提醒兄弟,注意保密,不然就没粥喝。
普通的兵卒,有的对筹粮队不抱太大的希望,因为筹到的粮食不是很多的情况下,粮食是轮不到他们吃的。
不过有的人,对筹粮队还是比较有信心的,既然附近有人施粥,就说明有人有粮食,那筹粮队就肯定能筹到粮食。
对筹粮队有信心的,还有将领们,他们很清楚筹粮队的性质,只要没遇到敌人,他们就一定能带回粮食,只是多少的问题。
但是一直到晚上,也没见筹粮队回来,兵卒们开始慌了,饿着肚子又走了一天,基本上都是靠着,晚上能吃到的念头,在支撑才撑到现在。
而且进入了平原去后,成王为避免出现大量逃兵,不再让兵卒能自己出去先吃的,除了筹粮队,就只有少数人,可以出去挖些野菜野果什么的。
天黑时,就连成王也坐不住了,四个五百人的筹粮队,散出去,粮食有没有筹到,人没见回来,没没有传回来半点消息,就和在南边进山前一样。
更让成王心慌的是,今天报上来消息里,有一条提到,昨晚到今早,又少了两千多兵卒。
若是筹粮队也回不来了,手里的兵就剩不到三万二了。
更可怕的是,筹粮队不回来,没有粮食,饿了这么多天的兵卒们,就不会再听话了,最可能的结果是营啸。
就在成王和一众谋臣们,哭丧着脸想对策的时候,从武将那边传来一个消息,顿时让众人看到了希望。
自发现又少两千多人后,所有的将领,都深入到兵卒中,一是看住自己的兵,二是了解兵卒的想法,将可能出现营啸的苗头,及时掐灭。
又一个千人将从手底下的士兵,听说了外面有人施粥的情况,于是将了解到的消息上报,情报传到主帅季桐手中。
张离进山跟大军汇合时起,季桐便接任了朱帅一职,因为成王认为,程广义一定是战死了,不然李显恒的骑兵,不会追上张离。
季桐收到消息,马上下令,让所有千人将,百夫长,调查此事,要确认是否属实,同时要弄清楚,两千多逃兵,是否跟这事有关。
调查的结果是,两千逃兵,极有可能跟那施粥点有关,季桐倒不是觉得这里面有什么阴谋。
而是觉的,这或许是大军安全回到上京的希望。
成王和众谋臣听到这个消息,想到的是一样的,既然有人在施粥,那就说明有粮,有粮大军就能稳定。
这里可能有人会有疑问,难道成王的谋臣们都是饭桶吗,都没人想到,筹粮队去了一天,没有任何消息传回,却有人在大军十几二十里外施粥,这极为不正常吗。
是的,肯定有人能想到,但在大军随时可能发生暴动,人心已经散的时候,
那个那些施粥的人,是大军的最后希望,哪怕是陷阱,也要去试一试,
你这个时候提出不同意见,除非你能提出解决眼下大军的问题,不然只会受人白眼,遭排挤,哪怕事后证明你是对的。
为啥,就因为这么多谋臣,就显得你能了,你这么能,为啥不能解决大军缺粮的问题。
喝了粥还能回来的,十几个幸运儿,他们打听到的施粥点只有一个,所以之前数十个施粥点的情况,并没有暴露。
成王和众谋臣,一致同意,派兵去朱家村,跟施粥的大善人借粮。
作为大善人,一定不会吝啬给大军借粮的。
这次成王决定派出两千人,而且多派刺候,随时将路上的情况传回来。
大军扎营的地方,离朱家村也就十五里左右,按照小兵的说法,施粥点最多离大军,不超过二十五里。
要不是大军实在是饿得不行了,成王都直接带三万大军过去。两千人出了营地,一路向东。
而就在成王再一次,派出队伍去筹粮的时候,在他们北边五十里的地方,从上京城出来的送粮队伍,正在奋力赶路。
成王的传令兵,八百里加急送信到上京,让他能用最短时间,将备用粮往南送,说是要送,够七万大军,至少半个月的粮草,情况非常紧急。
上京守卫统领,了解前因后果后。立马征发两万民夫,和大量车马,仅用一天时间准备,第二天一大早,第一批粮食就上路。
这第一批只是应急用,后面还要继续筹集人员,车马,征调民夫,后续会送够七万大军所需粮草。
第二批粮草,也只隔了两天,就从上京城出发。
这第二批粮食,搬空了去年的存粮,这批粮食,够七万大军吃上十二三天了,第一批应该够大军吃两三天,省着点的话,可以吃四天。
这次,守军统领带着三千兵卒,亲自押运,送粮的民夫有五万,因为第一批已经征用了不少车马,在加上时间紧急,所以这一批,有四成粮食纯靠人力运送。
今天,太阳快要落山了,但是运粮队伍并没有停下休息。
按估算,现在他们离大军应该不远了,今天多走一点,或许明早再走一个时辰,就可以和大军碰上。
守军统领张茂,一个不到三十岁的汉子,按理说他是不应该离开上京城的,但他有着一颗上进的心。
在成王危急的时刻,雪中送炭般,亲自押送粮草救援成王,说不定就可以提升一下,他在成王心中的份量。
为什么不是第一批的时候,就亲自押送,那是因为他必须筹备第二批粮草,别人来做他不放心,整个粮草筹备和押送,都是他一人在做,功劳是不是更大一些。
所以,粮草要尽快送到,越早越好,然而,他的上升通道,被一群黑甲军给堵住了。
就在张茂想着,在往前走两刻钟,天色完全黑下来,在停下休息,明天寅时中出发。
留下这时,地面开始微微震动,起初没几个人注意到,但这震动越来越明显,所有人都能明显的感觉到。
张茂心中一沉,别人不知道这震动是什么,他这个在战场厮杀过的人,很清楚,那是骑兵,而且人数不少。
他不知道对方是谁,但不会是自己这边的骑兵,成王的骑兵本就没有多少,在南边折损了大半,剩下的,大多都在东郡城。
在这里出现的,也不会是成王,成王就没有多少马匹,那最大的可能就是敌人。
随着震动越发明显,远处传来了轰隆隆的马蹄声,随着声音出现的,是一道黑线。
待到黑线再近些,张茂看清楚了,那是身着黑甲的骑兵,张茂面如死灰,心中喃喃自语“完了,完了,是黑甲军,不少于八千的黑甲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