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山前,天庭“信息投喂”与佛门梵音诵经日复一日,监察厅的海量数据持续不断地传回通明殿。浩天凝视着光屏上孙悟空神识活动的细微变化曲线,眉头却微微蹙起。数据清晰显示,那些精心设计的“正面案例”信息,确实吸引了孙悟空的注意力,甚至引发了他对天庭运作效率的短暂思索。然而,一种更深层、更令人警惕的趋势,也开始在数据的深层关联分析中浮现——一种名为“教化悖论”的隐忧。
模型推演表明,随着外部干预(无论是天庭的“引导”还是佛门的“教化”)的持续加强,孙悟空潜意识中一种基于对抗性认同的心理防御机制正在悄然形成。具体表现为:他对所有“被输入”的信息,无论内容为何,都开始产生一种本能的分析与批判倾向。他不再简单地愤怒或排斥,而是会下意识地去寻找其中的“漏洞”、“矛盾”或“隐藏目的”。这种倾向,短期看似乎促成了其“冷静思考”,但长远看,却可能强化其固有的“怀疑一切权威”的心性,使得任何形式的“教化”都更难真正触及其内心本源,甚至可能适得其反,让他更加坚信“所有试图影响我的,皆有所图”。
更关键的是,数据交叉比对发现,当外部干预强度降低的短暂间歇期,孙悟空神识中偶尔会自发涌现出一些更具原创性、更贴近其本真天性的思绪碎片,例如对纯粹自由的向往(非破坏性)、对花果山草木生灵的细微关怀、甚至是对变化之道某种超越战斗技巧的哲学性感悟。这些碎片虽短暂,却蕴含着更大的可塑性。
【万界时空聊天群】内,浩天将这个发现提出,引发了深度探讨。
浩天(昊天上帝):“数据示警,持续外力干预,或强化目标之心理壁垒,恐与‘教化’之本意相悖。其天性中本有之善念与慧根,反在‘无为’之际,偶有萌芽。”
【真武】张三丰:“无量天尊…陛下明察秋毫。大道自然,教化之本,在于启发其内在之灵明,而非灌输外在之条框。过犹不及,反成桎梏。昔年祖师点化,亦多留白,引其自悟。”
【祖龙】嬴政:“…善。驭人之道,一张一弛。持续施压,必引反弹。纵是心猿,亦需喘息之机,容其本性流露。适时‘放手’,观其自然,或可窥其真心,寻得真正切入点。”
【洪武】朱元璋:“咱看也是!老是念叨,再好听的话也嫌烦!就得让他自己个儿待着,瞎琢磨,说不定还能琢磨出点人味儿来!咱们关键时候,再递个梯子就行!”
【不摇碧莲】张楚岚:“卧槽!心理学上的‘逆反心理’和‘超限效应’!老大你这数据分析都深入到行为心理学层面了?确实啊,唐僧念经为啥烦人?就是不停啊!得给猴哥留点‘私人空间’!”
【妖姬】绾绾:“陛下~看来有时候,不理不睬,若即若离,反而更能撩动心弦呢~这猴头,也是个吃‘距离产生美’的主儿?”
群友的讨论,结合数据警示,让浩天意识到,当前精细但持续的干预策略,可能已接近某个临界点。是时候进行战略调整,引入“无为”的智慧了。
他下达了新的指令,并非停止所有行动,而是进行了一次精妙的“策略转向”:
1. 降低干预频率,创造“留白”空间:浩天命令五行山监察厅,将“信息投喂”的频率从每日数次,降低至每三日一次,且内容更加精简。同时,与佛门协商,将每日固定的诵经时段,调整为隔日进行,并允许有更大的弹性。理由是“避免过度刺激,观察其自然心性演变,以求最佳教化效果”。此举表面合情合理,实则人为地为孙悟空创造了大量不受直接干预的“空闲”时间。
2. 改变干预性质,从“灌输”转向“触发”:在新的干预时段,传递的信息不再是以往的“成品案例”,而是改为一些开放性的、未完成的情境片段或蕴含矛盾的两难问题。例如,只讲述某个水族部落内部因资源分配产生纠纷的开头,却不提供解决方案;或者提出“若强大力量只为守护,而非征服,其界限何在?”这类无标准答案的疑问。目的是触发其自身思考,而非给予现成答案。
3. 环境引导升级,从“安排”到“涵养”:减少对五行山周边环境的直接“设计”(如刻意移植灵植),转而加强对山体自然生态的维护,使其更接近原生状态。并尝试引入一些自然的周期性变化,如引导山涧溪流因季节产生丰枯,让草木经历自然荣枯。旨在让孙悟空在静观万物消长中,自行体悟某种天道韵律。
4. 建立“应激-反应”观察模式:浩天要求监察厅,将监控重点从“干预期间的反应”,转向“无干预期间的自发行为与思绪”,以及“面对突发自然事件(如雷雨、山风)时的本能反应”。以此更准确地勾勒其未被修饰的本心图谱。
策略调整之初,效果并不立竿见影,甚至有些“混乱”。
在干预减少的头几天,孙悟空的神识数据显示出明显的困惑与不适应。以往固定时段会来的“唠嗑”仙吏没来,耳根突然清净不少,让他有些烦躁地抓耳挠腮。佛经诵念的缺席,也让习惯了那背景噪音的他,感到一种莫名的空虚。他开始更多地对山石说话,呵斥飞过的鸟雀,火眼金睛中充满了无所适从的焦躁。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变化开始悄然发生。在那些漫长的、无人打扰的寂静时光里,监察厅捕捉到他更多漫无目的却异常活跃的内心独白。他会长时间凝视天空流云,嘀咕着云的变化比七十二变还有趣;会观察蚂蚁搬家,评头论足其“战阵”疏漏;甚至会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山雨,而陷入对“水之柔与刚”的沉思。这些思绪杂乱无章,却无比真实,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与未被引导的好奇心。
更令人惊讶的转折发生在一个月后。
那日,一位新轮值来的年轻仙吏,按例进行缩减后的“信息投喂”,讲述了一个关于下界某处山林中,一小妖为保护同族幼崽,冒险引开强大妖兽的故事,但并未给出结局。讲述完后,仙吏便依例离去。
往常,孙悟空要么嗤之以鼻,要么嘲讽几句。但这一次,在长久的沉默后,他竟对着空无一人的山野,喃喃自语道:“哼,倒是个讲义气的……可惜本事太差,怕是活不成咯。” 语气虽依旧不屑,却少了几分戾气,多了几分……就事论事的评断。甚至过了一会儿,他又补充了一句:“若俺老孙在场,吹口气便能吓跑那孽畜,何须如此麻烦!”
这番话被监察厅清晰记录。浩天看到数据反馈时,嘴角微微上扬。这并非教化成功的标志,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信号:孙悟空开始自发地运用自己的价值观(如重视义气)去评判外界事物,并且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了某种“强者责任”意识的萌芽。这是在持续高压教化下从未出现过的现象。
几乎同时,佛门那边也传来了意想不到的反馈。
阿难尊者发现,在诵经频率降低后,孙悟空虽然依旧会在他们到来时表现出不耐烦,但那种深层次的、近乎本能的抵触情绪峰值有所下降。甚至有一次,在诵经结束后,孙悟空罕见地没有立刻骂骂咧咧,而是若有所思地问了句:“喂,秃……和尚,你们整日念这经,说自己慈悲,若遇那等冥顽不灵、专害好人的魔头,也只念经不成?”
这个问题让随行僧众一愣,阿难尊者却眼中佛光一闪,平静回应:“阿弥陀佛。我佛慈悲,亦有金刚怒目。降魔卫道,亦是慈悲一种。”
孙悟空哼了一声,没再说话,却也没像往常那样反驳。这次短暂的、非对抗性的交流,被佛门视为一个微小的突破。
【群公告】:检测到洪荒主世界策略调整初现成效。目标孙悟空在干预频率降低后,表现出更多自发思考与本性流露迹象,对教化之抵触情绪出现微妙变化。数据支持“无为而治”策略的初步有效性。
【真武】张三丰:“善哉!陛下此举,暗合‘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之真谛。不强行塑造,而使其自化,方是上乘教化。”
【祖龙】嬴政:“…以退为进,得其自然。观其自发之言行,方能见其真性,知其所求,而后方可投其所好,导其向善。陛下已得驭心之妙。”
【洪武】朱元璋:“看看!咱说啥来着?让他自己琢磨,比啥都强!这下露出真性情了吧?知道评理了,还知道显摆本事了!这是个好苗头!”
【不摇碧莲】张楚岚:“牛逼!从填鸭式教育转向启发式教育了!猴哥这都开始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了!还会举一反三,联想到自己了!老大这教育体制改革成功了啊!”
浩天(昊天上帝):“@全体成员,大道至简,诚不欺我。强扭之瓜不甜,顺势而为,方得自然之果。然,此‘无为’非‘不为’,乃更精微之‘为’。后续观察与引导,需更为细致。”
这场静悄悄的“策略转向”,其影响远不止于五行山。
它标志着昊天上帝治理理念的一次重要深化:从依赖精准的、高强度的“技术干预”,开始融入对“自然本性”与“内在规律”的更深层尊重与利用。这不仅是管理孙悟空的策略,更是未来应对整个复杂洪荒世界的重要哲学基础。
通明殿内,浩天的目光变得更加深邃。他意识到,真正的掌控,并非在于操纵每一个细节,而在于深刻理解系统内在的运行逻辑,然后于关键节点施加恰到好处的“扰动”,引导其自发地向期望的方向演化。这比事无巨细的干预,需要更高的智慧、更强的耐心,以及……更强大的自信。
五行山下的心猿,在获得了些许“自由”的空间后,其心性究竟会走向何方?这新的篇章,才刚刚揭开一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