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天枢城淬炼出的《纲要》与前所未有的决心,新的“善导”小组如同精准的箭矢,射向那些已被巡防舰队清扫一空、亟待新秩序滋养的岛屿。效果,立竿见影,其速度与顺畅,远超青鸾与塔雅最初的预期。
在名为“翠环岛”的较大岛屿上,新任的“善导”小组组长,一位曾在墨城医馆受过严格培训的年轻医士,登岛次日便遇到了契机。岛上部落头人最宠爱的幼子,因误食毒果已高热昏迷两日,部落巫医束手无策,整个部落笼罩在绝望之中。小组并未贸然介入,而是通过初步接触的、略懂几句官话的土着,表达了可以提供帮助的意愿。
头人在绝望中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允许了他们的尝试。年轻医士冷静诊断,迅速使用携带的解毒药剂,并辅以物理降温。不过半日,孩童的高热便开始消退,呼吸趋于平稳。当孩子虚弱地睁开眼,唤了一声“阿爹”时,头人紧绷的脸庞瞬间松弛,看向墨羽众人的眼神,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感激与敬畏。无需再多言语,互市点的设立、农技的传授,一切后续工作都在这份沉甸甸的救命之恩下,以惊人的效率推进。翠环岛,几乎在旬月之间,便完成了从警惕到全面归附的转变。
与此同时,在另一片被称为“碎星礁”的群岛区域,情况则更为微妙。这里的部落规模较小,且分散,对外界抱有更深的疑虑。派往此处的小组中,恰好有一位来自“溪石部”的辅助青年,名叫阿岩。他没有急于展示货物或技术,而是在小组建立临时营地后,带着几位同伴,走访了最近的一个小部落。
夜幕降临时,他们在部落外的空地上燃起篝火,阿岩用他那带着乡音的土语,向围拢过来的、眼神警惕的土着们,讲述起了“溪石部”的故事。他讲述海盗曾经的欺凌与恐惧,讲述墨羽舰队如何如同神兵般出现,将海盗扫荡一空;他描述墨羽的医者如何救活了误食毒蘑菇的阿木,描述那些锋利的铁器如何让开垦土地变得轻松,那些新奇的种子如何结出饱满的果实;他甚至还提到了天枢城那巨大的、藏满“智慧”的屋舍(学堂),以及那里的人们如何友好。
他的话语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朴素的亲身经历和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篝火映照着一张张逐渐动容的脸庞,警惕的眼神慢慢被好奇和向往取代。“你们……说的,都是真的?”一个年轻的猎人忍不住问道。
“我以山灵起誓!”阿岩郑重地说,并指了指自己身上那件来自墨羽互市点的、结实耐磨的棉布衣服,“看,这就是用我们晒干的香料换来的!比我们以前的树皮衣舒服多了!”
真诚,是具有穿透力的。很快,“碎星礁”的部落民们开始主动靠近墨羽的营地,尝试交换盐和铁器,请教耕作技巧。裂变的效应在此显现——一个部落的改变,通过阿岩这样的“活榜样”,迅速辐射至周边数个部落,形成了小范围的归附浪潮。
而在更南方的“赤土岛”,效果则更为直接。小组引入的耐旱作物种子和改良的蓄水方法,在岛上首次尝试种植后,便迎来了远超以往的收获。当金黄的谷物堆满仓廪,当以往干旱时节时常面临的饥荒威胁被一举消除时,任何的犹豫和猜忌都显得苍白无力。部落长老们主动找到“善导”小组,正式表达了全族归附墨羽的意愿,并急切地请求派遣更多的“智者”前来指导。
消息是藏不住的。成功的案例如同投入水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一圈圈扩散,速度越来越快。许多尚未被墨羽直接派遣小组接触的岛屿部落,在听闻邻近岛屿翻天覆地的变化后,再也按捺不住。他们或是划着独木舟找到巡防舰队的哨站,或是通过已归附部落辗转传递消息,询问着同一个问题:“我们……如何才能像他们一样,得到墨羽的庇护和指引?”
“融土”计划,终于突破了初期的艰难摸索,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裂变”阶段。墨羽的名字,不再仅仅是武力的象征,更成为了安全、富足、知识与希望的代名词,吸引着南洋万岛的目光,主动投向这片正在急速成型的新秩序之中。星火已然燎原,其势,再难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