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卷着残雪,呜咽着掠过长安城一百零八坊的坊墙。往岁临近腊月,本该是置办年货、走亲访友的喧闹时节,如今的长安,却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死寂。连平日里最是热闹的东西两市,也仿佛被抽去了魂魄,贩夫走卒的吆喝声有气无力,行人匆匆,目光躲闪,不敢在任何地方多做停留。一种无形却沉重如铅的恐惧,如同弥漫在空气中的瘟疫,侵蚀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各坊的勋贵官员府邸,更是门庭冷落车马稀。往日里迎来送往、络绎不绝的景象荡然无存,朱门紧闭,铜环冰冷,门房缩在耳房里,连探头张望都带着十二分的小心。若有马车偶然驶过空旷的街道,那辚辚的车轮声便显得格外刺耳,引得路旁宅邸的门缝后,悄然多出几双惊疑不定的眼睛。
官员们上朝时,队伍沉默得可怕。无人交谈,无人寒暄,甚至连眼神的接触都竭力避免。每个人都低垂着头,盯着前方同僚的靴跟,仿佛那是一条通往未知命运的唯一路径。宽大的朝服袍袖之下,不知隐藏着多少颗因恐惧而剧烈跳动的心脏。含元殿内的每一次钟鼓响起,都如同催命的符咒,让不少人浑身一颤。
下朝之后,更是无人敢在外逗留。官员们如同受惊的兔子,迅速钻回各自的马车或轿子,催促着车夫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府邸。回到家中,第一件事便是紧紧关闭大门,仿佛要将外面那令人窒息的血色恐怖彻底隔绝。宴饮?集会?早已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昔日诗文唱和、高谈阔论的雅集,如今想来,恍如隔世。谁也不知道,昨夜还曾举杯共饮的友人,今日是否会已成为诏狱中一具冰冷的尸体,而自己与他的一次寻常交往,是否会成为明日被攀扯入罪的铁证。
就连市井小民,也敏锐地察觉到了这股不同寻常的肃杀之气。茶楼酒肆里,往日高谈阔论的声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压得极低的耳语和心照不宣的沉默。偶尔有不知深浅的外乡人想要高声议论几句朝政,立刻便会引来周围人惊恐的目光和店家的连连摆手制止。
“嘘——莫谈国事!”
“慎言,慎言啊!”
这样的提醒,成了这个冬天长安城最常听见的窃窃私语。
一种“白色恐怖”的氛围,如同巨大的、无形的冰罩,将整个长安城牢牢笼罩。它冻结了人际的温情,冻结了言论的勇气,冻结了正常的生活节奏。人人自危,朝不保夕的感觉,比那腊月的寒风更加刺骨。每一次夜半时分坊外传来的马蹄声与叩门声,都可能意味着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毁灭。
这座帝国的心脏,在永徽三年的岁末,没有一丝辞旧迎新的喜悦,只有在这无声的、压抑到极致的恐惧中,艰难地喘息着,等待着那不知何时才会降临的、或许更加残酷的明天。鹤唳风声,并非空穴来风,那是利刃悬于颈上时,所能听到的、最绝望的呜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