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十三年的初雪,较往年来得更早一些。细碎晶莹的雪沫,悄无声息地覆盖了终南山的层峦叠嶂,也为玄机谷披上了一层素净的银装。谷中地脉暖流蒸腾,遇冷化作氤氲白雾,缭绕于楼阁林木之间,平添几分仙气与静谧。
然而,在这片冰雪静谧之下,是已然脱胎换骨的生机。第二批八十一学员,历经近一年近乎苛刻的淬炼,此刻立于校场进行年终演练时,身姿挺拔,目光沉静,行动间自有法度,与一年前那群惶惑懵懂的少年已是云泥之别。
年终大考并非简单的科目复盘,而是一场综合性的“山河局”推演。学员们被混编为数支小队,各自代表一方势力(或大唐边镇,或周边部族,或隐秘组织),在沙盘舆图与模拟环境中,就特定的“边境冲突”、“商贸纠纷”、“情报争夺”等复杂议题进行博弈。他们需要调动九科所学,运用谋略、交涉、乃至有限的“武力”,在规则内争取最大利益。
演练过程中,昔日的问题少年们展现出了令人刮目的成长。石岳作为一方“守将”,不再一味猛冲猛打,而是学会了利用地形、构筑防线、甚至派出小股精锐进行骚扰反击,指挥若定,隐隐有了大将之风。苏文瑾扮演“商队首领”,面对“地方豪强”的刁难与“竞争对手”的挤压,周旋得当,既保全了队伍利益,又未触犯底线,手段圆融而不失原则。阿昭凭借其对自然环境的敏锐感知和对“异族”心态的理解,在模拟的部落交涉中屡建奇功,为所在小队赢得了关键支持。林涧设计的简易传讯机关在演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云笙则总能从纷繁的信息中提炼出关键,为小队决策提供精准依据。
高台之上,东方墨与青鸾并肩而立,默默观看着这场没有硝烟却激烈异常的较量。
“雏凤清音,已渐成调。”青鸾轻声道,看着台下那些已然褪去青涩、展现出各自锋芒的年轻面孔,清冷的眼眸中掠过一丝极淡的欣慰。
东方墨微微颔首,目光深邃:“根基已固,风骨初成。此一批,可为大用。”
演练结束,成绩评定,优胜者获赏,末位者亦知耻后勇,无人被淘汰,但每个人心中都清楚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与前行的方向。
雪后初晴,星枢室内炉火温暖。东方墨与青鸾进行本年最终总结。
“教学体系运行顺畅,新教员已完全胜任,学员培养成效超出预期。”东方墨做出结论,“玄机谷传承,已步入稳健循环之道。”
“然,闭门造车终是纸上谈兵。”他话锋一转,“来年,对此批学员,可适度增加外出实践。遴选部分优秀者,由教员带领,分批参与外围‘墨网’的辅助任务,或至明德书院分院见习,使其亲身体验世间百态,验证所学,磨砺心志。”
青鸾赞同:“正当如此。见识过真实的风雨,方能真正理解暗夜中星火的意义。”她稍作停顿,“第三批遴选事宜,是否需提前筹划?”
“可。”东方墨颔首,“依据前两批经验,细化遴选标准,扩大物色范围。墨羽未来所需,不仅在于精,亦在于广。此事,由你与墨文主簿先行拟定方略。”
决议已定,玄机谷未来一年的蓝图已然清晰。
夜色降临,风雪渐息。终南山一片苍茫寂寥,唯有玄机谷中,点点灯火在雪映下显得格外温暖明亮。讲堂内,仍有学员在挑灯夜读,温习功课;校场边,亦有身影在雪中默默练剑,打磨技艺;星枢室内,新的教学计划与遴选方案已在酝酿。
东方墨独立于自己所居的“墨渊阁”窗前,望着谷中不熄的灯火与窗外无垠的雪夜。一年时光,弹指而过。这两批精心培育的弟子,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其泛起的涟漪,终将扩散至整个大唐的暗面。他们将是未来墨羽网络中最坚韧的丝线,是支撑起庞大组织的基石。
幽谷经年,气象已新。薪火传承不熄,而属于这些年轻人的时代,正随着终南山的积雪,在无声中悄然累积,等待着下一个春天来临时的奔涌与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