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机谷的日常,在第二批学员踏入后,迅速被注入了一种紧张而有序的节奏。校场上的呼喝声,讲堂内的辩论声,以及各科石室中器械运作的细微声响,交织成一片独特的韵律。然而,这韵律之下,是东方墨基于首批经验,精心调整优化后的教学体系在悄然运转。
九科教学的配比不再均等,而是依据墨羽未来数年的战略需求有所侧重。“交”(人际交流)与“法”(法律逻辑)的课时显着增加,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四方交涉与内部治理洞察;“技”(技术)科则更强调实用机关与情报工具的制造;“天”(天文地理)科紧密结合军事推演与野外定位。
校场一角,新晋的“天”科教员墨璇,正指着沙盘上模拟的西域地形,对围拢的学员们讲解:“……疏勒镇西侧此片绿洲,水脉隐于地下,观此植被长势可知。若行军至此,掘井当在此处,”她指尖轻点沙盘某处,“而绝非看似更平坦的彼端。天文地理,非是空谈,乃是活命的学问,克敌的利器!”
另一边,在专设的“医毒实践室”内,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草与奇异矿石的气息。主修此科的学员们在教员墨苓的指导下,正仔细分辨数十种色泽形态相近的草药。
“此物名‘醉仙萝’,叶缘带紫晕,嗅之有微甜,乃是镇痛良药。”墨苓拿起一株,又指向旁边几乎一模一样的另一株,“而此物,‘断肠草’,叶脉更显深紫,根茎带腥气,微量即可致命。二者生长环境亦极近,采集时稍有疏忽,便是救人与害人之别。”她语气严肃,“医者仁心,毒者诡道,在我墨羽,二者皆需精通,更需明辨!”
最考验心性与智慧的,莫过于“法”科与“心”科结合的案例剖析课。讲堂内,墨律沉稳的声音回荡:“今有案例:边州小吏,为筹措军资,假借名目,加征民税,引发民怨。然其所筹粮草,确解了前方军粮短缺之困,使一战得胜。依《唐律》,该当何罪?若依情理,又当如何论处?”
学员们陷入沉思,有的引经据典,有的设身处地,争论渐起。墨律并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思考律法条文与实际情况、短期利益与长远民心的复杂关系。
而青鸾所授的“危机应变”与“江湖实务”,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她的课堂有时在校场,有时在谷中模拟的复杂地形,甚至有时就在膳堂。
这一日,她将学员们带至谷中一处仿造市井的狭窄巷道区域。
“假设尔等身份暴露,遭三人围堵于此。”青鸾声音清冷,目光扫过略显紧张的少年们,“前有堵截,后无退路,两侧高墙。如何应对?”
新学员们面面相觑,有的提议硬闯,有的想着攀墙。
青鸾摇头,指向墙角一堆看似废弃的竹竿、杂物,又指了指头顶交错晾晒的衣物,以及不远处一个虚掩的院门。“危机之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切皆可为用。制造声响引开注意,利用杂物设置障碍,甚至那晾晒的深色衣物,亦可作为短暂隐匿之物。记住,活着,把情报送出去,才是唯一目的。”
她随即亲自演示,身影在巷道中几个起落,利用环境巧妙周旋,看似绝境,竟被她寻到多处生机。看得学员们眼花缭乱,心生敬佩。她更以北疆遭遇狼群、海域遭遇风暴的真实经历为例,讲述如何在绝境中保持冷静,寻找水源、辨别方向、乃至利用自然之力御敌或逃生。
东方墨的身影,时常无声地出现在各科课堂之外,或静立聆听,或远远观望。他不仅关注学员们的进展,更关注九位新教员的教学方式与掌控能力。见到墨律引导得当,墨璇讲解生动,墨苓要求严苛,而青鸾的课程更是将实战经验融入骨髓,他眼中会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满意。
这因材施教、注重实践与心智锤炼的体系,正如同精准的磨刀石,开始打磨着这批新入谷的“精兵”。他们或许尚显稚嫩,但在这种全方位、高强度的淬炼下,变化的种子已然埋下,只待时日,破土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