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浓稠的墨汁,将东宫彻底浸染。太子书房内,儿臂粗的牛油烛燃烧正旺,却驱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沉重与压抑。李治独自坐在宽大的紫檀木书案后,白日里麟德殿对谈的每一个字,都如同冰冷的楔子,深深钉入他的脑海,反复敲打,让他不得安宁。
“引导与制衡……”他低声咀嚼着这四个字,指尖无意识地在光滑冰凉的案面上划动,仿佛想要勾勒出那套精妙却沉重的帝王心术。父皇沉稳的声音,那洞悉一切、包容万象却又将一切牢牢掌控的恢弘气度,如同一面光可鉴人的铜镜,清晰地映照出他自己的稚嫩、局促与那份深藏于心底的、不愿承认的无力感。他试图将自己代入父皇的位置,去构想未来如何驾驭“墨羽”那柄不可预测的“暗刃”,脑海中却只有一片混沌的迷雾,以及迷雾深处可能潜藏的无尽风险。他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复制父皇那种建立在赫赫战功、无双威望与铁血手腕之上的、近乎本能的自信。
一股难以言喻的烦躁涌上心头,他猛地拉开书案下的一个暗格。一方触手温润、色泽深沉的墨玉静静躺在丝绒衬垫上。这是当年他还是晋王,处于人生最为彷徨低迷的时期,在那次云雾深处的偶遇中,东方墨赠与他的。“殿下心性质朴,灵台清明,此玉或可助殿下守持本心,明辨迷雾。” 彼时,这温润的玉石和那超然物外的话语,确实给过他一丝难得的慰藉与缥缈的指引。
然而此刻,这墨玉入手,那熟悉的温润感却仿佛变成了讽刺。守持本心?在这权力交织、明暗缠斗、每一步都如临深渊的漩涡中心,他连自己的本心是否依旧“质朴清明”都已无法确定,又谈何守持?明辨迷雾?眼前的迷雾,关乎江山社稷的走向,关乎暗影力量的威胁,更关乎他李治究竟能否真正担起这万里河山的沉重拷问,一块玉石,纵有灵性,又能照亮几分?
非但未能安心,这墨玉反而勾起了更为复杂难言的情绪。东方墨……那个风姿卓绝,智计深沉的隐世奇才,他能建立起覆盖九州的“墨羽”,能与雄才大略的父皇平等对话,甚至……能让青鸾那般死心塌地地追随。自己这个太子,在其面前,是否显得格外稚嫩、平庸,甚至……可笑?一丝混杂着钦佩、忌惮、以及那绝不容于储君身份的、隐隐的嫉妒,如同暗处滋生的藤蔓,悄然缠绕上他的心脏,越收越紧,带来一阵尖锐的刺痛。他猛地将墨玉攥紧,指节因过度用力而剧烈泛白,仿佛想将这带来纷乱心绪的物件彻底捏碎,最终却只是颓然松开,任由那墨玉跌回暗格,发出一声沉闷的轻响。
烛火恰在此时“噼啪”一声爆开一个灯花,短暂地明亮了一下,随即恢复原状,却更衬得这书房死寂沉沉。他环顾四周,四壁林立的书卷,悬挂的巨幅舆图,无不象征着帝国未来的无上权柄,此刻却只让他感到一种几乎要将他吞噬的孤寂与沉重。父皇的身影如同巍峨高山,横亘于前,而他,仿佛只是山脚下那个渺小、蹒跚,永远追不上父亲脚步的仰望者。这认知带来的不是奋起直追的勇气,而是一种深切的、冰寒刺骨的疲惫与自我怀疑。
心魔,已在这孤影对烛的沉寂与挣扎中,悄然滋生,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