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屋内茶香袅袅,炭火驱散了青鸾从外界带回的最后一缕寒意。她汇报完毕,便静立一旁,如同收剑入鞘的利器,等待着执剑者的下一个指令。窗外,辽东的风雪依旧,但屋内的时间,却仿佛在东方墨沉思的静默中放缓了流速。
他并未对唐军的撤离流露出丝毫意外,亦未对薛延陀的入侵显露出惊容。于他而言,这天下大势的流转,本就如四季更迭,有蓬勃进取,亦必有收缩回防。李世民的选择,是帝王权衡下的必然,而薛延陀的异动,则是权力真空下必然招致的觊觎。
“北疆狼烟起,辽东冰雪封。”东方墨终于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洞悉世情的了然,“李世民抽身而退,是断臂求存,亦是无奈之举。然,天下之局,从不因一人一地之进退而定格。”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于木墙之上的那幅巨大的《寰宇坤舆图》前。图中,代表大唐的疆域被清晰地勾勒,辽东一带,墨羽的标记已然星罗棋布,而北方广袤的草原,墨色尚浅,唯有薛延陀的位置被特意圈出。他的目光,如同最精准的刻尺,掠过山川河流,最终定格在那片此刻正酝酿着战火与混乱的北方边界。
“传令。”他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侍立于门外阴影中的墨羽成员耳中,指令随即被记录、编码,将通过周天星网迅速传递至各处枢纽。
“其一,星网北倾。”他指尖轻点朔方、胜州、夏州、云中等地,“所有能调动的北地眼线,优先向此区域集中。首要,摸清薛延陀此番南下的真实兵力、主将性情、各部族配合程度、粮草补给路线。其次,密切关注朝廷北征人选、兵力调配、战略意图。草原诸部,尤其是与薛延陀有隙者,如回纥、仆骨等,加强接触,评估其动向,寻觅可资利用之机。”
这道指令,意味着墨羽的情报搜集重心将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北移,不仅要洞察薛延陀的虚实,更要穿透唐军的决策层面,甚至提前在草原埋下未来的棋子。
“其二,辽东蛰伏。”他的手指回到辽东,“四海镖局、长风商队,照常经营,以商掩形,巩固现有网络。所有敏感行动转入更深层潜伏,非必要,不启动。此地,暂且作为一处稳固的退路与资源储备点,静观其变。” 辽东的攻势转为守势,由明转暗,如同猛兽收起爪牙,潜伏于林莽,等待下一次猎食的时机。
“其三,”他顿了顿,目光微闪,“若北疆唐军战事吃紧,或出现重大情报空白……可视情况,通过不易追溯之渠道,向其提供有限度的、关于薛延陀要害的关键信息。尺度需精准拿捏,助其速定边患即可,不必显露过多,更不可暴露星网存在。”
这是最具风险,却也最能体现“察补天道,护佑黎庶”理念的一步。在确保墨羽绝对安全的前提下,以无形之手,助大唐快速平定足以祸乱苍生的边患,既符合墨羽的理念,也能在关键时刻,让朝廷再次体会到这股“暗影”力量的存在价值与“善意”,维系那微妙而脆弱的合作关系。
一道道指令,清晰、冷静、环环相扣。他没有因唐军的撤退而沮丧,也没有因北疆的危机而慌乱,只是如同一位高明的棋手,在对手落子后,从容地调整着自己的布局,将棋子投向那些因局势变化而显得更为重要的点位。
下达完所有指令,他再次看向青鸾,目光温和却带着期许:“辽东之事,你已历练颇多。北疆风云骤起,正是用人之际。你稍作休整,随后可带领一队精锐,潜入草原,亲自执掌对薛延陀核心的情报甄别与渗透事宜。记住,你的身份是‘青鸾’,所见所闻,当为天下苍生计,而非一朝一姓。”
青鸾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躬身领命:“青鸾明白!”
东方墨微微颔首,重新坐回桌前,端起那杯微凉的茶,目光再次投向窗外无垠的风雪。天下棋局,因北疆一缕狼烟而骤然转向,帝国的重心西移北顾,辽东的喧嚣暂时落幕。但这并非终结,而是另一段更为复杂、更为隐秘博弈的开始。墨羽之翼,已随之调整方向,于这历史的转折点上,继续以它独有的方式,悄然覆盖向新的棋局,等待着在未来的风起云涌中,再次落下影响乾坤的棋子。暗羽流转,乾坤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