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带来的震撼与惶惑,如同阴云,连日笼罩着都督府。入宫之事已成定局,无人再议,但那份沉重却压在每个人心头,尤其是武媚。
杨夫人见女儿终日沉默,眉宇间郁结难舒,心下忧急,思忖再三,便提出前往利州香火最盛的皇泽寺进香祈福。
“媚娘,事已至此,多想无益。去拜拜佛,静静心,求菩萨保佑你此去长安……一切平安顺遂吧。”杨夫人拉着女儿的手,语气带着恳求与无奈。
武媚本不信这些虚无缥缈之事,但心中实在烦闷压抑,加之对前路一片茫然,便也默然应允了。或许,在那青灯古佛之地,真能求得片刻安宁,或是……一丝渺茫的启示?
皇泽寺坐落于嘉陵江畔一处山坳,古木参天,钟声悠远。香烟缭绕中,宝相庄严,确实能让人心神稍定。杨夫人虔诚地跪在蒲团上,叩拜祈祷,所求无非是女儿平安,家族无恙。
武媚随着母亲跪拜,目光却掠过那金身佛像,望向殿外深邃的天空。她的祈祷无声,心中反复诘问:为何是她?那深宫高墙之后,等待她的究竟是什么?她胸中的抱负与才学,难道真要湮没在那争宠斗艳的红墙之内?
进香毕,杨夫人见女儿仍魂不守舍,便又劝道:“寺中签文甚是灵验,媚娘,不如去求上一签,问问前程?”
武媚本欲拒绝,但鬼使神差地,脚步却已迈向那求签的偏殿。或许,在她内心深处,也渴望能抓住一点什么,来照亮这迷雾重重的未来。
偏殿内香客不多,一位眉目慈和的老尼接待了她们。武媚净手焚香,跪于签筒前,闭上眼,心中一片空茫,唯有“前程”二字沉沉浮浮。她摇动签筒,竹签哗啦作响,片刻后,一支签条跃然而出,落于地上。
老尼拾起签条,看了一眼签号,便去对应处取来签文纸笺,递予武媚。
武媚接过那薄薄的纸笺,指尖微凉。她垂眸看去,只见签文上书:
“日月当空照寰瀛, 巾帼何曾让须眉。 潜龙勿用终须跃, 非鸾非凤栖梧难。”
签文旁还有一行小字注曰:“大贵极孤,波澜天定;非池中物,终非俗缘。”
武媚的呼吸猛地一窒!
这签文……何其直白,又何其惊心! “日月当空”——这岂是寻常女子所能承载的意象? “巾帼不让须眉”——直指她的志向。 “潜龙终须跃”——预示蛰伏后的腾飞。 而最后一句“非鸾非凤栖梧难”,以及那“大贵极孤”、“非池中物”的注解,更像是一道冰冷的谶语,明确告诉她:你的命运非凡,但通往极贵之位的道路,注定孤独坎坷,并非寻常夫妻姻缘、安享尊荣的路径!
这哪里是安慰?这分明是一道惊雷,劈开了她所有的侥幸与幻想!
老尼在一旁观察她的神色,见她面色苍白,不由轻声问道:“女施主,此签……非同寻常,不知是福是祸?”
武媚猛地回过神,将签文紧紧攥在手心,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她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对老尼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多谢师父,此签……甚好。”
她转身快步走出偏殿,脚步甚至有些踉跄。杨夫人迎上来,关切地问:“媚娘,求得何签?”
武媚将签文死死捏在掌心,藏入袖中,摇头道:“不过是寻常的上签,说些前程似锦的吉利话罢了。”她不敢让母亲看到那骇人的谶语。
杨夫人见女儿神色稍缓,信以为真,略感安慰:“那就好,那就好,菩萨保佑。”
武媚却再无心思停留。她走出大殿,阳光刺眼,她却觉得浑身发冷。那签文上的字句,如同烙印,深深灼刻在她脑海之中。
大贵?极孤? 非池中物?终非俗缘?
这就是她的命吗?
一股巨大的茫然与恐惧再次攫住了她。那煌煌宫阙,在她眼中不再是荣宠的象征,而更像是一个巨大、华丽、却冰冷孤独的囚笼,一个注定要吞噬她所有平凡幸福的命运漩涡。
她下意识地伸手入怀,紧紧握住那枚温润的墨玉。此刻,唯有这枚玉,还带着一丝人间暖意,一丝那个青衫少年留下的、超越凡俗的力量感。
前路仿佛被这古刹签文彻底斩断,又或者说,指向了一条她从未想过、且令人心惊肉跳的迷途。
她抬头望天,碧空如洗,她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