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腹地,那座隐藏于雅丹深处的石洞据点,此刻仿佛成为了一个无形宇宙的中心。巨大的沙盘之上,敌我态势已与数日前截然不同。代表西突厥乙毗咄陆主力的黑色箭簇,虽仍指向白水城,但其锋锐之势已明显受挫,周围多了代表围困与防御的圆圈;而那支曾被标注为威胁的突厥左翼偏师,已然被朱红色的叉号彻底抹去。相反,代表唐军的赤色标记更加鲜明,白水城稳如磐石,一道新的、代表着郭震所部的灵活箭头,正不断在突厥后方区域游弋袭扰。更远处,代表陇右、河西唐军的赤色虚影正在向西域方向移动。
东方墨静立于沙盘前,青衣依旧,纤尘不染。他手中并无文书,只是目光沉静地扫过沙盘上的每一个细节,仿佛在阅读一篇已然写就的篇章。来自“周天北斗”网络各个节点的信息,如同百川归海,最终在他脑海中汇聚、融合、演算,勾勒出清晰无比的战局全貌。
“落鹰涧捷报,郭震锋芒已露,唐军士气可用。”
“长安敕令已达,裴行俭获专断之权,帝国西顾之势已成。”
“咄陆攻势受挫,转攻为守,内部裂痕加深,后勤压力骤增。”
“吐蕃依旧观望,乙毗射匮按兵不动,然其心难测,不可不防。”
“诸多附庸部落,离心之象愈发明显……”
一条条信息在他心中流淌,彼此印证,相互关联。他微微颔首,如同一位审视着自己完美作品的艺术家。西突厥乙毗咄陆此番倾力南犯的狂潮,其顶峰已然越过,如今正不可避免地滑向衰退的深渊。而他东方墨,以及他所构建的“周天北斗”网络,在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边境危机中,扮演了何等角色?
是“天枢”白水城的稳固,提供了坚守的基石;是“天璇”商路网络的情报,精准勾勒了敌军脉络;是“天玑”佛寺的慧眼,洞察了各方势力的暗流;是“天权”节点的制衡,加剧了突厥内部的矛盾;更是“玉衡”、“破军”的暗中发力,清除了障碍,并间接促成了落鹰涧的致命一击。
这并非巧合,而是精密计算与宏大布局的必然结果。他播下的种子,已在血与火的浇灌下,开始结出预期的果实。
“势已在我。”东方墨低声自语,声音在空旷的石洞内显得格外清晰。他确认,“周天北斗”网络不仅成功经受住了战火的初步考验,更以其无形却无处不在的力量,深刻影响了战局的走向,将一场可能的边关灾难,引导向了有利于大唐(或者说,有利于他更深层目标)的方向。
然而,弈局并未结束,只是进入了新的阶段。他缓步走到石案前,案上已备好特制的墨砚与符纸。他提起那支看似普通的狼毫笔,笔尖却凝聚了他精纯的内力与心神。他并未书写长篇大论,而是以极其迅捷、精准的笔触,在数张不同的微型符纸上,勾勒出一个个蕴含着特定指令的、极其繁复的符文。这些符文,唯有“墨羽”核心成员方能解读。
指令一,维持高效,精准投送。
符文内容:网络保持当前运转级别,持续向裴行俭提供经过甄别的、关于突厥粮道新发现的脆弱节点、后方部落异动加剧、以及侦测到的吐蕃使者与乙毗射匮势力可能接触的迹象等信息。助力唐军由守转攻,把握战机。
指令二,加深裂痕,引导内乱。
符文内容:利用突厥附庸部落日益高涨的不满情绪,暗中加大支持力度,提供少量精良武器或必要物资,鼓励其“阵前起义”或大规模溃逃,甚至可散播咄陆准备在撤退前清洗“不忠”部落的谣言,加速其联盟的崩溃。
指令三,严密监控,防患未然。
符文内容:提升对吐蕃、乙毗射匮动向的监控等级,尤其是两者之间任何形式的秘密往来。同时,开始评估西域诸城邦在此战后的立场变化,为下一步扩大影响力做准备。
指令四,着眼未来,布局真空。
符文内容:开始着手策划,如何在此战之后,利用西突厥势力衰退可能留下的权力真空,进一步拓展和巩固“墨羽”网络在西域的影响力。目标包括但不限于:扶持亲唐的部落或城邦首领,控制更关键的商路节点,甚至……在乙毗射匮势力中埋下新的暗桩。
符文绘就,自有侍立一旁的、绝对忠诚的“墨羽”核心成员,以特殊手法将其封装,然后通过不同的隐秘渠道,如同星力沿着既定轨迹,迅速发送往西域各地对应的节点。
做完这一切,东方墨再次将目光投向沙盘,最终落在了那片代表长安方向的、遥远而模糊的区域。他所有的布局,所有的谋算,那覆盖西域的周天星斗,其最深层的核心驱动力,始终是那个在深宫中如履薄冰,却注定要光芒万丈的身影。
“武媚……”他心中默念,眼神深处掠过一丝极其罕见的、难以捕捉的温柔与决绝,“这片星空,是我为你点亮的第一盏灯。未来的路,会更难,但……我会为你扫清尽可能多的障碍。”
石洞内重归寂静,只有牛油灯芯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东方墨独立于沙盘与星图之间,仿佛已与这无形的弈局融为一体。西域的战火仍在继续,但在他眼中,乾坤大势,已然落定。接下来的,不过是按部就班,收获这盘大棋的胜利果实,并为下一场更加波澜壮阔的对弈,埋下新的、更深远的伏笔。弈局终成,而执棋者,目光已投向更远的未来。